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同党剧团《国语课》 重现战后工人运动血泪史

文字|张震洲
摄影|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1/28
《国语课》不是教你怎么说国语,而是告诉你:如何奋力喊出自己的声音。 (张震洲 摄)

深耕台湾历史题材的同党剧团,本周推出全新创作《国语课》,以白色恐怖时期「台湾省工委邮电总支部案」为灵感,聚焦战后台湾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请愿游行。本剧由苏洋征执导,邱安忱编剧,五位女演员分饰剧中男女多角,展现威权体制下台湾人民的反抗意志与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决心。

同党剧团《国语课》

2025/11/28-29  19:30

2025/11/29-30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国语课》故事背景设定于1946年至1949年间的台北。战后初期,台湾社会掀起学习北京话的热潮,北门邮局工会聘请计梅真与钱静芝两位教师在国语补习班授课。然而,当时台籍员工与外省籍员工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待遇,使基层劳工忿忿不平。剧中女主角周足在国语老师谢曼春的启发下,逐渐觉醒,最终成为工会代表,带领近两千名工人走上街头,向省政府请愿要求「归班」——亦即争取纳入正式编制、同工同酬的权益。

他们不是英雄,是女工,是姊妹,是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张震洲 摄)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

这场发生于1949年3月的游行,是台湾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请愿运动,也是解严前最后一次。随后国民政府便颁布戒严令,施行《惩治叛乱条例》等法规,强力镇压社会进步力量。剧中核心人物计梅真与钱静芝,最终因被查获为中共地下党员,于1950年10月在马场町刑场遭枪决,而参与工运的台籍邮电员工也多获判七至十五年不等刑期。

当爱情与亲情互相碰撞,当背叛与失去同时降临,所坚持的信念又会是什么? 当伤口还在时,我们要如何学会原谅?(张震洲 摄)

同党剧团向来以「一人分饰多角」演出形式著称,本次《国语课》延续此一传统,由刘毓真、林唐聿、吴静依、许照慈、大甜等五位女演员,分饰剧中从邮局职员、国语教师到特务军官等男女老少各角色。邱安忱表示,期望透过女性内在的阳性特质饰演男性角色,而非单纯女扮男装,这不仅是本剧的特色,也是对演员演技的一大突破与挑战。

他们选择不再沉默,用信念与坚持,在历史的B面对抗不公。(张震洲 摄)

身为五年级生的邱安忱坦言,过往所受本土史教育过于贫乏,因此期望借由剧场创作,透过阅读与田野调查,增进对台湾这块土地的认识。《国语课》正是这份信念的延续,透过虚构人物的情感与命运,让七十余年前的历史透过二创与发想,在剧场中与当代观众交流,呈现转型正义的多重面向。

延伸阅读

导演、编剧苏洋征 用电玩重写剧场,让观众带一场梦回家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