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希德.乌兰登《无涯之躯》(Pascale Cholette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关于运动,我说的其实是…… 关于极限运动,哈希德.乌兰登说的其实是……

化险为夷,成为从容自在的《无涯之躯》

2025TIFA 哈希德.乌兰登《无涯之躯》

2025/3/28  19:30

2025/3/29~30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国家戏剧院

试想看著攀爬至高空的表演者,随著他的动作,视线逐渐升高、身体渐渐远离椅背,被动的观看是否成为主动的行为?他们命在旦夕的举动是否感染了置身在外的观者,营造出共感的氛围?愈来愈多当代编舞家舍弃优美或夸张的姿体形态,转而从运动汲取灵感。他们不仅企图寻找动作的另一种可能,也企图创造一种观演体验共融的现场。

从弱势族群汲取生命动力

法国编舞家哈希德.乌兰登(Rachid Ouramdane)擅长从相异的身体形态中挖掘个人的独特性。身为阿尔吉利亚移民后裔的他从街舞起步,并一路跃上法国舞蹈的最高殿堂,担任夏佑国家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haillot)总监。从非主流逐步迈向主流的他,认为文化应该兼容并蓄,才能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在创作路径上,乌兰登持续关注不同的历史叙事及族群处境。无论是郊区青少年、移民后裔、酷刑受虐者、天灾幸存者(注1,他的作品通常以弱势族群为主角,融合他们的生命经验和特殊的身体形态,触动观众的同理心,发展出影响社会的舞蹈形式。从他们身上,乌兰登企图挖掘一种「脆弱的可能」,让人意识到存在的韧性:如何超越障碍,并将其化为生命的力量。

哈希德.乌兰登《无涯之躯》(Pascale Cholette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体能极限的敏锐感官

这也是乌兰登为何选择以极限运动发展创作的原因。15年前一场重挫人生的疾病改变了他对舞蹈的看法:「我的身体再也撑不住,这让我失落了好几个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弥补这种空虚,我开始观察舞台上的其他表演者——走钢索的人、杂技演员、旋转冠军(…)。我意识到自己的视野产生变化,开始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兴趣,并学会如何灵巧地掌握另一种全新的语言。」(注2在南法担任舞蹈中心总监期间,乌兰登不只结识了许多极限运动的爱好者,也重新拥抱对山林的情感。对他来说,这些运动员深入不寻常的自然险境,却没有一丝恐惧。他们为了让身体得以维持平衡,练就一股超越常人的敏锐感官。他认为,将这种敏锐化为身体周遭的空间变化,便是一种舞蹈。

为了了解极限运动者的心理状态,乌兰登展开一连串的田调访问,包括了高空走绳者宝林(Nathan Paulin)和攀岩家卡普雷兹(Nina Caprez)。宝林为了克服少年时的惧高症,开启走绳训练。2022年,他步行于一条宽度不到5公分的软绳上,在离地110公尺的高空横越2.2公里,打破世界纪录。对他来说,高空走绳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挑战,也像是泰然自若地处理诸多不定的自然因素。卡普雷兹曾数度赢得世界杯攀岩赛冠军,更于2011年成为首位攀登阿尔卑斯山断崖的女性攀岩家。她认为抱石不只是体能运动,而是如何透过观察岩石的颜色和质地,学会与它们共存。

乌兰登认为,大部分的人觉得这些运动员将身体推向极限,沉浸在恐惧边缘的死亡游戏之中,完全是一些疯子。但他们其实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环境共处的一切,包括了他们自身的弱点和缺陷、风雨的变化、岩石的纹理。对他们来说,危险始终存在,但并非在意料之外。危险是他们的同谋或伙伴,提供他们开启下一个行动的线索。透过这些极限运动员自我剖析的见证,乌兰登企图唤醒观众对存在各种细节的关注,提醒他们唯有超越身体极限,才能产生出非凡的行动。

哈希德.乌兰登《无涯之躯》(Pascale Cholette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微观的行动,宏观的视野

《无涯之躯》中,乌兰登舍弃优美的象征化肢体,反而强调动作的纯粹和细节。无论是远离地心的体能运动或强调相互扶持的杂技,他要求每位表演者放慢速度,著重行动的精准性。之后,他再挑选不同性质的动作,寻找它们相似之处: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肢体相互的支撑与碰触、身体的疲累和超越体能极限的自由。对乌兰登而言,不管训练有素、出神入化或迟钝笨拙,任何身体形态都有某种表现性,也具备了舞蹈的本质。有时候,没有舞动也能创造出编舞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如何透过行动,显示出人性的多样特质。

演出开始,宝林穿越峡谷的影像投射在一座高达7公尺的白色墙面。随著极限运动者阐述他们的技术和内心状态,舞台陆续出现凌驾高空的走绳者、叠罗汉的杂技表演者、横跨高墙的攀岩者。观众的视线随著表演者的移动由高往低、从左至右不断地变化。乌兰登透过丰富的舞台调度,创造出三维的空间流动,仿佛在空间中透过运动,刻画稍纵即逝的线条,谱出绵延起伏的旋律。他的编舞营造出不断现形又消失的舞台运动,而这种瞬息万变的动态也持续转移观众关注的焦点,让他们既能专注凝视,又可以放松欣赏,制造出多元的感知。

哈希德.乌兰登《无涯之躯》(Pascale Cholette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休戚与共的砥砺

透过在自然景观中挑战身体极限的影像、及现场出神入化的行动,《无涯之躯》赞颂人类的渺小脆弱,又彰显他们超越自我的崇高精神。乌兰登并非突显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而是强调出他们与自然、他者合作共融的可能性。透过独特且微妙的有机触动、肢体细微的动作,人类确实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迈向另一种不可能,正如他所言:「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在不适合人类存在的环境条件之中挑战自我。这出制作试图触及他们身处其中的脆弱性。正因为弱的存在,他们才对周遭环境怀有敏锐的感知。此时,弱点不再是颓势,而变成一种让自己了解该如何应变的力量。」(注3

注:

  1. 例如,描绘返乡越南移民的《远方》(Loin…,2008)、探讨巴西受虐者的《普通见证者》(Des témoins ordinaires,2009),而《氛氲》(Sfumato,2012)关注了四川及云南受气候变迁影响的难民,《修复表面》(Surface de réparation,2017)则透过热爱运动的青少年,质问郊区边缘族群的自我认同与建构,触及10多年前巴黎暴动的敏感核心。
  2. « Rachid Ouramdane, danse avec les oiseaux » in Le Temps, propos recueillis par Alexandre Demidoff, le 29 avril 2024
  3.  Rachid Ouramdane, “The first feeling is fear: the daredevil group bringing ropewalking and climbing to the theatre”, quoted by Lyndsey Winship in The Guardian, 19 May 2023.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3/19 ~ 2025/06/19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