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港(林韶安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漫步地方,作为行动代号╱创作的行动╱漫步与共生 创作的行动 漫步与共生

搅动历史光影 重生故乡想像

基隆城市剧场行动《走.光》

由一群三十出头、出身基隆的年轻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基隆城市剧场行动」策展团队,今年推出的第二届以《走.光》为名,透过放大、揭露与观看城市角落、开箱幽微私密的个体故事,希望供给参与者有别于以往的基隆印象。今年团队将带领观众在一夜中游走三处空间、观赏三出小品,藉著触碰老物件、聆听建筑的咿呀节奏、透过耳机「偷听」委托行的秘辛八卦……策展团队希望带著新一代的观众,穿梭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回廊里,使当下成为情感重启的新起点。

由一群三十出头、出身基隆的年轻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基隆城市剧场行动」策展团队,今年推出的第二届以《走.光》为名,透过放大、揭露与观看城市角落、开箱幽微私密的个体故事,希望供给参与者有别于以往的基隆印象。今年团队将带领观众在一夜中游走三处空间、观赏三出小品,藉著触碰老物件、聆听建筑的咿呀节奏、透过耳机「偷听」委托行的秘辛八卦……策展团队希望带著新一代的观众,穿梭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回廊里,使当下成为情感重启的新起点。

基隆第二届城市剧场行动《走.光》

10/15~16  19:30   10/18  19:30

10/23~25  19:30   10/30~11/1  19:30

基隆 金豆咖啡、委托行富顺行、明德大楼川堂

INFO  www.facebook.com/keelungtides/

「空间就是空间,看你怎么赋予它意义。」第二届基隆城市剧场行动策展顾问黄郁晴给表演场域一个中性的描述。空间是中性的,一如城市本身。但对于许多基隆人来说,他们生长的家乡,在几年前曾经是全台「最不快乐的城市」与「最少人想居住的城市」,导致许多青壮年人口,在拥有自主移动与谋生能力后,纷纷选择外流至其他城市寻求发展,恶性循环之下,高龄化、高空屋率等的负面标签接踵而至。

因此「逃离」或是「回返」,成为基隆城市剧场行动策展团队成员们,共有且共感的生命课题。出于各自情感上的牵绊与人生机缘,这群三十出头的成员们选择留在/回到基隆,希望透过触发知觉与体感想像的地区游走式演出活动,为城市注入新的叙述脉络,重新开启基隆历史与未来的多种可能。

演出规模缩小 计划深广度增大

踏入第二届的基隆城市剧场行动,以《走.光》为名,透过放大、揭露与观看城市角落、开箱幽微私密的个体故事,希望供给参与者有别于以往的基隆印象。「其实也是怕大家都『走光』了啦,这句话应该要拿来当副标。」黄郁晴搞笑地说,策展团队成员一阵同理的大笑。由基隆在地文化工作者李奕纬、读演剧人团长周翊诚、欲望剧团团长黄品文与表演创作者郑絜真共同组成的第二届策展团队,在核心团员人数上,比起第一届基隆城市剧场行动《辶反氵朝》扩增不少,但演出形式上则反而更加精炼:调整去年四档独立制作、总演出场次高达廿场的售票演出规模,改以三出小品节目串联,限定单场十五位观众,仅开放九场演出。一张票券、一个晚上,即能够在三个相邻的基隆地景里,获得不同视角的基隆在地故事。

「这次希望让剧跟剧之间的连接更多,(观众)整体接收到的讯息能更堆叠、更完整、更冲击,策展团队各自找到能表述观点的内容与情感,在连贯性演出的累积之下,透过多样的视角,去感受同一个主题。」团队成员李奕纬表示。但以执行成果而言,今年观众人数因演出形式急遽缩限,是否会影响地方文化主管机关对此一小型艺术节未来的资源挹注,团队倒是很清楚眼前的阶段性目标。在计划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相应的配套。

策展团队初步设定五种观众形象:爱看戏的「剧场老手」,对挑战新型态活动有兴趣的「年轻冒险派」,常在基隆生活却只宅在特定区域、希望了解更多家乡大小事的「基隆尝鲜派」,在地人文历史知识分子、因为演出题材被吸引的「基隆灯塔」,以及新进入艺文领域的莘莘学子群「艺文新芽」。团队希望提供上述观众非蜻蜓点水式,而是深化后充满浓烈在地语境的乡野传说、耆老口传历史,或与历史编织在一起,缩影式的个人生命故事;但在宣传策略上,团队则以广度为取向,透过与地方文化书写者合作、网路扩散,以及较为轻巧、吸睛式的文宣与图像于社群平台转发,在虚拟世界里打造出年轻、充满活力的基隆艺文形象,希望进一步让此新兴的文化新势力,能在网路使用者的世界里吸引更多注目。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