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问题学生 |
再见,问题学生
(刘璧慈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青春OPEN!高中生艺术启蒙的第一堂课(一) 36岁,2004年加入国立员林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歌仔戏团

再见,问题学生

戏曲音乐工作者陈歆翰的亮相启蒙

2022年是员林家商70周年,蔚为轰动的是,员林家商歌仔戏团睽违6年、于员林演艺厅带来《水月.传说》特别公演。传奇的不只是一所高职的校庆活动有歌仔戏演出,更为传奇的是这样的大型演出在2015年前是固定活动,男主角都是台湾颇有知名度的戏曲音乐工作者陈歆翰——这也是他从「问题学生」到「当家小生」再到「传艺金曲奖音乐设计奖得主」的重要启蒙。

问题学生开启的辉煌纪录

「我应该是个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对我的课业很伤脑筋。」陈歆翰这么说。

热爱参与活动的他,常在下课、午休时段黏著时任训育组长的张珮娣老师聊天。「一屁股坐在她旁边的位置,或是直接坐到她的座位,然后吃便当。」这个直到上课也不愿意离开的问题学生,有个从小养成的兴趣——歌仔戏,恰巧与大学曾加入歌仔戏社的张珮娣老师碰出火花,便开始一起看戏、票戏(注)。

直到陈歆翰高二下学期,学校多了笔几千元的经费,老师就带著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演出《盗仙草》。这次亮相,让这群不爱念书的学生们获得鼓舞。同年,陈歆翰与张珮娣老师透过教育部补助召集更多同学,由国光歌剧团指导,完成第一次师生公演《桃花女斗周公》。

有趣的是,当时学校并未成立「社团」,反而「剧团」率先成立,贴出海报,大肆宣传。直到陈歆翰毕业,由于当时校长的支持,决定从日常培养技艺,才成立歌仔戏社。陈歆翰与歌仔戏社的关系,是在前往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就读戏曲音乐学系后,每周返回彰化指导学弟妹——这也是他因家庭因素而选择戏曲音乐,能够再演戏的机会。

「到戏曲学院后慢慢接触业界,于是就把业界的概念带入员林家商歌仔戏团。」从员林家商启蒙,也回头启发员林家商歌仔戏团的运作,而以「大型公演」为标准。「要做就做大的」、「要做就做专业的」是他的信念,包含找刘文亮老师与周以谦老师来演奏、专业梳化团队、力求自制剧本与音乐设计等,都是职业剧团的规模。

同时,无论社团、或剧团都受到师长的支持与参与。曾为了公演的武行需求,特别增辟武术体保生名额。陈歆翰想起某次公演结束后,某位壮硕的体保生学弟竟然哭了,原因是没有排练就没人一起吃便当、聊天。也曾因梳化费用不足,美颜进修班的老师带学生跟著专业团队学习,后来老师还以此作为博士论文,意外开启产学合作。

再见,问题学生
(刘璧慈 摄)

没落后的再一次告别

可惜的是,无论是社团、还是剧团都已停止营运。

剧团在2016年决定不再公演,陈歆翰笑说是模仿江蕙在2015年封麦,实际原因则跟信念有关——团员陆续工作、结婚生子就较难频繁练习,演出也更难达到水准。「我为什么要做打折扣的事情?」他同时也对当年一起搭挡的张珮娣老师笑说:「她演小旦,我就演小生,演了大概12年。有一天,我就跟她说,从20岁演到30岁才突然觉得有点害羞,我们先打住好了。」于是,剧团在最辉煌的时刻喊停。

社团则多撑一阵子,还是面临到师生双方的匮乏。歌仔戏需要外聘师资,但民间剧团演员会演,却不一定能转化成有系统、有趣的教学。而技艺需要长期培养,当学生有更多外界诱惑,就无法被要求反复甩水袖、唱同样唱段这样无聊的事情,特别是为了短短10分钟的社团成果发表。后来因为歌仔戏社的衣服都留著,竟转型为Cosplay社。陈歆翰听老师这么说,笑里的眼神也闪过落寞。

因歌仔戏团╱社而投身歌仔戏的只有陈歆翰;另外,也有成为艺术行政,于唱歌集音乐剧场任职的周子群。但这些曾在员林家商唱歌仔戏的学生们陆续成为忠实戏迷——歌仔戏,继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后来的陈歆翰也多以「戏曲音乐工作者」行走业界,要看他主演仅存在员林家商过去公演的影像。但每次遇见员林家商的老师都会听到一句话:「又要演歌仔戏了吗?」陈歆翰,始终是员林家商歌仔戏团的当家小生,不管他现在是谁。

采访那天,走进堆满衣服、道具的旧社办,陈歆翰突然拾起一支装饰过的羽毛,他惊叹,因为那是2004年演出《盗仙草》时自己做的头饰,好像特地掉下来见他一面。

再见,那位问题学生;再一次见,这位戏曲音乐工作者。

注:「票戏」指的是戏曲业余演出。

OT报告

陈歆翰

当代歌仔戏剧场歌仔戏编腔作曲、音乐设计、演员。2023年以「歌仔戏腔调设计研究」取得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表演艺术博士学位。第32届传艺金曲奖最佳音乐设计奖得主,并曾入围广播金钟奖主持人奖项。曾参与唐美云歌仔戏团、春美歌剧团、尚和歌仔戏剧团、《见城》、《船爱》等大型制作。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05/16 ~ 07/16
纪念大师刘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