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鄭港

發表文章 8 篇
  • 多樣的新創作,多元的演出形式,讓台灣國樂展現出別具特色的風景。
    焦點專題(二) Focus

    唐山過台灣 扎根在地展望世界

    解嚴前,國樂與西樂各自發展,今日舞台上西樂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與國樂團攜手合作已成常例,屢見成功跨越的作品。生命經驗與生息之地連結後的在地取材與取才的發展,逐漸呈現台灣國樂的獨特風景,演出曲目多元、大陸作品不再獨領風騷。新世紀台灣國樂創作展演積累的成果,不僅是台灣音樂史必須銘記的一頁,更將展現對世界文化有既深且遠的影響。

    文字|陳鄭港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中提琴家林維亞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歐中提琴家林維亞 讓音樂創作為達悟族發聲

    旅居維也納、在歐陸樂壇全方位發展的中提琴家林維亞,除了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音樂人類學的研究者,多年來以蘭嶼達悟族的音樂文化為研究主體,她更把多年研究與自身創作連結,希望「由當代的藝術音樂創作找到入口,讓更多人認識達悟人的音樂文化與其美學價值。」

    文字|陳鄭港、許斌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王瀅絜演奏二胡在舞台上深情溫婉,音樂處理不慍不火。
    音樂

    在二根絃之間傾述的台北鄉愁

    王瀅絜是台灣第一位二胡演奏碩士,是接受本土音樂訓練而完熟的專業國樂人,不拘泥傳統窠臼,享受音樂、分享音樂;強烈的實踐意念與行動力在坦然面對藝術自我的顛沛之中,勇於跨步樂當「清貧世代」,赤足站在土地上,猶然保有太陽花一般的朝氣,深刻體會著歷史時空與生命的感動。

    文字|陳鄭港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江文也的管絃樂《台灣舞曲》以原住民的節奏元素支撐全曲,在印象派的曲風中流露濃郁的風土色彩。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二:當古謠遇上西洋古典 原歌驚豔 活水妝點新樂章

    舞台上搬演著取材自原住民元素的秀異音樂創作,慣用的借鑑與妝點的手法,若從音樂型態上的觀察,大抵可以從旋律、節奏、和聲、形式、結構等手法進行抽絲剝繭,另外也有「意識流」的唯心主義透過文化美學的感通與模仿。這類涵融表演藝術形式的指標性創作,確實已經擺脫觀光舞蹈、祭儀搬演或片段剪貼的陳腐窠臼,不僅成功地將絕美的古謠搬上舞台,不再自溺於情感表述、不再汙名,並且與時俱進地讓原住民生活文化在劇場藝術中具體呈現。

    文字|陳鄭港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江之翠劇場今年成立廿周年,以「望明月」音樂會回歸聽覺上的原真與形式上的純粹。
    音樂 江之翠劇場「望明月」南管音樂會

    清雅悠揚絕美凝煉 雅韻古調紅塵靜心

    「江之翠劇場」長期致力於南管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揚,專擅台灣漢系傳統音樂與現代劇場藝術結合的「主題式音樂演出」,今年適逢成立廿周年,以「望明月」南管音樂會演出《西廂記》中張生思念鶯鶯心事,入門曲目引領觀眾暫離塵世喧囂,以音樂之美安頓身心。

    文字|陳鄭港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
  • 「紅豔群英」音樂會顧名思義,主打對岸琵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章紅豔。
    音樂

    豪氣干雲的曠世志業vs.細緻靈動的民族情性

    走出音樂廳,忖度著整場音樂會最大的考驗,應係五首風格殊異兼具深度與難度的作品吧!?在充分測試客席指揮的能耐之後,也充分砥礪交響樂團的東方音樂語彙能力。華人樂壇對於東西方的混搭拼貼,早已累積許多可資借鑑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如同音樂會的企畫宗旨,透過更深更廣的東西交融,似乎才能獲致代言民族性的認證,與世界性對等拔河、循環相生。

    文字|陳鄭港、胡福財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彩排記者會上,吳蠻與原住民小朋友親切互動。(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音樂

    等待久久酒一次的醇釀--評「吳蠻與原住民朋友」

    原住民歌樂細緻的線條、敘事的文化底蘊,對應琵琶顆粒感的彈撥樂器特性、中原文化的強烈色彩,在「吳蠻與原住民朋友」演出中媒合,舞台上的表演者不論賓主,都展現專業精采的演藝實力,透過保留各自特色為核心思考的拼貼手法,交互呈現各自的音樂特質,可謂一場雙方謹守分際的「行禮如儀」與簡練精采的「自我介紹」。

    文字|陳鄭港、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霹靂」劇場導演以「國樂劇場」的意念出發,為輪番登場的樂曲創造情境空間,多元意向融於一爐。
    演出評論 Review

    SHOW一場視聽兼具的演藝新貌

    「霹靂」整場演出圍繞器樂演奏、歌樂唱頌的音樂軸線為基礎,穿插劇藝舞蹈的形體動作與影像燈光的舞台元素,交織融合而成震撼力十足的音樂劇場風格。「緊湊連貫、多元跨界、古今交錯、絲竹交響、演藝新貌」,簡單二十個字從不同面向的觀察,應該是當晚幾近滿場觀眾一致的感受。

    文字|陳鄭港、許斌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