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转回到2007年。
那年,张芳瑜是「岚创作体」(注)全本搬演外百老汇音乐剧《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在台湾常简称为《LPC》)其中一名小演员,我是同样初次登台的钢琴乐手。我们一同来到声音指导连芳贝家中上课,张芳瑜唱了剧中一首描述女子等爱心情的〈I Will Be Loved Tonight〉,千回百转的旋律线,千丝万缕的心绪,缠绕著恐惧、期待与自我怀疑,最终堆叠成坚定的信念「我会被爱」。
最后的和弦余音落定,老师转头说:「张芳瑜,你唱歌都没在想,这样很好。」
这是称赞——肯定张芳瑜不落入那些细微、纠结的技巧展现,反而毫无后顾之忧,跟著旋律指引的方向,抛出自身与角色、旋律与声音的情感共鸣。访问时提起这段往事,她说:「好怀念也好羡慕喔,我现在都想很多耶!」
很难想像「想很多」的张芳瑜是什么样子。
从《LPC》到《喜乐社区》:终究开始唱歌的音乐剧旅程
大多时候,她都是想到就去做,做到自己成为拥有诸多「特殊经历」的台湾音乐剧女演员——赴中演出场次300余场的版权音乐剧、跨界歌仔戏、秒杀音乐剧、音乐祭、写歌,近日还与独立乐团「美秀集团」合作,为结合歌仔戏的《钏儿》音乐剧量身打造歌曲〈纸花〉。而这一切,都要从高中英文课说起。
张芳瑜提到高中英文老师喜欢放音乐剧,让同学们学英文,她也因此初次接触《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当时已出版影音媒介得以跨国流通的音乐剧。特别是《悲惨世界》剧中动人情感、藉音乐铺陈的戏剧张力,让她对音乐剧产生浓厚兴趣。加上学校有英文话剧比赛,也让张芳瑜觉得「演戏是件好玩的事」。
她不但自己找老师学唱歌,还索性报考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当时我在犹豫大学要念戏剧、还是声乐,不过考虑到我没有声乐基础,于是选择了戏剧系。」张芳瑜这么说。
进了文化大学的张芳瑜,先是大三时加入当时台湾少数投入音乐剧演出与制作的「岚创作体」,参与剧团解散前最后一个作品《LPC》。张芳瑜回忆自己跟著剧团找来的老师「学专业音乐剧演唱、跳舞」,也在此时认识刚从美国回来的曾慧诚,开启一段历久弥新、甚至改变台湾音乐剧未来的合作关系。只是,大概没人想得到这段合作关系,是从「舞监」身分开始。
同样在2007年,曾慧诚与身边同对音乐剧怀抱梦想的伙伴们成立剧团(原取名「声动」,后改名「耀演」,又再改为「跃演」),推出创团作《喜乐社区》。张芳瑜也在此制作轧上一角——不是演员,竟然是「舞监」。
张芳瑜笑著说:「我被学校老师谢淑文找去当舞监,但我根本什么经验都没有,只是真的想参与这出音乐剧而已;还好当时还有很厉害的技术团队,把舞监工作差不多都做了,我就帮大家订订便当而已。」
就在《喜乐社区》制作期间,朋友拉著张芳瑜「毛遂自荐,主动唱歌给慧诚听」。这才让曾慧诚发现张芳瑜虽然舞监专业不太行,唱歌倒是很厉害。跃演接下来近20年的音乐剧冒险,都少不了「张芳瑜」的名字;她则直言:「我对音乐剧表演很多想法,都来自曾慧诚,和跃演伙伴们工作,总让我有充电的感觉。」
《妈妈咪呀》:海外巡演与女主角的经历
2011年赴中参与国际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是张芳瑜另一次难得的经历。
媒体热烈报导,更让过往身处台湾音乐剧「小众视野」的她,初尝成名滋味。这趟奇幻旅程,也是因为「朋友怂恿」而开启。「我有个学姊在北京读书,看到《妈妈咪呀》剧组audition的消息,叫我去参加。」张芳瑜说:「本来以为竞争者众,我顶多被选上担任歌队,结果竟然当上女主角。」当时张芳瑜多在舞台演出歌队、配角,好奇问她:「会紧张吗?一唱就是半年300场,压力大吗?」她却照例一句:「没想那么多耶,我就去了。」
