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现在还能拥有直接和乐手、歌手、指挥沟通、一起完成一首作品的机会,我深信真人演奏音乐有著无可取代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每一次都可能因为当下的情绪、外在的环境而有些微不同,有别于AI的精准,人类的价值刚好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预测」,那份独特的生命力,正是最珍贵的宝藏吧。
不管你有没有在关心,也不管你想不想面对,2025年的现在,「AI(人工智慧)」已经毫不客气地钻进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了,而且在感受过那些「大型语言模型」与「生成式AI」所带来的便利与惊艳后,真的会忍不住愈来愈依赖它们啊!
最近这几年,我在音乐工作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地方借重了AI,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几个我实际应用的例子。
AI小助手真的为我省下不少工夫
第一个令人赞叹的AI技术是将音乐中的人声或特定的乐器分离出来,变成单独一轨一轨的音档。咦?这不是很久以前就做得到吗?没错,其实我从10年前就开始使用类似的功能,但当时的软体是基于物理声学原理以「抵销」和「过滤」的方式去分离音色,效果很有限。而现在的AI因为「学习」过、「认得」每种音色,所以能准确而乾净地分离出人声及多种乐器。这个功能让我可以很快地做出无人声的伴唱音档,我们通称它为「卡拉」,这个卡拉并不是为了自己唱开心的,而是让歌手试唱以确认音高会不会太高或太低,方便接下来进行编曲。相较以前我必须自己弹奏来制作这些卡拉,现在靠AI小助手真的帮我省下了非常多的工夫!
AI的歌唱能力也很强!若没有接触可能很难想像,现在的AI人声软体有数十位男女AI歌手可以唱中文、英文、日文和西班牙文。你只要挑选喜欢的音色,输入歌词和旋律,他们就能马上为你把歌曲唱出来,还可以调整呼吸的位置、抖音的速度等等,而且咬字发音非常自然,完全像专业的歌手一样。由于中文歌词必须输入拼音,所以这部分我就靠「Gemini」或「ChatGPT」来帮忙转换,完全不担心中文不够好,真的超方便的!以上这个功能我主要用在 DEMO 的制作。为什么要做 DEMO?当我写了一首新歌时,因为别人没听过,所以很难抓住这首歌的氛围或该怎么演唱,现在只要让这位AI歌手来唱一版DEMO,对方就能更清楚、更具体地接收到我的想法了。
在还没有AI的时候,每做一首新歌,我就必须先把唱谱准备好让我太太练习,然后一边沟通一边进行录音,如果遇到有合声的情况就会需要她录好多次。但常常在好不容易录完之后,我突然又想改旋律或改歌词,这种时候我们就得把这个部分重新录一次,很花时间与精神。现在有AI就实在是太省事了,不但能立即听到结果,也能随时进行调整,让我可以把精力投入在更有创意的部分。这些AI助理与其他还未提及的AI小帮手们真的给了我许多帮助,而且总是这样默默地执行任务而且毫无怨言,是难得的好伙伴啊。
目前很红的还有像「SUNO」这种生成式AI,只要输入文字指令它就会立即为你作词作曲外加配唱与编曲,非常厉害,这种服务对于许多非音乐创作者可能很方便也超好用,但对我来说就不那么理想了,因为在我脑海中其实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作品的样子,即使生成式AI能带给我一些趣味和惊喜,但它生成出来的结果往往很难符合我的期待,还是自己乖乖地爬五线谱吧(笑)!
人类的价值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预测」
面对功能愈来愈强大的AI,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担心哪一天人类就要被电脑取代了。虽然这样的担心可能还太早,但是单就音乐产业这一块来说,的确有不少部分因为AI的强大功能而替代了传统的作法。
不过我很幸运,现在还能拥有直接和乐手、歌手、指挥沟通、一起完成一首作品的机会,我深信真人演奏音乐有著无可取代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每一次都可能因为当下的情绪、外在的环境而有些微不同,有别于AI的精准,人类的价值刚好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预测」,那份独特的生命力,正是最珍贵的宝藏吧。回想起跟著张雨生录制《卡拉OK台北我》这张专辑时,正是MIDI被流行音乐市场大量运用的时期,张雨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整张专辑都是用乐手Live演奏进行录制的,专辑名称更插入了「Live」一字,彰显著他对于音乐的一种坚持,也让身为乐手的我们找到彼此之间无法被取代的感动,一起见证了许多魔幻般的瞬间!
现在的AI与人类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但也许有一天,AI机器人真的会连人类细腻的情感也学习得维妙维肖,那怎么办?!…… 呵呵(汗)
后记:我请 Gemini 看看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疏漏,它建议我应该要加上关于「伦理、著作权与版权争议」的提醒,他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面对音乐类生成式AI的使用,它说:「这些便利的背后,版权归属和伦理界线仍是音乐人必须正视的难题。」我非常同意且认真地采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