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艺术节从二○○○年开办以来,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任吴荣顺就以民族音乐学者身分参与规划至今,他指出:「像我们这样的节庆艺术节其实在世界各地很少!」因为开办以来,每届都用心订定主题,让参与者与观众都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传统艺术。今年艺术节则以「传统的坚持与适应」为主题,吴荣顺说:「传统遭受现代的冲击,是全球共同的问题。但我也发现,许多艺术团体不但能够保持传统,同时又能将当代受到的影响完美融合。」
传统,是前人智慧的精华与结晶,即使历经沉淀与淬炼,却从未停滞不前,反而是跟随著历史的洪流不断地前进。虽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与创新往往被放在对立的两端,但是今日的文化终成为未来的传统,只要抓住平衡点,就能让两者在同一个舞台上交相辉映。
开办迄今 每届都有主题
「像我们这样的节庆艺术节其实在世界各地很少!」谈到亚太传统艺术节,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任吴荣顺在专访的开头就点出了差异性——大部分的爵士、世界音乐节等,往往仅止于在特殊领域下邀请团队重复演出,然而传统艺术中心从二○○○年开办亚太传统艺术节之后,每次的举办都为当年的活动订定一个主题,从未例外。从第一届由邱坤良校长规划,委托台北艺术大学承办之后,吴荣顺即以民族音乐学者身分参与规划至今:「当初的题目是『传统艺术的重现与再生』,意思就是让我们回首整个传统艺术在亚太之间呈现出来的面貌,以及千禧年面临的问题与因应之道。」在举办期间获得了极大的回响,不仅在舞台上让国内外团队相互观摩,更引起了音乐学者之间的热烈的讨论。隔年虽然停办一次,但是重启之后到第十七届的今年,年年都有一个明确的议题,作为整个艺术节的策展核心。
回顾历年来的主题,有以乐种为题的「鼓吹乐」、有仪式为题的「婚礼」,有以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题,也有整体区域的划分……每次的命题都独特且别具意义。吴荣顺举例,如二○一四年以日本民族及人类学者提出的理论出发,从尼泊尔、东南亚及中国西南,往东顺沿著茶树的生长,途经台湾至济州岛,终止于日本。在这块月牙型的区域中阳光充足,树木以阔叶林为主,而生活的人们即使分属不同国家,却有著踏歌、喝绿茶、吃发酵过的食物等相似的习惯,因此依此概念,将当年的题目订为「东亚半月弧—茶.踏歌.照叶林」。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二○一三年的「分生衍艺-原乡客居」,艺术节囊括了八个国家、四个文化体。他说:「每个文化体都有自己的根源,但因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战乱等因素让人们被迫迁移或改变。」如北越与广西、乌兹别克与新疆维吾尔民族,还有喀尔玛克共和国与西部的阿尔泰蒙古等等,都有著相同的文化体,但保留至今已经有所不同。如台湾与大陆的南管如今表现大相径庭,也是一个例子。到了去年的主题「传艺湄公河」更是以一条河流,从中国大陆的青海发源,沿著云南、缅甸、寮国、泰国、柬埔寨、越南出海,串起一条乐舞艺术的珍贵故事。「很多团队只知道受邀演出,从未想到因为我们的节目设计,让他们能够在『亚太传统艺术节』这个平台中看见意想不到的惊喜。」吴荣顺说:「谁是根源?谁也不知道,但听到熟悉的乐器音响有不同的诠释,想起史实的过往,连演奏家自己都感动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