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彥如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
由蔡柏璋和魏雋展主演的新戲《浪跡天涯》才開賣不到廿四小時,票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秒殺完售。回過神來,我們才驚覺,劇場走到這個時代,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票房明星」。 兩位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七年級劇場創作者,現階段的成績,無疑是同年齡層的創作者難以望其項背的蔡柏璋,擁有嚴謹而完整的科班訓練,卻完全沒有學院派的包袱,作品貼合時代脈動,從《K24》到《Re/Turn》,無一不是口碑票房雙贏的佳作;魏雋展,從默劇、小丑、操偶到寫實表演,自稱表演系統「雜食」,卻深厚紮實,表演作品如《最美的時刻》、《假戲真作》,屢獲台新獎入圍肯定。 然而,他們並不以此自滿,反而不斷透過上課、旅行、閱讀等,拓展自己的生命經驗和創作歷練。談及未來的生涯願景,他們都認為,把自己變得更好,整個劇場環境才會改變。 面對這個世代劇場工作者普遍的生存難題,魏雋展說:「我們,就是自己的困境。」或許,唯有認識這點,挫折和失敗,才能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才能在這塊小小的島嶼上,督促自己繼續進步。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如夢之始的創作靈光
黃哲倫,美國知名華裔劇作家。作品多次入圍及榮獲斯坦伯格劇作獎、奧比獎、普立茲獎等各大獎項,《蝴蝶君》更是奪得一九八八年百老匯東尼獎,是唯一榮獲此獎項的華人。一九九四年至二○○○年期間,被美國總統柯林頓認命為「總統藝術與人文委員會」委員。最新作品《中式英語》在二○一一年也再次贏得傑夫獎殊榮。 賴聲川,台灣知名的劇場及電影、電視導演、編劇,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出自其手膾炙人口的戲劇作品繁多,《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等。是台灣創作者中,對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同為對全球劇場貢獻良多的藝術家,一位在美國以傳統的現代戲劇模式,用英語從事劇本寫作;一位以中文即興的劇場導演方式,開始了編劇的生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模式,到底有何不同?而其過程又有甚麼不為人知的技巧與方法?讓我們藉此對談,一探其中的奧秘。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烏鎮戲劇節「小鎮對話——今日美國劇場創作與製作」
商業?藝術? 何為「創作上的背叛」
烏鎮戲劇節以封閉且獨立的空間特性,安排了十二場座談,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企圖能引發無形的力量,對全球的戲劇界產生影響。 在本次對談中,雖然談到的只是美國劇場現況,但是回到台灣劇場生態面來看,關於政府補助機制的未來與困境、定幕劇商演模式的利弊,都可以從其中瞧出端倪。而對中國目前正急速發展的戲劇市場來說,中央所應扮演的角色,市場上白領劇、解壓劇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也都隱隱指出部分癥結所在。 當然,藉著各個成功的藝術家現身說法,指出如何在面對劇場生態與藝術創作時的理念,更是本次對談的重點。本刊特地摘錄對談重點內容,以饗讀者。
-
焦點專題 Focus
為痛苦的生命 找到劇場的出口
黎煥雄,劇場的模範生,嚴謹的風格美學實踐者。陳俊志,街頭的異議分子,忘情浸溺於同志影像的記錄。兩個性格迥異的創作者,曾在人生二十左右的青黃歲月關頭,相遇於淡江大學一隅的社團教室。如今年近中年,生命與創作的軌跡,再次將兩人聚合於當年熟悉的黑盒子空間。兩個朝不同方向繞行的圓,終於交集,也許並不圓滿,但已從稜角中學會原諒。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費時五年寫下的自傳小說,橫跨兩個國度、歷經卅年的家族風霜歷史。河左岸劇團當年的掌舵人物黎煥雄,讀到學弟作品的第三頁,便決定將其改編為舞台劇作品。這不只是一個跨領域的合作,也是一次創作上的重逢。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台灣,跳舞年代——台灣流行歌舞點名簿
「來跳舞吧!」燈光暗下,音樂起奏的時候,男男女女便在舞池中央,翩翩而起。 台灣的流行歌曲常帶動舞蹈類型轉變的浪潮,從一九二○年代留聲機放著純純演唱的〈跳舞時代〉,踩著俏皮的狐步舞步,到現在流行天王天后在舞台上大力展現的炫目的舞台效果、街頭舞蹈,與融合體操技巧的現代舞,每一個時代藉由流行歌曲所引發旋風的舞蹈風格,都大不相同。 每一個世代,都有著專屬於他們的歌曲,每一首歌曲,都帶來全新的跳舞時代。「跳舞吧。只要音樂還繼續響著。」村上春樹在小說《舞.舞.舞》中這麼說,跳舞吧,每一個年輕歲月的歌曲,也這麼說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鳳學唐樂舞封箱演出
《傾盃樂》 重現大唐華麗時代
應兩廳院「民國藝百」系列之邀,劉鳳學與新古典舞團將演出唐樂舞系列的封箱之作《傾盃樂》,並選粹經典舞碼《春鶯囀》、《拔頭》、《蘇合香》與《團亂旋》,溫故與新作齊展於觀眾眼前。
-
即將上場 Preview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十牛圖》
古蹟尋牛 以老宅闡述禪思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新作《十牛圖》,帶領觀眾走進位於蘆洲的李宅,進入古蹟大玩尋牛之旅,並在其中尋找、對應自身生命的《十牛圖》,以輕鬆逗趣的手法,細細數說隱藏在李宅磚瓦中的台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