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利柯奈的電影配樂作品超過五百部,產量既多且精,風格多元卻又獨樹一幟。(新象文教基金會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縱橫電影世界的作曲大師

莫利柯奈 讓音樂與影像交織的世紀傳奇

《荒野大鏢客》、《教會》、《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鐵面無私》……超過五百部電影的音樂,均出自他——義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柯奈之手,八十一高齡的他,創作豐富多元產量驚人,將在五月底首度來台,指揮匈牙利交響樂團暨合唱團,在台北的小巨蛋演出他歷年來的經典作品。對聆聽他的電影音樂長大的樂迷,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親炙這位打造影像與音樂完美融合典範的傳奇人物。

《荒野大鏢客》、《教會》、《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鐵面無私》……超過五百部電影的音樂,均出自他——義大利作曲家顏尼歐.莫利柯奈之手,八十一高齡的他,創作豐富多元產量驚人,將在五月底首度來台,指揮匈牙利交響樂團暨合唱團,在台北的小巨蛋演出他歷年來的經典作品。對聆聽他的電影音樂長大的樂迷,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近距離親炙這位打造影像與音樂完美融合典範的傳奇人物。

台灣菸酒音樂饗宴—莫利柯奈大師電影音樂會

5/31  19:45  台北小巨蛋

INFO  02-25772568

當顏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從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手中接下象徵終身成就的小金人時,我們從他那炯炯有神的大眼中,望見了些許濕潤的閃光。在將近五十年的光陰,歷經超過五百部作品的電影歲月中,感動的淚水是出自大師本人,而不是數以億計聽著音樂看著螢幕久久不能自己的觀眾,這或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不管是商業或藝術,都得到肯定

生於一九二八年的義大利羅馬,莫利柯奈九歲時受到爵士小號手父親的影響,進入音樂學院學習小號課程。自他十二歲正式進入國立聖塞西利亞音樂學院起,廿世紀的古典音樂新品種,將會出現一位縱橫樂(影)壇逾七十年的大師人物。

一九五四年,莫利柯奈從前輩作曲家佩特拉西(Goffredo Petrassi)手中接下了作曲的文憑,以義大利現代古典音樂作曲家自許,不僅相當程度地受到了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影響,更創作出數首號稱義大利先鋒實驗古典音樂作品。但當路西安諾.薩斯(Luciano Salce)在一九六一年找上他,希望他為薩斯的新片Il Federale譜寫配樂時,義大利從此失去了一個前衛作曲家,卻送給全世界一位超過五百部的作品的電影音樂大師。

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號稱第八藝術的電影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更徹底重寫了藝術分類的準則。其中的電影配樂,更成為最能反映時代意義的音樂作品。在好萊塢席捲世界電影的浪潮下,莫利柯奈不僅是少數悠遊於「塢內塢外」的作曲家,更是具有商業與藝術雙重肯定的重要藝術家。他的音樂作品產量既多且精,風格多元卻又獨樹一幟。二十世紀八○到九○年代是莫利柯奈的黃金歲月,《鐵面無私》、《四海兄弟》、《教會》、《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重要作品不僅讓影迷低迴不已,電影原聲帶更是樂迷與發燒友心目中的重要唱片。而早期莫利柯奈與義大利導演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合作,由當時初露頭角的克林伊斯威特主演的義大利式西部片,更是眾多影癡心中的完美典範。

打造影像與音樂完美結合的經典

莫利柯奈作品中獨特的渲染力一向為人稱道。不僅能夠烘托出電影畫面中的氛圍與意涵,獨立演出甚至比電影更能說故事。他為《黃昏三鏢客》所譜寫的配樂在二○○九入選葛萊美獎名人堂,其中的〈The Ecstasy of Gold〉搭配主角搜尋寶藏的場景,與柏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為希區考克在《驚魂記》Psycho中浴室謀殺場景所譜寫的樂段,同被譽為史上最經典的影像與音樂的完美結合。

