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读文化大学美术系时期的吴天章,趴在地上画水彩写生。(吴天章 提供)
少年往事

把时间封存,再解放(上)

艺术家吴天章的雨都时光

「我们觉得时光倒流很美,像是某种既视感。既视感让你感觉错乱,让你感受好像前世去过那个地方,这种生命里有的东西,是AI不会有的。」吴天章说。

「把时间封存」,几乎是他发展创作美学核心的芽。从时间出发,他折返回自己的童年,抽取里头的基隆印象;进行中的新作《寻找圣保罗砲艇》就是一个以时间为轴、勾描镜像平行世界的作品:从童年的自己走在山路上的影像为起点,原来是要到基隆港围观《圣保罗砲艇》拍摄现场,影像却引导了时光倒流,让倒流的叙事冲刷返回原点。

「你们知道,28年后日历会重复吗?」吴天章眼睛发亮地问。「28年前哪一天是星期几,会跟28年后一模一样。」(注1他细数这个重复:1966年《圣保罗砲艇》上映的日子,他10岁;28年后,1994年,他创作了从油画踏入复合多媒材与数位影像的标志性作品《伤害告别式》系列作及《再会吧!春秋阁》。再过28年,2022年他开始了《寻找圣保罗砲艇》(编按)的创作旅程——使用他熟悉的数位影像技术与一镜到底的动态手法,把时间翻转再翻转,回到两个28年前,他10岁的时候。

雾雨的基隆,真伪相伴的异国情调

不管是被归类于「台湾当代艺术第一代」或被称为「台湾艺坛解严第一人」,吴天章无疑地代表了那个众声喧哗、百花齐放的时代开端。1970年代就读文化大学时,正逢乡土文学论战高峰,他坦承自己深深受到那股批判写实精神影响。「就像铭印效应,」(注2他说:「如果当时没有遇见那种人文批判精神,我可能不会做艺术到现在。创作是因为我对国家、对时代,有一种使命感。」

回看童年,吴天章说,1952年的《中日和约》决定了中华民国台湾的命运,「1956年我出生,所以我的童年就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童年。」把自己的童年与国家的命运缠绕缝合,这让吴天章所有对童年的记忆叙说总是带藏了隐喻。

想起基隆,他说那必然是雾雨的灰蒙、黎明前天将明未明的灰涩,「那就是我作品色调里一定会有的东西。」灰雨中的旧式巴洛克建筑,走调的现实感;或许就是在这朦胧的雾雨里,世界变得似幻又真。

1965年越战爆发,直到1979年中美断交,这10多年间美军依据《中美共同互助协定草约》派遣军队驻台,基隆港就作为美军停泊、补给的港口,满街是舶来品商行、美军酒吧、军官招待所,也有知名的铁支路红灯区。

「你问我童年与青春,一定会出现水手。在那个苦闷的年代,只有水手可以云游四海、可以夹带一些舶来品进来。听说他们下船前会把什么都穿在身上,然后下船后一件一件脱下来,卖给委托行。当时批货的人都是来自台北的有钱人。基隆人买不起,就仿制。」吴天章半开完玩笑地说,「所以人家说基隆出台客,这是因为基隆有一种倯(sông,俗气)。」

「我们以前有一条牛仔街,卖的牛仔裤洗了永远不会褪色。基隆就是这样,充满假假的颜色。」那虚假的、如幻似真的赝品情调,不只摹写了吴天章的记忆,也成了他日后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那些华丽、浮夸的伪赝物品:金葱布、亮钻、人造漆皮、塑胶花,是他90年代初期从油画转向复合媒材创作时开始使用的材料。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