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是将讯号透过实体的线路传输到线的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效果;随著时代科技进步,在剧场演出中也开始有了无线传输,让演出进行过程中可以不受到线路的影响,变得更为自由。无线传输是透过电磁波传递,随著不同的频率、强度就有不同的应用,例如手机行动设备、广播、微波炉、无线电、Wi-Fi分享器甚至X光等。
还记得2000年时有一则新闻,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士张颖,她自称能隔空抓药治病,在那个通讯科技还停留在B.B.Call、黑金刚的时代,她居然可以连线太乙真人,从空气中的电磁波里取得仙丹,让信众服用来医病。虽然现在就像我们用笔电以 Wi-Fi 下载资料,然后就可以3D列印出一尊航海王玩偶一样,但这在当年简直神奇非常。随著信众愈来愈多,张颖竟然也成为像宗教一般、许多人趋之若鹜争相拜访的对象,直到最后被一位魔术师踢爆造假敛财,事件才告一段落。但这则新闻却也同时将无线与中心化的概念,以非常生活的形式展现出来。
无线传输透过无所不在的电磁波作为介质传递讯息,除了接收与发送端,也需要对频。可以如此想像:有一对小情侣在谈恋爱,他们必须知道目前彼此正在谈恋爱,所以要是没有类似告白的举动来调整频道,就可能有一方还以为彼此只是朋友或同事,继续以错频的方式相处;但若告白成功,调频也就成功了,就可以正式取得连线。月老在他们小指上绑了一条看不见的红线,两个原本独立封闭的个体,彼此将原本没有意义的物件,透过自己将爱意传递给对方,也许是今天穿的衣服,说了一些浓郁情话,或是买了一朵花。同时彼此也开启了感官接收,看到对方穿上自己喜爱的洋装,听到对方表示为什么喜欢自己,或是收到那一朵玫瑰花。以上这些通讯虽然都看不到那一条红线,两人却因此而更了解对方。
只是,虽然他们是用无线传输,但其中一边背后所连接的,有可能是一排以线材连接的伺服器群。然而,让更多的无线设备连接到自己的伺服器,将对方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中心化。就好像脸书、Google,它们就是本体为伺服器,透过无线设备连接到自己。如此,即便说是无线,但严格来说,也只是有线的延伸。
在过去,中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真空管电脑,人们必须到眼前这台电脑膜拜。随著时代进步,巨大的电脑成为了一台台的桌上型电脑,但我们依旧到公司、机构去使用它们。现在,人人都有一支手机,透过无线网路连线到伺服器。其实,无线设备诞生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可以不再受到实体线路影响,甚至在更深层的自由渴望里,是可以不需要再连到无线设备后方,那些被大量线材所集中的伺服器,也就是那盘根错节、根深柢固,一个个家庭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国家组织或意识思想。
然而,在科技企图去中心化的社群网路时代里,媒体不再像过去那样被政府组织所独占,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媒体,但这也使得愈来愈多人将自己作为品牌,或将自己的隐私、想法广播成为人设,进而加深外界印象。名人、网红甚至艺文创作者,透过社群将自己的人设作为行销内容,让观众购买作品、观看演出。这让观众在购买作品之外,同时也置入了创作者本人的生活隐私、观念想法。
这方式或许在短期效益不错,但长期来看,因为作品需要搭配创作者本人背景,而不熟悉创作者的族群,自然就无法仅透过作品连结脉络,而且当人设崩塌,作品便不堪一击。因此为了维护人设,创作思维也容易被受众背后的立场所宰制,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有新的视角与观点。而当这类人设创作者愈来愈多,甚至连策展、评论人都加入时,生态不再正向循环,整个环境自然会愈来愈封闭。
当我们用尽各种科技,企图要去中心化的同时,其实并不会真正让中心化消失,而是变成更多小型的封闭中心。或许思维可以反过来,让每一个人都中心化,因为当人人都是中心的时候,那么每个人也都不再是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