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直击客家女性身分挣扎与成长蜕变 陈家声工作室剧团《蓝衫之下》五年重制登场

文字|张震洲
摄影|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23
《蓝衫之下》用笑声包裹那些无法哭的瞬间,让我们在舞台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女人的努力、挣扎、沉默与幽默。 (张震洲 摄)

2020年首演的陈家声工作室剧团代表作《蓝衫之下》,将于本周重制回归,再度登上桃园米仓剧场,以其独特的幽默语汇与直面现实的「反幻觉美学」,将一场关乎文化、性别与个人觉醒的剧场行动,推向当代青年世代的聚光灯下。

蓝衫之下

2025/10/24-25  19:30

2025/10/25-26  14:30

桃园  米仓剧场

艺@书广告图片
《乐典01》CD限时七折广告图片

蓝衫之下,真实的她们是谁?一场为女性与文化认同发声的剧场行动,「她,是谁的女儿、谁的媳妇、谁的母亲,也是被称为『客家女性』的某种代表。但在那蓝衫之下,真实的她又是谁?」这是《蓝衫之下》向所有观众提出的核心叩问。

《蓝衫之下》不只是关于客家女人的故事,只是从这里出发讲著关于「我们」的故事。(张震洲 摄)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

剧作借由「蓝衫」这一文化符码,探讨客家女性在传统美德与现代自我之间的巨大拉扯。导演徐宏恺与陈家声工作室剧团深知,长久以来,客家女性常被赋予勤俭持家、刻苦耐劳的「完美人设」;然而,在这些光环之下,是难以言喻的自我压抑与角色牺牲。本剧聚焦于族群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琐碎场景,以剧场拼贴的手法,将舞台转化为选美现场、文化体检室、甚至是追寻身分的诊疗间,让观众与角色一同直面「美德」与「压抑」之间那条模糊而痛苦的界线。

笑里有眼泪、碎念里有爱的客家女子群像。(张震洲 摄)

在《蓝衫之下》中,余彦芳、曾歆雁、彭若萱、李少榆四位女演员搬演多重角色,从客家女孩到客家阿婆,从客家媳妇到人生战场上的独立个体,展现剧本中的幽默与残酷。这部作品将「客家女性」的故事转化为「所有女性」的共同心声,并促使「所有男性」进行自我检视与反思,让每个人在《蓝衫之下》,看见自己,因为:「妳可以是妳。」

《蓝衫之下》带来的是一场笑中有泪、荒谬却真实的生命行动。(张震洲 摄)
Authors

作者

《乐典01 ─ 马水龙》CD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