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写「开门」,其实没有「门」,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虽然是全球最大单一屋顶的剧院,但在屋顶之下,是欢迎大家往来游逛的公共空间,廿四小时自由穿梭在建筑师法兰韾.侯班精心设计的「榕树广场」中。这是生活的空间,是工作的空间,更是艺术的空间,且让本刊为你打开这幢剧院真正的门,深入榕树内层,探看艺术家与工作人员的呼吸、循环、挥洒的所在……
目前卫武营团队共有八大部门(行政、总务、技术、营运、行销、节目、财务,资讯部),这个总计一百廿人的大团队,预计在明年完成完整的两百廿人编制。以下专访节目、行销、营运、技术部门的青年军代表,带我们一窥在国家级场馆工作的堂奥与眉角。
Q1:请简述你的工作内容。
Q2: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Q3:进入卫武营工作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Q4:在卫武营学到的一件事。
Q5:工作必备小物。
廖苑喻
节目部 节目专员
表演艺术年资六年半/二○一四年六月跳坑卫武营
A1:近几年场馆有策展的倾向,去思考什么节目适合我们自己。近几年,我也参加了一些国外艺术市集,比如韩国、澳洲,非常快速、当下,有很多跨国联盟会在此发生,这几年去,更像一期一会地关注这些外国朋友的各自发展重点,并进一步想卫武营作为平台,众人的艺术中心、训练基地,有没有可能引入这些朋友或引出我们自己的艺术家,产生跨国连结。因此,我们在艺术节搜集资讯、认识新的工作团队,回国后,工作的前期是节目部会开会,大家抛出节目、议题讨论。后期就开始接洽团队、邀演、制作、结案,一档节目从开始接洽团队到结束,因作品不同,有时会历经非常久的时间,比如我开幕季的节目就进行了两年半,我们现在已经在洽谈二○二○、二一年的节目了。
A2:开幕季我负责开幕当天的户外大型节目,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在绘景工厂(注)的廿四小时不断电演出The Second Woman。澳洲艺术家娜特.兰德尔(Nat Randal)与安娜.布雷肯(Anna Breckon)改编美国导演约翰.卡萨维蒂知名作品《首演之夜》,看似重复的十分钟单幕场景与百位男性素人即兴对戏的化学效应,唯一的女主角是金钟影后朱芷莹等。另外,几次跟云门合作,今年的云门四十五周年「林怀民舞作精选」也是我负责的。
A3:二○一五年卫武营童乐节中,阿根廷艺术家里安德罗.艾力希(Leandro Erlich)的户外装置作品《A House in Kaohsiung 我家.你家》,这是我第一次跨出表演艺术的制作,结合高雄地景建筑与镜面反射,让参与者产生互动。当时找了在地的师傅来贴砖,他说:「活著真是什么怪事都有!」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地面贴砖。我们讨论了一些想法,他也能立即从专业角度建议工法,演出时他还带家人一起来看,非常开心。我还记得,这个办在七月的大型户外作品,近乎三层楼高,当月还遇到台风。为了这个作品,我还住在当时筹备处设有的宿舍一个月,每天负责巡逻。台风来时,我们还讨论那片镜面装置要不要降下,很担心它被吹断,但降下,背面盛水过重,镜面又会被压破——降与不降,真是个问题。台风那天,大风大雨,半夜三点,我就撑著伞冲出门,展品大积水,我紧张死了,怕我的作品都毁了,只好半夜三点call技术厂商来操作。这真是完全不同于厅内的经验,又是一个户外类展览的作品,要考量的事情真是完全不同。
A4:沟通,以及如何让所有伙伴都能自在舒适地在同一个空间、平面上工作。但有时候后者是需要为难自己的,把一切都想得更好、更完善,准备得更充足,后续工作就会更顺畅,像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就会让我更强。」
A5:
1 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耳机必备!工作时,我都听很吵的音乐,可以帮助我集中精神,比如一早就听Coldplay、草东没有派对。
2 现在工作流程电子化,有手机、电脑,到哪里都可以工作,尤其目前开幕季工作量大,平日周末已经没有差异了,这种苦叫「开幕的苦」。
3 我以前有写日记习惯,书写是一种整理思绪的方式,所以会议上我还是保持书写的习惯,而且笔记本一定要买格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