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剧场界有一个定位很特别的环保剧团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演的是环保主题的影戏,使用的物件都是回收物品,例如用过的塑胶袋,保丽龙饭盒、宝特瓶、纸皮等等,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经过他们升级再造后,都成了创意十足的演出道具。
10年前,一群来自剧场的朋友发现用塑胶垃圾和手电筒投影的效果很好玩,就在资深剧场人朱锡添的引导与建议下,办了一场名为《塑胶城市》(Plastic City)的影戏演出,不料观众回响超乎预期,无心插柳促成了剧团的成立,剧名也启发了团名,陈丽香、吴专选、刘志凯、庄喻雯因此成了第一代创办人。这部影戏过后巡回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澳门、泰国各地演出多达39场,反应之热烈始料未及,剧团的环保形象也进一步建立。

这个业余剧团不知不觉走到第10个年头之际,决定重演创团作《塑胶城市》,以此参与槟城文创基地Hin Bus Depot主办的Hin Between Festival艺术节,原定在9月13与14日演出两场,结果因为爆满而在15日加演一场。新版最大的改动是采用经过熨烫处理的洗衣店塑胶袋取代布幕,让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再度升级。团队这次还破天荒地加设幕后观众席,让有兴趣的观众坐在后台观看剧组如何操作投影,与手上的回收物品互动。演出内容也与时并进,加入网购和外卖风气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免费环保袋的泛滥成灾。

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的影戏有别于传统的皮影戏,除了用塑胶袋取代布幕,也以手电筒取代灯光,制造远近大小的移动效果;同时以回收物品代替皮革,制作演出所需要的戏偶和道具背景,完全贯彻环保的意识。影戏没有任何台词,纯粹靠光影和配乐叙事,打破不同地区的语言隔阂。
剧团除了透过演出和工作坊提倡环保教育,也曾经跨界与台湾和泰国的剧团合作,创办人之一的陈丽香去年底为槟城剃刀实验剧场作品《想剧名是件痛苦的事,请留言。》负责装置艺术,以影戏手法呈现网路霸凌的现象。此外也与非政府组织「人民之声」合作《Di Luar Bayangan》,反映扣留营虐待课题。

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的理念是将环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沦为口号。陈丽香认为影戏可以达到教育孩子认清环保的价值,这会比课本来得更生动有趣。槟城州政府自2009年就开始推行环保政策,从禁用保丽龙到禁止提供免费塑胶袋,这些变化都成了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创作的契机。继续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环保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