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玛丽.蒙特凯妮(2009台北艺术节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莎士比亚.变形记 /无声手语版──导演专访 《低回李尔王》导演

蒙特凯妮:以手语,说出「心」的语言

莎士比亚《李尔王》第一幕第一景,李尔王询问三个女儿,表达对父亲君王的爱,由长女甘娜若起头,她漂亮的辞令一落,么女寇黛莉雅一旁自忖:「寇黛莉雅该说什么呢?去爱,但保持缄默」。次女蕾冈表示崇高爱意时,寇黛莉雅仍不知该如何回应父亲的问题,她自知她的爱比言语还要丰富。当寇黛莉雅回答:无话可说,钟爱她的父亲难以相信,要她再说一遍,寇黛莉雅重复答说:Nothing。

寇黛莉雅如何让人听懂真实心声,揭示真相?法国女导演玛丽.蒙特凯妮(Marie Montegani)在研究这个角色时,思索当今世界,语言已变成腐化和堕落的帮凶,她决定给寇黛莉雅这个特别的人物「另一种」语言,让寇黛莉雅根本不能说话,而是以手语沟通。父亲李尔王一时无法听见并看到真实心声,终其全剧都在寻找事实真相。

这出混用听障演员和一般正常演员的戏剧,在视觉上和声音的安排上,有许多和传统戏剧不同之处。从导演至演员,这个新经验都延伸出新的对戏剧和对生命的体验,台湾观众将在《低回李尔王》一剧中,近身感受到「心」的语言的力量。

本刊趁此机会,越洋专访导演蒙特凯妮,请她一谈《低回李尔王》的演员安排与演出设计。

莎士比亚《李尔王》第一幕第一景,李尔王询问三个女儿,表达对父亲君王的爱,由长女甘娜若起头,她漂亮的辞令一落,么女寇黛莉雅一旁自忖:「寇黛莉雅该说什么呢?去爱,但保持缄默」。次女蕾冈表示崇高爱意时,寇黛莉雅仍不知该如何回应父亲的问题,她自知她的爱比言语还要丰富。当寇黛莉雅回答:无话可说,钟爱她的父亲难以相信,要她再说一遍,寇黛莉雅重复答说:Nothing。

寇黛莉雅如何让人听懂真实心声,揭示真相?法国女导演玛丽.蒙特凯妮(Marie Montegani)在研究这个角色时,思索当今世界,语言已变成腐化和堕落的帮凶,她决定给寇黛莉雅这个特别的人物「另一种」语言,让寇黛莉雅根本不能说话,而是以手语沟通。父亲李尔王一时无法听见并看到真实心声,终其全剧都在寻找事实真相。

这出混用听障演员和一般正常演员的戏剧,在视觉上和声音的安排上,有许多和传统戏剧不同之处。从导演至演员,这个新经验都延伸出新的对戏剧和对生命的体验,台湾观众将在《低回李尔王》一剧中,近身感受到「心」的语言的力量。

本刊趁此机会,越洋专访导演蒙特凯妮,请她一谈《低回李尔王》的演员安排与演出设计。

Q:可否谈谈与「国际视觉剧场」的合作?

A莎剧《李尔王》里,小女儿寇黛莉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人物角色,当她父亲要求三个女儿回答「你们爱我的程度」一问时,寇黛莉雅简单一字作答:“Rien”(即英文的nothing)。她选择噤语,伴随父亲走过悲剧。本剧故事情节交错著误会、错判,促使我决定使用另一种语言来演出寇黛莉雅,我于是选用「手语」。在法国,首选的手语演员便是目前「国际视觉剧场」总监艾曼纽拉波希(Emmanuelle Laborit)。拉波希多年来为听障社群代言争取手语的合法地位,国际视觉剧场固定为听障人士制作、演出戏剧,她个人的奋斗带动社会关怀并正视听障人士的需求。这是我第一次和拉波希合作,她是一个优秀的剧场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继续与她和国际视觉剧场合作。

Q低回李尔王剧中有几名听障演员

A本剧有八个演员,其中有二名演员是听障;另外,舞台上还有三名乐手。我刻意安排乐手必须在舞台上,观众看得到的位置演出,让乐手也是舞台上的演员。听障演员和一般演员加上演奏音乐的乐手,组合成多样的视觉音像。听障演员以手语演出时,由其他演员以口语形式为不懂手语的人做旁白解释,可说是从「二种」语言,衍生变幻为多种不同语言表现。一种语言是从「心」出发,以身体语言行动表达;另一种,是从心以口说表达。

Q可否谈谈使用手语的工作模式。

A不以说话的方式讲故事,一开始很不容易,许多演员从来没有和听障演员合演过。听障演员必须以正面演出的方式,传达手语,这和一般戏剧演员在舞台上可以正面,也可侧面念台词的工作模式很不一样。

整个舞台上演员位置编排,对我来说像是一场「编舞」。对导演和对演员来说,舞台排练有更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更为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很高兴看到演员之间自行学习相互沟通的方式,让听得见的人和听不见的人在舞台演出之后,懂得在生活里学习共处和相互理解。

Q:为何选择一名女演员演出李尔王?