莫利柯奈囊括世界各大獎項無數,唯奧斯卡入圍多次卻始終無緣一親芳澤。二○○七年的終身成就獎,算是影藝學院給他遲來的肯定。二○○九年五月,這位地位崇高的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在他高齡八十一歲時將首度來台,在指揮台上親身率領匈牙利交響樂團暨合唱團,在台北的小巨蛋演出他歷年來的經典作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何況透過電影與唱片,莫利柯奈的聲名早就威震何止萬里!義大利其實並沒有少了一位前衛作曲家,作為二十世紀以降的新形式,顏尼歐.莫利柯奈在電影音樂上的成就,足以讓他成為現代音樂的作曲大師。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越洋獨家專訪

莫利柯奈:我喜歡思考未來,而不是緬懷過去

在大師登台前夕,我們有幸以e-mail提問的方式專訪到莫利柯奈,請他談談他的創作生涯、出歷程以及作曲態度。

文字  李永忻

Q:身為本世界最偉大的電影音樂作曲家,您認為電影音樂到底是什麼?

A電影配樂是時代的產物。研究近代音樂的人一定會發現,電影音樂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電影音樂不是交響樂也不是室內樂,它不是首歌也不是絃樂四重奏。電影配樂是所有音樂的總和,它是民族音樂、搖滾、爵士,一切的總和。電影配樂是我們時代的一面鏡子,映照出時代的需求、缺陷與美德。這就是電影音樂在今天的意義。

Q:在你的作曲生涯中,哪件作品以及與哪位導演的合作經驗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A對我而言,我所寫過的每首電影音樂都是難忘的經驗,因為每次的經驗都是不同的:包括與導演的關係,每部電影的獨特性等等……。無論電影本身,或是我創作音樂時的狀態,周邊相關事務的條件,各方種種彷彿都融入在我每一次的創作之中。儘管,每次都是創作電影配樂,看起來是同一檔子事,實際上每次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真的很難說哪位導演或是哪首曲子,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每一次過去經驗的累積,才造就了現在的顏尼歐.莫利柯奈!

Q:您認為您的作曲生涯可以區分為哪幾個階段嗎?你如何做出分隔?每一個階段所代表的意義又有什麼?

A我創作生涯是不是有不同的階段,一定有,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我覺得每創作一部電影音樂,都讓我的生涯往前一步,每一次經驗都為我的人生留下影響。因此我不能說我的人生軌道是否可以用一階段一階段來區分,像是某一點劃分了前後歷程的分野。也許在我人生途中有很多點都是關鍵,但這些點並非獨立,而是隨著時間演進,整體有機地相融合成為之後的音樂養分。因此,沒有哪個時間或哪次經驗可單獨劃分為里程碑。這麼多電影加在一起,我才一直有所進步。

Q:當創作一段電影需要的音樂時,可否描繪一下您創造的過程?您在導演與電影的合作挑選上,有沒有什麼特定的準則呢?

A首先我得要說明的是,電影音樂不是一個「改編自電影」的音樂,而是一個「運用在電影」上的音樂。因此,電影音樂是獨立於電影,又同時指涉於電影的一個作品。

我試著這樣解釋吧:跟導演討論過後,我會開始「思考」這部電影,作曲的靈感也在這思考的過程中迸發。但我必須強調,這整個作曲的過程都是獨立於電影之外的,因為我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會去看這部電影──我是看完電影之後去想像電影,並據此寫出音樂之後先錄音下來。至於作品之後要如何與電影畫面搭配,則是取決於音樂的長度及電影畫面的長度。這是電影配樂工作的標準程序。

我不挑選導演,而是導演來挑選我!當他找上我,我再來決定要不要跟他合作。作曲家是不選導演的,反之亦然。導演選的是適合這部電影的作曲家,這之間沒有什麼特定的準則。

我通常不會預設立場,也會廣納各方的意見。儘管經過多年的經驗後,我現在挑選工作夥伴的確是比較謹慎一點,同時我也會考慮自己工作與休閒時間的分配。通常我會選擇我喜歡的導演合作,就算是年輕導演也沒問題,也可能單純是因為我信賴對方,或是這位導演已有過許多作品,所以我知道他是位值得合作的對象。

Q:你空閒的時候聽音樂或看電影嗎?你喜歡聽哪種音樂與看哪類電影?你心目中最偉大的音樂作品與電影作品分別是什麼?

