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前辈作曲家马水龙逝世10周年,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主办「马水龙逝世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携手国家图书馆、国家交响乐团及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以多种形式、为期近一年的时间,缅怀这位为台湾音乐文化贡献量多且影响深远的巨擘。
北艺大教授室内乐
2025/3/28 19:30
北艺大管乐团2025春夏音乐会
2025/5/2 19:30
北艺大室内乐团2025春夏音乐会
2025/5/3 14:30
北艺大击乐团2025春夏音乐会
2025/5/8 19:30
北艺大合唱团2025春夏音乐会
2025/5/20 19:30
北艺大新音乐工作坊2025春夏音乐会
2025/6/6 19:30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厅
马水龙纪念特展
2025/9/10~2025/10/15
台北 国家图书馆
2025/11/7~2025/12/7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艺术回廊
《孕育于山海之间》大型管弦乐音乐会
2025/9/11 台北 国家音乐厅
2025/12/7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故乡风情画》音乐会
2025/11/2 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
马水龙教授(1939-2015)出生于基隆,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科,主修理论作曲,于1975年取得德国雷根斯堡天主教会音乐与音乐教育学院学位。他的创作以西方技巧揉合东方情怀,特别是在作品中显现对台湾本土文化的深刻情感与自身侠义与悲悯的性格。不仅是台湾乐坛重要的作曲家,更在艺术教育、文化政策与国际交流皆有卓越贡献。曾担任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创系主任、教务长、院长,亦曾任亚洲作曲家联盟理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传统艺术中心主任陈悦宜介绍:「马水龙创作非常多元,除了大型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等,乐曲的创作充满浓浓的家乡情与土地味。」由于他的手稿几乎都捐赠至国家图书馆,因此透过馆际合作,以进行作品的策展与演出。系列活动第一棒由台北艺术大学担纲表演,之后也将陆续在国家两厅院、台湾戏曲中心、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等登台。最后一场则将呈现马老师的学生、得过马水龙奖学金的青年作曲家等人的作品世界首演,「这代表马老师的精神在音乐的传承中跨乐世代与时空、不断地流传下来。」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前校长及特聘讲座教授朱宗庆,特别感恩亲身受到马老师的影响及提携,他说:「我常常怀疑马老师真的走了吗?如果没有马老师,我还是我吗?如果没有马老师,今天台湾的打击乐及作曲会这么蓬勃吗?如果没有马老师,今天北艺大校风的开明、艺术的气息是现在这样吗?。」他认为,虽然马水龙是作曲家,但在艺术行政的投入,从政策、组织、执行面,可说是有著全面性的影响,尤其他所提出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信念与实践,对台湾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次系列活动总策画颜绿芬致词时,特别感谢马师母许玉珍女士在马水龙教授生前的默默付出及此次活动的协助。颜绿芬表示,活动整体规划分为三大主轴:「专场音乐会」、「特展」及「北艺大系列活动」,大型管弦乐音乐会将演出马水龙的代表作《梆笛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管弦乐曲、《关渡狂想曲》钢琴与管弦乐及《无形的神殿》男声合唱与管弦乐,其他也有钢琴独奏作品《台湾组曲》、《雨港素描》与《关渡素描》及特殊编制的舞剧音乐《窦娥冤》等。特展部分,除了展出手稿,也有马水龙的画作。而北艺大系列则包括作曲家不同编制的作品,自3月起至年底皆有音乐会演出。她认为:「马水龙的典范人物人格、做法、教育,都值得世人钦佩与效法。」期待多元的系列活动,能够呈现他不凡的音乐成就及精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