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只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各国的表演艺术产业。在这场座谈中,亚洲连结:制作人工作坊邀请来自亚洲4地场馆代表分享他们的因应之道。虽然他们因为政府的规定,不得不取消或延后某些国际制作,然当他们缓慢打开剧场迎接观众时,也对于产业有了全新的思维与洞见。
为观众创造更多亲近剧场的途径
Minako Naito:日本疫情于2020年1月下旬现踪,2、3月升温,由东京都政府经营的东京艺术剧场自制剧作《滚啦》仍巡回至台北和纽约,政府在2月下旬要求自我约束,剧场配合取消演出;东京在4月发布紧急状态,各大场馆全数关闭,直到7月才开放观众进场,但政府仍在避免感染和振兴经济之间犹豫不决,每当疫情升温,剧场就受到管制。
面对疫情,业界成立了「日本表演艺术团结联盟」(Japan Performing Arts Solidarity Network),剧场、制作人、表演人员、艺术家、工作人员、相关人士均加入,与政府进行集体协商,争取补助、财务支持、补偿、放宽限制,也制订安全营业和演出方针。此外,我们透过实验累积资料证明,若表演厅内遵守佩戴口罩和禁止交谈,不会传播病毒,成功说服政府,在严格规划下重新开馆演出。
日本政府不愿补偿剧场损失,但愿意支持新作品,也支持拓展至串流平台,因此艺术家开始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观众寻求现场演出以外的满足感,而制作人也借由串流创造收入来源,并维持观众对表演艺术的兴趣。
疫情之下,国际演出被迫延后或取消,或转向线上串流,我们在东京艺术祭期间举行国际线上会议,讨论串流是否会取代现场演出,与会者一致认为,民众对现场演出需求不减反增,像是剧作家谷野九郎(Kuro Tanino)就希望打造新作,力图在各种情境都能演出。
因防疫考量得维持社交距离,且国际实际合作仍不稳定,必须寻找替代方案,故串流成为必要表达媒介,但无论媒介如何变化,现场演出的需求和价值不会消退。
我们从没想过疫情会蔓延如此久,也无法预期何时终结,东京艺术祭这两年均以实体线上混合举行,主题也呼应著时势,从2020年的「见面与否」,到2021年的「历史一瞬」,过去一年令人感觉漫长,但在人类历史中,只不过是一眨眼。
疫情驱使我们寻找更具弹性和永续的表达方式,也乐于顺应广大市场探索多元途径,不仅挑战刻板印象,也期待借由互动和共融促进沟通。我们一向认为表演艺术有其价值,但疫情让我们进一步反思根本,人们究竟为何需要表演,也正试图开发从未接触过表演艺术的新市场。
网路是通往剧场的新路径,相同内容也有多样销售模式,包括现场票、直播票等,未来也有新的潜在模式,甚至票价也会开始随供需浮动。
我们感念忠实观众在困境中持续支持,但也明白他们心中五味杂陈,既渴望内容,又担心染疫,对于在萤幕前看戏也渐感疲乏,因此我们更要努力兼顾防疫安全和艺文乐趣。
疫情之下如何挑战长期规划
Hwayeon Cho:许多场馆在疫情下的顾虑都相同,韩国国立剧场起初只是延后演出,以为疫情很快就会退散,后来第19、20季的演出都取消,音乐节改为线上,2020年10月重开馆后,仅开放一半席次,12月又取消3场演出。
我们在疫情下为演出人员谋求生路,包括在无观众的场馆录制演出后,在YouTube及其他串流平台播出,借此支付演出费,也持续和观众沟通,以免观众忘了剧场,因此把戏剧节搬至线上。
在疫情之下,我们提升现场演出的录制品质,也投入拍摄预算,且考虑因素也需要调整,因为这些影像,不只是存档,还要播映。我们也和韩国大型OTT平台wavve(注)合作,不过试过几次后,心里有些疑问,例如现场演出录影对一般剧场而言,究竟是新商业模式或难题?而未来剧场是否得和Netflix 、Disney+等影视平台的内容竞争?
疫情之下,一切只能短期规划,以往可预售未来一季的票,现在只能提早两个月启售,而邀演、国际合制等长期合作都难以推进,在疫情下该如何拟定长期方案?
目前要谈国际演出较难,过去这段时间内,许多国际演出计划皆延后或取消,不过先前和国际艺术家的合作相当成功,从韩国传统开创新局,也重新发掘韩国舞蹈之美,但一切都需要提前多时规划,如果各位有意与韩国国立剧场合作,欢迎和我联络。
座谈时间: 2021/09/06(一)18:30-20:00
座谈地点:线上直播
翻译:钱佳纬
主持人:穆芹(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节目企划部国际发展组专员)
与谈人:Minako Naito(东京艺术剧场节目企划部经理)
Hwayeon CHO(韩国国立剧场节目部制作人)
Faith Tan(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戏剧与舞蹈项目主管)
施馨媛(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