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也可以制造出不同空间,例如明明就是中性的电影院、剧场,随著音质改变,就可以变成市场或是空旷的荒野。
我其实蛮不喜欢听自己被录下来的声音,因为明明就是自己说过的内容,声音却如此陌生。后来知道,原来从自己耳朵听到以为是原音的,其实是声音透过骨传导,而造成音频变低的失真声音,而那陌生且较高频声音才是接近声带原音的声音。
尽管理智上明白,但本能上还是不习惯,所以每次上台讲话或演出,我总是尽可能希望不用麦克风,倒不是因为我不怕声带发炎,而是除了会听到原本的声音,耳朵也同时会接收到从远方扬声器传来较高音频声音讲述一样的内容,两种声音容易造成分心,影响我原本要说的内容。
扬声器,又称作喇叭、Speaker,顾名思义,扬就是放大,是指放大声音的机器,不过这个放大的同时,也代表了传递的意义,因为它将很远的讯号透过电线转换成声音。这转换声音的过程,让我联想到一个不精准且出格的画面比喻:地球的引力就像一块永久磁铁般吸著许多物体,然而来自YMBBH20999星球的外星人,为了传递来自他们星球上的讯息,搭著巨大的飞碟来到地球,透过反重力装置与地心引力的关系,让飞碟快速地上上下下(嗯,我们先假设外星人不会脑震荡),于是飞碟周遭的空气因振动而产生了声音,这时我们可以想像,在里面的外星人都在动次搭次地开舞会了。
那么,在过去没有电、没有喇叭的时代里,声音是如何被放大传播呢?从最早人们用肉声口耳相传,让声音像涟漪骨牌般传递,人力成本高且容易失真。到后来西方剧场利用山坡地形将舞台环抱,使用吸音滤波的石灰岩建材砌成阶梯型的观众席位,以及在其中规律放置空罐子,使声音在空间中反射叠加;而东方则是在戏台底下挖一口很大的井,或是放置几个大水缸,无论是井或水缸,都可以让声音聚集并扩大至老远,真心觉得古人很聪明。
到了近代,我们有更多工具能把声音放大、延伸,除了现场性的声音,同时可以先经过处理储存起来,加入预录的声响和音乐元素,使创作者脑中的奇想,能更多元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甚至可以将过去的声音,像是时光胶囊一样存起来,再被听到时就好像回到过去。
除此之外,扬声器也可以制造出不同空间,例如明明就是中性的电影院、剧场,随著音质改变,就可以变成市场或是空旷的荒野。另外,它本身的尺寸也让空间状态变得不同。例如一般喇叭可以让音乐扩散分布到整个咖啡厅,但我们还是可以听到杯盘的碰撞声,人们讲话的声音,或是咖啡机发出的蒸汽奶泡声。在咖啡厅是一种众声喧哗的状态,因为周围很吵,声音焦点混乱,使得耳朵好像听不见什么内容,但也可以选择听见每一个内容。不过如果店员故意把喇叭音量调大,大到把其他声音盖过时,那么现场其他的声音就会渐渐消失。以前那种里长式、军队式的喇叭广播就是这样,人们只能听著单一的讯息,而且一切都要公开透明,然而这个「公开透明」只是一种方便管理的说法,一旦下面想要窃窃私语,这个广播声就变得更大声。
到了现代,随身耳机则是把扬声器缩小塞到每个人的耳朵里,只要一对在人们耳边细语的耳机,就可以把他们与外界隔绝。而且耳机也内建麦克风,随时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于是走在上班上课的路上,会看见有些人的耳朵上,坐著两只白色或黑色的精灵,窸窸窣窣地跟人们细语;人们有时看起来也像是自言自语地,对著现场不存在的人讲话。
声音的传递方式随著时代改变,从过去众人在巨大空间里的喇叭一言堂,到现在人们外表看起来好像遮住耳朵对外面的声音封闭,听不见其他人的声音了,但人们其实更在意讯息的主权,讯息传递不能再是过去挨家挨户地无差别丢传单,而应该试著去理解每个不同需求的人们,只要把声音放在对的频道上,他们就会听见自己选择的声音,或讲给愿意听自己说话的人来听。
文字|张辑米 剧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