A李尔王是个庄严的角色人物,我认为他的形象代表所有的国王,所有传说里、神话故事里的国王就是他,而李尔王的故事有举世皆然的普同性。我选择凸显文本主体,希望观众重新听见文本。决定让女性演员演李尔王,对我是制造一个距离感,让我专注处理文本。故事里,李尔王应已是八十几岁的老人,演员以低沈沙哑的声音,加上外型装扮化妆即是男性国王,观众绝不会有女性的错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优秀女演员柯蕾蒙婷叶尼珂(Clementine Yelnik)原是阳光剧团演员,她在莫努虚金的莎剧时期,可扮男角、女角演出。我对她在亚维侬艺术节中的莎剧演出印象深刻,特邀她演出李尔王一角。

Q:原来饰演李尔王、寇黛莉雅的演员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可以再谈谈其他特别设计的角色吗?

A除了拉波希饰演的寇黛莉雅之外,另一个听障演员法罗(Laurent Valo)饰演的角色「男人」,是我为本剧创造的人物。不给角色名字、称号,让人有先入为主印象,这个角色就叫「男人」(或说「一个人」l'homme)。李尔王作为一个受人尊敬、拥有大片土地、财富的君王,在失去经济社会地位,变成一无所有的一个人之后,该是如何?「男人」这个角色便试著呈现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是」的情况。

手语是以身体来表达的语言,是一种有力度的语言。「男人」这个角色可诠释为莎士比亚的化身,轮番以作者、演员、导演等身分在舞台上「说话」,以十足戏剧感的身体语言来表达。

Q:本剧的服装设计,似乎除了李尔王和寇黛莉雅二角为古典服饰以外,其他角色都是当代日常服饰?

A没错。我并不将李尔王视为一出历史剧。原剧中,不明确指出故事发生地点、也不指明时间和所处年代。为强调故事的举世普同性,我强调采用当代日常一般服饰。其实李尔王和寇黛莉雅二人的服装设计也不是莎士比亚时代或文艺复兴时期样式,拿掉斗蓬之后,就成了可穿上街的衣服。

Q:舞台上,手语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如何处理舞台视觉设计?

A我让舞台空间净空,显露裸的姿态。舞台设计简单,演员站在前台位置,呈现文本重要性。另外运用多媒体影像,代表角色的心象,呈现他们脑中的意念。

Q:由于手语演出部分必须同时辅以口说旁白,你如何处理声音设计?

A这必须先提到我的戏剧感受,我一向在读剧本时,便能听见声响,我从剧本中能感受到音乐,因此我十分重视音乐在戏剧里的地位。这次为了超越时空,强调故事的普同性,我混合东方和西方音乐,委托作曲。台上演出的三名乐手便代表三名姊妹,三个不同的声音,成为三条故事发展线。例如来自台湾的乐手林锦苹,在剧中演奏扬琴,代表寇黛莉雅的声音。

附带一提,我在认识手语、使用手语工作之后,现在读剧本时,已会从文本当中看到动作。

Q:你是演员,后来又是导演和戏剧教师,你如何看手语在戏剧中可扮演的角色?

A我认为手语可作为演员训练的一环,而且是很好的学习工具。手语是感官的,由于法国演员在演出上多侧重心理层面,增加手语训练,有助发展感官感受。在从事戏剧工作前,我曾是舞者,同时熟悉舞蹈和戏剧世界,我主张将手语视同舞蹈一样,融入戏剧课程中。

Q低回李尔王一剧中使用的是法语手语,这么说没错吧,至今并不存在国际手语?你如何期待台湾观众的反应?

A是的,如同语言,各地有各自的手语。虽有人提倡发展国际手语,那也较偏向英语语言。但我要说的是,当二个使用手语的人碰面,尽管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台湾人,他们两人之间应很快便可沟通──至少比一个说法语、一个说中文的二个人,要学习对方语言才能沟通要来得快。《低回李尔王》的演出虽采法语手语,但配有字幕,应没有接受度的问题。我们从来没到台湾演出过,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实际的接触。我不做任何期待,我来是为了给予。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毕业于史特拉斯堡国家戏剧学校,师事维勒吉耶(Jean-Marie Villegier),从事演员工作。
  • 1998年首度尝试担任戏剧导演,执导拉辛(Racine)的《安卓马克》Andromaque。2000年,将波特莱尔和萨巴堤耶(Apollonie Sabatier)二人的书信改编成剧本《匿名迷恋》Anonyme Obession,并执导演出。
  • 2002年9月起,在国立高等戏剧院和史特拉斯堡国家剧院带领戏剧工作坊,同时在国际视听创作及导演学校授课。
  • 2007年为国际视觉剧场编作执导《低回李尔王》。2008年,执导康内尔(Corneille)的《席德》Le Cid
  • 担任导演后仍持续参与演出,近期作品包括品特的The Hot House、尤涅斯科的《疯狂二人》。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