华格纳将《帕西法尔》Parsifal称为「舞台神圣庆典剧」,不但唯拜鲁特歌剧院独家限定,也是唯一为这剧院打造的作品;今年七月NSO乐季压轴的华格纳《帕西法尔》当然必得朝圣,华格纳的乐剧或许深奥有距离感,但是一旦深入大观园,就会死心塌地成为他的粉丝。
《帕西法尔》是华格纳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也是主角的名字。波斯语“fal parsi”意谓「纯洁的愚者」,歌剧没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真正的通关密语是:怜悯(Mitleid),主题似乎绕著基督教的圣杯、圣矛、圣餐与骑士;但真正的意涵是从叔本华的哲学观出发,华格纳自一八五四年接触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即在一年内读了四次,此剧反映叔本华的音乐形上学,音乐的表达无须透过心智图像和真实的媒介,声音(tone)是「意志的模仿」,是对意志赤裸的、立即的感受经验,表达的是意志本身(thing-in-itself),所以具有最高的艺术价值。《帕西法尔》另外扣合佛教的轮回、个人意志的否定、怜悯与救赎等议题,可说是部(「基」皮「佛」骨的)天鹅之歌。
《帕西法尔》自首演来最为人称道的,是塑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音乐气氛,请爱乐者不妨专注倾听第一幕序曲,十二分钟长的音乐是个大哉问,听懂它,全剧就知晓大半了!
文字|张万苓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博士生、北一女中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