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钢琴家马祖耶夫(国立台湾交响乐团 提供)
音乐

俄派钢琴传人 挑战一日攻顶

马祖耶夫演出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

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均以深刻情感与炫技特质知名,尤其他身材瘦高,手掌宽大,作品中动辄十几度的音程跨距更是特色,有「霍洛维兹接班人」、「拉赫曼尼诺夫最佳诠释者」美称的马祖耶夫此次访台,将挑战一日内演出拉氏四首钢琴协奏曲,几乎是要向台湾乐迷表演「不可能的任务」,如此安排恐怕也只能说「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均以深刻情感与炫技特质知名,尤其他身材瘦高,手掌宽大,作品中动辄十几度的音程跨距更是特色,有「霍洛维兹接班人」、「拉赫曼尼诺夫最佳诠释者」美称的马祖耶夫此次访台,将挑战一日内演出拉氏四首钢琴协奏曲,几乎是要向台湾乐迷表演「不可能的任务」,如此安排恐怕也只能说「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NTSO马祖耶夫╱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I&II

2021/1/30  14:30、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4-23391141

被誉为「霍洛维兹接班人」、「拉赫曼尼诺夫最佳诠释者」的马祖耶夫,早于 一九九八年便获得了第十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冠军。时至今日,他已与柏林爱乐、伦敦交响等顶尖乐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一年演出超过一百五十场。

由于他对拉氏作品的诠释受到拉赫曼尼诺夫基金会的认可,不仅成为该基金会艺术总监,更获邀使用作曲家本人的钢琴推广较鲜为人知的作品。事实上,遥想拉氏的高大身形,身高近两百公分的马祖耶夫的确颇有乃风。他曾在巴黎发生把琴弹垮、在北京把弦弹断等事件,本人也自承经常在演奏现场音乐进入狂潮之时不禁情感迸发,火热激烈的风暴式演奏可说与拉氏风格形成绝配。

技巧情感的完美结合

拉赫曼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四岁开始习琴,并非神童类型,而是历经刻苦训练才于十二岁进入莫斯科音乐院。求学期间他曾获鲁宾斯坦奖学金,以及学院极少颁发的最高荣誉「大金奖章」,与一样以钢琴作品知名的史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成为同学。

然而,优异表现不一定代表春风如意,却反映他的自我要求严苛。他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几经修改,终于在仔细思量后创造出他高度个人化、浓稠得化不开的音乐语汇,并获得大众垂青。然而接续的《第一号交响曲》(Op. 13,1895)却因首演准备不及,负评如潮,导致拉赫曼尼诺夫接下来长达三年无法创作,甚至沮丧表示自己像「中风之人」。幸好在尼可莱.达尔(Nikolai Dahl)一系列的密集心理咨商与精神暗示疗程后,他终于走出阴霾,进而完成大受欢迎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重拾起创作信心。

《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一九年,此时的他因为在苏维埃政权下,经济状况愈发窘迫,于是在一九一八年决定到美国求生,他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Op. 30,1909)就是为赴美演出而创作,以情感浓烈和技巧艰难而闻名。面世时虽不及第二号来得有人气,但马勒(Gustav Mahler)指挥纽约爱乐排练时对此曲的认真与热情,让作曲家印象深刻。如今此曲已是许多钢琴家的圣杯,不仅受《牛津简明音乐辞典》誉为「钢琴协奏曲之王」,更是电影《钢琴师》Shine(1996) 中的全片灵魂,大众耳熟能详,选为压轴再适合不过。

一九二六年,拉赫曼尼诺夫又写下《第四号协奏曲》,运用较前卫的不和谐声响与爵士元素,拓展创作企图。只是相较之下,一九三四年完成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Op. 43)恐怕是远比第四号更为人熟知的协奏曲名作。

「帕格尼尼主题」来自帕格尼尼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廿四首随想曲》24 Caprices的第廿四号(本身也是爵士好手的马祖耶夫亦曾与其四重奏演奏此曲的爵士版本。)亮点在于拉氏诸多作品核心的《末日经》Dies Irae 贯穿全曲,以及运用主题倒影(inversion)谱写的第十八段变奏「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其轮廓优美,情感真挚,受诸多影剧作品引用,深获人心。

一日完成四首协奏曲,谁与争锋?!

拉氏一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均以深刻情感与炫技特质知名,尤其他身材瘦高,手掌宽大,作品中动辄十几度的音程跨距更是特色,如《第二号钢琴协奏曲》(Op. 18,1900-01)一开始的钟响和弦,一般演奏者若不似他如此「骨骼精奇」,通常只能以装饰音的的方式演奏最低音。本此演出的独奏家马祖耶夫先天条件极佳,演奏这些高难度段落游刃有余,加上厚实雄浑的音色,其演奏早已名列经典,加上这次将在一日中完成四首协奏曲挑战,几乎是要向台湾乐迷表演「不可能的任务」,如此安排恐怕也只能说「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马祖耶夫  力道饱满却又轻灵的钢琴奇才

一九七五年生于苏联伊尔库次克,父母皆为钢琴家,三岁时他便能听著电视里的旋律在钢琴上弹出。由父亲启蒙后,接著在伊尔库次克当地学音乐,直到十五岁获基金会奖学金才与父母迁至莫斯科,进入莫斯科音乐院中央音乐学校就读。

一九九四年,马祖耶夫先在南非约翰尼斯堡的国际钢琴大赛获奖,同年进入莫斯科音乐院拜入俄罗斯舒伯特协会前主席纳谢德金(Alexei Nasedkin)门下。一九九七年起,师事俄罗斯萧邦暨拉赫曼尼诺夫协会副主席多伦斯基(Sergei Dorensky),才经一年调教,便于隔年获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首奖,自此开启活跃的演奏生涯。

马祖耶夫兼擅清晰灵巧与狂野奔放,不脱其师承中刚柔并济的坚实训练基础。德国媒体盛赞他演奏:「宛若五臂奇人抛接著五颗各五十公斤重的杠铃,却犹如耍弄纸球般轻盈灵巧。」饱满惊人的力道、爆发力十足的弹奏风格,又具备纤巧流畅的绝佳控制,难怪能够席卷全球乐迷之心!(郑可乔)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