张芳瑜初试啼声的《LPC》,是台湾早期少见连演1个月共35场的「长销型」作品(当时这词还没出现),不过有多位演员共同分担角色;相较之下,《妈妈咪呀》以半年300场起跳,又在异乡演出,张芳瑜却自豪表示:「我第一季演出时,完全不用休息,没有生病也不觉得累。」剧组安排替补演员,若遇她身体有状况可以代打,最后「我怕对方白准备了,有点不好意思,还多留几场给她演出。」
《妈妈咪呀》每季演出约半年,张芳瑜共去两季,自第2年开始去到不同城市,也终于感受到「累与疲惫」——开始生病、开始没声音,开始发现和「声音」工作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结束《妈妈咪呀》演出,张芳瑜陆续参与中文版韩国授权音乐剧《洗衣》与日本音乐剧《魔女宅急便》制作。聊到海外与台湾经验的差别,张芳瑜表示:「台湾多是原创音乐剧,演员跟著导演一点一滴摸索,有时也很有压力;至于在海外演出版权音乐剧,大都是完整经历创作阶段,得以长期演出的作品,也能看到不同国家的制作模式。」
《钏儿》与《劝世三姊妹》:从「无知胆大」到「相信直觉」
开玩笑说「无知的人胆子最大」的张芳瑜,面临挑战总是先做再说,「好玩最重要。」
早期台湾音乐剧表演资源匮乏的年代,她上YouTube看别人怎么表演、唱歌,跟著老师摸索中文演唱的共鸣位置;在《钏儿》搭配歌仔戏身段与唱腔,《劝世三姊妹》又要唱牵亡歌,她便反复播放传统戏曲、民俗曲调,仔细掌握边腔气口(khuì-kháu)。「市立国乐团曾有一场演出找我担任女高音,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有点自我怀疑,不过我告诉自己——人家都相信我,我更要相信自己。」张芳瑜说。
然而,张芳瑜终究不再是当年那个「想都没想,开口就唱」的初生之犊。她开始愈来愈在意声音状态、气息运用与歌唱技巧。面对「身体就是乐器」,自然也让舞台表演多了份不确定。用声音工作,终究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芳瑜提到自己曾进录音室录音,发现没有表演辅助,完全凭借麦克风传递情感,竟是如此困难;如何保持声音状态,随著年纪增长,也成为一大挑战。也难怪,张芳瑜愈来愈常说「唱歌好难」,于是今年乾脆与好伙伴张擎佳推出一出不唱歌的《完美陌生人》,享受另一种自由自在的舞台畅快。
陪伴张芳瑜10余年的《钏儿》,也见证了她的心境转变:「我好像更能体会角色状态,对于离别有更多感受。」好在这些情感,还未纠缠她的现实生活。面对角色与表演,她倒是在专注当下后,甘愿放手。从不看观众的评价,因为相信「有人喜欢我,自然也有人不喜欢我」。
当年在千回百转的焦灼之后,在戏中唱出「I Will Be Loved Tonight」的女子,大概也抱持著这样的决心吧——突破纠缠内心的恐惧、期待与自我怀疑,相信直觉的声音。
注:「岚创作体」多是搬演百老汇版权音乐剧,如《拜访森林》与集结多首百老汇歌曲的「Let’s Broadway」演唱会。
张芳瑜
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就读大学期间即开始积极参与演出及接受音乐剧表演的训练。毕业后在中国、台湾两地来回演出。现为跃演团员,代表作品有国际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天作之合剧场《天堂边缘》、高雄卫武营戏剧旗舰制作《钏儿》、龙马社/北京保利有限公司韩国原创音乐剧《洗衣》中文版、两厅院经典重现—国光剧团&NSO《快雪时晴》、跃演《劝世三姊妹》与《完美陌生人》等。除此之外,也参与过《52 赫兹我爱你》、《我的灵魂是爱做的》等电影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