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两厅院2019艺术出走制作《十二碗菜歌》(李文扬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现象4:各地场馆、艺术节,跨地域连线抢抢滚?

纵横串连「打群架」 成败关键皆在「人」

这两年来,不仅可看到地方文化局串联所举办、数量爆棚的艺术节,也可看到场馆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网络,现今台湾表演艺术的运作机制,团体战不仅是现在进行式,也是未来的趋势。场馆之间的合作,不仅在节目的共制,也在空间的分享运用;而县市文化局的连线合作,更是造就地方艺术节的蓬勃关键。但在艺文资源串联的过程里,「人」是其中最大的关键,需有愿意投注心力的承办者与主事者,成果才能延续……

这两年来,不仅可看到地方文化局串联所举办、数量爆棚的艺术节,也可看到场馆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网络,现今台湾表演艺术的运作机制,团体战不仅是现在进行式,也是未来的趋势。场馆之间的合作,不仅在节目的共制,也在空间的分享运用;而县市文化局的连线合作,更是造就地方艺术节的蓬勃关键。但在艺文资源串联的过程里,「人」是其中最大的关键,需有愿意投注心力的承办者与主事者,成果才能延续……

二○一七年,文化部开始推动前瞻计划「文化生活圈」,规划让各县市的地方文化局与文化中心,成为驱动艺文资源串联的主要能量,同时,文化部也协助各地艺文场馆设备升级,导入艺术总监制和专业剧场营运模式,预计让全台的地方场馆,成为培育与推广的重要基地。文化部所擘画的蓝图,是希望借由政策资源的挹注,培养各地艺文观众的人口,建构各县市文化生活圈,以带动城乡发展。

于是,这两年来,不仅可看到地方文化局串联所举办、数量爆棚的艺术节,也可看到场馆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网络。表演艺术联盟理事长林佳锋受访时,便以「打群架」形容现今台湾表演艺术的运作机制:无论是场馆的共制伙伴系统,或是地方艺术节所引动的观赏人口与能见度,团体战不仅是现在进行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场馆合作  共制节目也分享空间

在场馆的合作方面,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国家两厅院、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三馆共制」,地方场馆彼此的串联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且紧密。两厅院节目部经理施馨媛便表示,部分县市政府的文化局,相当积极地在筹办地方艺术节,于是,今年两厅院便主动串联,以推荐优质节目为开头,寻求与地方场馆的合作:例如找到节目的共制伙伴,彼此分摊制作经费,让优质但需高额经费的节目,不会因资源拮据而腰斩;或是与各县市的场馆成为姐妹馆,健全全台巡演的伙伴系统,让演出可以走得更长久、更永续。无论是二○一八年台湾国际剧场艺术节的《在棉花田里的孤寂》,或是今年艺术出走的《十二碗菜歌》,便是在此规划下运作。

空间也是场馆之间共享的资源之一。施馨媛表示,由于两厅院缺乏中型剧场,因此势必要与其他场馆结盟,例如今年舞蹈秋天的《器》,便是与云门剧场合作演出。此外,若驻馆艺术家需要技术测试或彩排,但恰逢两厅院档期皆满,便会导入其他场馆的空间,例如驻馆艺术家苏文琪在广艺剧场、纪柏豪在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的声响实验室、林怡芳在台北市客家音乐戏剧中心剧场,以多个展演空间的串联,补足单一剧院空间上的不足。

除了场馆共制、空间共享之外,另一种更复杂的「群架」,则是由地方文化局所发动的艺术节。例如近年表现亮眼「云嘉嘉营剧场连线」(台南市新营区、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所开办的「夏至艺术节」,便统合了四县市的行政合作、艺文资源与在地艺文团队,在幅员广大的南台湾,用纵贯铁路作为串联主线,以「艺文轻旅行」和「一日生活圈」的概念,让演出地点皆落脚于车站附近。于是,民众不只可搭乘火车抵达场馆欣赏演出,也可在铁路沿线的咖啡厅、餐厅、史迹资料馆、图书馆、旅游景点,遇见艺术节的节目。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