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隧道里,四周只有呼啸而过的车灯与微弱的警示灯光,在那漫长的黑暗中,你是否曾思考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不仅是一个存在的叩问,更是一趟寻找文化根源的旅程。今年秋天艺术节,TAI身体剧场将带来全新创作《最后的隧道》,这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身体探索,邀请观众一同走进那条连结过去与未来的神秘通道。
故事要从2024年初说起。那是一个寻常的清晨,TAI身体剧场艺术总监瓦旦.督喜与团员们参与自家发起的「100公里俱乐部」行动,从花莲基地「工寮」出发,用双脚丈量土地。当他们徒步穿越万里到金山之间那条长达1.1公里的隧道时,一种奇特的感受袭来。
在幽暗的隧道中,队伍被拉得很长,行走间只剩下自己、声响流动、气流穿梭,仿佛整个人漂浮在这个通道之中。就在快走到出口之际,突然迎面而来一群同样正在行走的南投孩子们。那一刻,在一片光之中,他们终于走回了现实世界。
这个隐隐的触动,启发了瓦旦的书写,创作了极短篇小说《最后的隧道》(2024年3月发表于PAR表演艺术杂志第359期);而现在,这些文字将化作舞者的身体,在舞台上流动、呼吸、提问。

「隧道」在这个作品中,不只是一个具体的空间,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通道。它让瓦旦想起太鲁阁族的创生神话:久远以前,有个巨大半树半岩的裂缝,某一日,这个裂缝射出了光,先祖就从这个光里走了出来。
「隧道作为一个人造的产物,却又在某个巧合下,适切地延伸了树洞的形象,甚或是生命栖息地的概念,」瓦旦说,「这个『通道』也成为一种连结,连结过往、现在与未来;在这个幽暗的长廊,可能也蕴含著层层叠叠的时空。」
作品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提问:「神话之于我们的身体是什么?既然我们是以身体来作为一种表达,当我们身体失去了神话,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说话?身体跟土地的连结,这个连结其实很多时候要透过神话,可是当神话都消失的时候,我们身体跟土地的连结,又是什么?」

TAI身体剧场以独创的「脚谱」作为舞者基础训练而闻名。自2013年创团以来,瓦旦在田野间研究土地与脚的关系,建立了超过80种步伐序列档案,解构与重组后,发展出独特的身体语汇。舞团作品曾两度获得Pulima表演艺术奖首奖,并入围台新艺术奖。
《最后的隧道》采用非线性叙事,透过舞者肢体语言、光影变化与空间设计,交织出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旅程。舞台运用裂缝与镜像等视觉元素,结合光感营造流动、转变与穿越的氛围,构筑诗意的观演体验。

在这个被世界遗忘的孤绝时空里,当金钱与名誉皆成虚无,记忆与未来一同失重,「存在本身」已是最赤裸的拷问。舞者以身体回应迁徙与文化重构的脉络,呈现与土地、祖先与自然的连结,也呼应原住民族在全球化压力下的文化抗争与认同重建。
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与感官的探索,更是一场身体与灵魂的文化对话。70分钟的演出,将带领观众穿越那条连结生命、记忆与未来的隧道,在黑暗中寻找微光,在失重中找回根源。
延伸阅读
焦点专题:2025秋天艺术节专题/艺术家特辑/瓦旦.督喜
Kndsan:从旧的地方带著什么到新的地方生活——瓦旦.督喜和TAI身体剧场的创作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