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表演工作坊《那一年,我们下凡》 以哲学喜剧叩问生命本质

文字|张震洲
摄影|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10
表演工作坊40周年纪念大戏《那一年,我们下凡》将于12月26日起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盛大首演,并展开北中南巡演。 (张震洲 摄)

表演工作坊40周年纪念大戏《那一年,我们下凡》即将于今年底登场,导演赖声川携手许玮宁、朱德刚、宋少卿等实力演员,准备为台湾剧场界献上一份别具深度的岁末礼物。

表坊四十《那一年,我们下凡》

2025/12/26  19:30

2025/12/27-28  14:30

2026/1/2  19:30

2026/1/3-4  14:30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大剧院

 

2026/1/10  19:30

2026/1/11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2026/1/24  19:30

2026/1/25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赖声川创作灵感往往来自生活中最细微的触动,这次也不例外。《那一年,我们下凡》的种子,早在他旧金山求学时期便已埋下。那些年,年轻的赖声川在异乡街头观察著流浪汉的身影,思索著他们的故事与命运。多年后,这份观察与思索化为剧本,成为他献给表演工作坊40周年的一封深情书信。

「这出戏是我们从《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走到今天的总结。」赖声川话语中带著岁月沉淀的智慧,「剧场是连系我们与观众的地方,希望观众透过这部戏,再次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当年的相声创新到今日的哲学喜剧,表演工作坊40年来的创作轨迹,仿佛一条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丝线,串起了无数个关於戏剧与人生的深刻时刻。

《那一年,我们下凡》以两位来自天界的神秘流浪汉为叙事核心,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想像空间。城市高架桥下,这个被遗忘的角落成为故事的起点,两位流浪汉透过捡来的道具,演绎著东西方历史与思想人物的精采片段。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将他们卷入企业斗争的漩涡,故事从哲学思辨转向现实冲突,从神性的超然转入人性的抉择。

这样的剧情设计,正是赖声川首度命名「哲学喜剧」类型精髓所在。它融合了哲学辩证的深度、现代寓言的寓意及台湾相声的幽默语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剧场体验。观众将在笑声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动,在感动中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许玮宁的回归格外引人注目。这位金钟影后产后首度公开亮相,选择了表演工作坊舞台剧作为复出之地。「表坊40周年刚好跟我同岁」,她的这句话透露著一种奇妙的缘分,「除了自己刚生了宝宝,也像见证表坊诞生了一个《下凡》的宝宝。」从萤幕到舞台,从母亲到演员,许玮宁的多重身分转换,正呼应著剧中关于身分认同与角色扮演的主题。

以相声见长的朱德刚,在记者会上展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原本我都打算年底自己买票当观众,没想到剧本一翻,怎么连我都下凡了!」这句自嘲式的玩笑话,实则点出了演员与角色之间微妙的关系,「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观众,却不知不觉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宋少卿则以他特有的机智回应:「如果真的能讲得清楚什么是哲学,那我们就不用读啦!」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却道出了哲学的本质,「它不是标准答案的集合,而是永恒追问的过程。」他承诺将把相声的精髓灌进剧场,为角色注入新的灵魂。

其他演员的「下凡宣言」同样精采。长年与红鼻子小丑医生团队合作的陈敬萱,将在剧中扮演「小小的特助」,她说自己的位置「刚刚好」,可以近距离观察神仙与凡人的恩怨情仇。赖伂恩则笑说,虽然《下凡》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剧本其实超有深度,她这次要诠释一位无名的打扫阿姨,代表那些默默耕耘的地表英雄们。梁正群变身企业副总,幽默地表示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独门副总风格。而与表演工作坊合作超过20年的韦以丞则神秘地说:「这出戏的角色可能是谁,也可能谁都不是,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扮演那些无名却最真实的人物。」

表演工作坊用40年时间证明剧场艺术的价值,《那一年,我们下凡》不仅是一出戏,更是关于存在意义的思辨。当神仙下凡成为凡人,当演员走上舞台扮演角色,当观众坐在台下观看演出,这些不同的「表演」,都在探讨同一个主题: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来?我们将往何处去?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自己的「下凡」时刻,都曾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过各种角色。而剧场,就是让我们在其中重新找到方向的地方。

《乐典01 ─ 马水龙》CD广告图片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