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馆的公共性实践.五向度总整理
特别企画 Feature 测量你与剧场(之间)的距离 场馆体检:图表篇

场馆的公共性实践.五向度总整理

 

国家两厅院

台中国家歌剧院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牯岭街小剧场

空间开放度

表演艺术图书馆闭馆整修升级规划重开;全新售票系统试营运。

开放式建筑、场馆空间导览,以及每天免费入场观赏的「光之曲幕」,另设NTT数位学苑。

以榕树为意象,以树洞、回廊、草地等造型和空间营造公共氛围并规划公众艺文活动。

以艺术创作突破现有空间限制或观赏习惯的开放性。

民众依附度

对特定观众规划轻松自在场、对障碍者提供口述影像、情境字幕、易读本节目册等,并增加青少年剧场体验。

成立专责艺术教育部,并对中台湾都市以外的蛋白区蛋壳区规划推广服务。

在地观众比例略高于外地,然年轻族群比例较低。

除了艺文团体外,也积极与周边店家合作提供会员服务,并提供幼龄族群专门导览与剧场工作坊。

艺术家连结度

强调与艺术家为伙伴关系、新增节目研发阶段,投入经费并视阶段性成果决定是否演出并投入后续资金。

新增节目研发阶段,并提供资金使节目完成后续制作
;对中部艺术家有创作提案计划以及孵育计划提供艺术家创作经费。

开发高雄在地创作题材的系列「高雄雄厉害」。

外租开放性高(无审核评鉴)、对演出团队提供技术层面的顾问咨询。场租的租金低、售票压力也较低。

展演回应度

强调不同时期节目的品牌定位,支持以台湾文化、当代观点为基底的创作;主办节目国内外比例为7:3。

节目主题强调科技艺术、亲子与音乐剧、大师经典;主办节目国内外占比为6:4。

以高雄为文本推出节目,并将演出扩展到高雄各角落;与国际场馆共同制作累积工作人员经验。

场馆定位为创作的先锋、许多节目均有新媒材的冲撞融合与呈现,以及社会现实的考察与思辩。

特定公共议题

希望与国内外建立合作模式健全产业生态;设定「人人共融、多元思辨、未来公民培养」等三大目标。

观点在地化、发展中部剧场平台与中部剧场创作基地,使台中的创作者和团队能回台中扎根。

提供公共钢琴服务、规划素人艺术家为演出者的「武营欧普拉」活动等。

以「打开再打开」的募资计划重新启动观众与牯岭街的对话关系、寻找剧场打开的不同可能性。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