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创作、国家两厅院与法国国立凤凰剧院(Le Phénix scè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制作的《关不掉的耳朵》,将于10月23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世界首演,今(22)日举办彩排记者会,作品以「声音」为出发点,探索声响如何穿透空气、影响身体与情绪,最终化为舞蹈的节奏与能量。
2025/10/23-24 19:45
2025/10/25-26 14:45
台北 国家戏剧院
2025/11/7 19:30
2025/11/9 14: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2025/11/15-16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法国作曲家艾斯特班.费南德兹(Esteban Fernandez)为本作谱写全新音乐,并多次来台驻地创作。这位活跃于欧洲的音乐家擅长跨界于装置、电声与实验音乐之间。他在创作过程中与郑宗龙密切交流,讨论音乐与声音如何并行发展,哪些片段需要声响推进,哪些段落则保留呼吸与静默。他说:「这个作品建立在『不断演化』之上,没有任何片段重复,每一刻都带来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为舞蹈创作音乐并不容易,我必须找到一种音乐语汇,它不只是『往前推进』,而是能够自然、有机的共同生长与延展。」
艾斯特班补充道:「在亚洲的环境中,节奏密度与讯号变化都更高,这对我是一种刺激与挑战。但也正是在台湾,我学会静下来、等待。」他希望在《关不掉的耳朵》的音乐中,创造出「无法被关闭的感觉」,更与舞者的身体相互呼应,在剧场的每个角落流动,渗入观众的感官,成为彼此共享的感受。

今年再度以电影《地母》入围金马奖「最佳音效」的台湾声音设计大师杜笃之,携手儿子杜均堂参与创作,他们在云门排练场与生活环境中录制、取样多种声音素材。从舞者的呼吸、纸张摩擦、落叶与水声,到环境中细微的风雨与人声。两位声音设计透过与郑宗龙多次讨论,逐步形塑作品的声音景观,让这些日常声响在剧场中成为具有空间感与层次的表现。
对杜笃之而言,这次合作同样是一场崭新的探索,能在不同领域中运用原本擅长的声音手法,并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指出,过去声音设计多半服务于影像或故事节奏,而这次去掉叙事框架后,能自由构筑让观众「听见」的节奏。「我会思考这阵风可以持续多久,什么时候转成另一种风,观众就在这过程里持续吸收。当我抬头看见舞者用身体诠释、回应这些风的声音,我才发现,原来舞蹈这么好看。」

在视觉设计上,舞台完全敞开,舍弃布幕与遮蔽,观众的视线可以穿透整个剧场。《关不掉的耳朵》让舞台从包装转化为建筑本身。视觉统筹吴耿祯与灯光设计沈柏宏共同提出「去包装」的概念,将后台裸露于观众眼前,以金属、光线与空间构筑出一种开放的观看经验。雷射在建筑里营造各种关系,可划分空间,本身却不是空间。雷射光在剧场中穿梭于光与雾、反射与穿透之间,建立出诗意而温柔的留白。

服装设计陈劭彦则选择极简手法,简化色彩与线条,以低彩度甚至纯黑呈现身体的张力与轮廓。他认为观看舞蹈如同欣赏一部黑白电影,纯粹的黑能聚焦于身体、光线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服装在此不再是外在装饰,而是身体的延伸,与肌肉、呼吸、节奏共同构成动能的延展。
《关不掉的耳朵》透过声响层层堆叠,让节奏、呼吸与空间相互牵引。观众在剧场里不只是「听见」,而是「被声音包围」,体验舞蹈如何在声响之中诞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