A我在家通常不聽音樂。只不過有時一些即將發行的CD,我想知道觀眾的反應,會放出來聽聽。因此,就算我在家裡聽音樂,聽的也是我自己的作品。此外有時一些作曲家、音樂家,會拿他們的作品給我,希望給些意見,我也會聽聽。

至於我喜歡什麼音樂?只要是寫的好的音樂我都喜歡。我不特定偏愛哪種類型的音樂或某一首曲子。流行歌曲、交響樂或室內樂都好,我幾乎沒有什麼特定的偏好,重點還是在於它寫的好不好。也就是說,這個音樂是否真正傳遞出訊息;或者沒有什麼特定訊息也無妨,但一定要寫得好。

Q:誰是您心目中最偉大的作曲家?他的哪件作品是您最喜歡的?為什麼?您覺得哪部電影的配樂最適合這位作曲家發揮?

A我沒法子回答第一個問題,因為我的專業,我本來就應該熟悉所有的作曲家。以我自己而言吧,我的專長是作曲,不是拍電影或寫劇本,我的作曲風格可以適用於任何類型的電影。我曾為許多不同電影作曲,西部片佔了我所有作品的8%,我也為驚悚片、時代片、愛情片、政治社會影片作曲,各種類型都不同。要是我只為特定一種類型的影片作曲,一定會感到無聊。所有這些影片配樂的經歷幫助了我建立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不同的經驗會給作曲家不同的想法靈感創作。

Q:可否談談I.R.TE.M(Istituto di Ricerca per il Teatro Musicale)?

AI.R.TE.M是音樂戲劇研究機構,是個非營利性的組織。包含我在內共有四位人士創辦了這個機構,我們無償地拿錢出來成立這個機構,目的是研究戲劇音樂的活動與發展。

所謂戲劇音樂,研究的對象必然包含了電影音樂與各種當代音樂的相關活動。我們這機構擁有豐富的CD與DVD收藏。紐約也有一個類似的機構,擁有整個大樓。不過我們不同,這個機構是有好幾個房間,可以在裡頭研究、開會或聆聽罕珍的CD收藏。任何聽眾不必花錢買就可以在這裡欣賞CD。只不過這個機構不是每天開放。

不過現在因為金融風暴,贊助愈來愈少,這個機構也很可能因此關門。

Q:當您指揮樂團演出自己的作品時,在舞台上演出和為電影錄音時,您在指揮上會有什麼不同?您期望自己的音樂能與觀眾發生什麼樣的互動?

A電影音樂必須與影像連結,因此在為電影錄音時,身為指揮必須配合影像的需求。

當演出不是為電影錄音,而是在舞台上演出時,我的音樂便脫離影像存在,也因此音樂會有自己的生命。這個時候,身為指揮家的我,在詮釋上更為自由莊嚴。我可以依自己想法在我想要的部分加速、減弱,甚至可以反過來以音樂來給予原先那部電影屬於我自己的新詮釋。因此,一種是配合影片需要的演奏錄音,另一種則是自由的表演。

Q:可以談談您未來的計畫嗎?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您會想換個不同的職業嗎?

A我從來沒想過這問題。我不知道我未來的計畫是什麼。不過我現在正進行的是為導演托那多利(註:Giuseppe Tornatore,《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等片著名義大利導演,同時也是莫利柯奈的長期合作夥伴)的電影《Baaria》進行配樂的創作(註:預計二○○九年秋天上映)。我也還有其他工作正在進行,不過我不太知道這些電影片名。

通常我不太會去回想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喜歡思考未來而不是緬懷過去。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