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永忻

發表文章 60 篇
  • 李行導演
    TSO精選 TSO Choice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李行導演的電影世界

    被譽為「台灣電影教父」的李行,將迎來人生的第九十個春天。從影已逾七十年的他,歷經五十二部電影作品,對華語電影影響之深遠不言可喻。六月底,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演出「行影玖拾─李行電影音樂會」,回探李行電影作品中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也讓觀眾藉此回味他「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電影世界。

    文字|李永忻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或許靈感來自於小說文本,《代孕城市》從開場伊始,音樂就伴隨著強烈的畫面感。
    音樂

    城市本無物 你我惹塵埃

    神用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用自己的形象建城。城市本一物,你我惹塵埃。城市不事生產,祂只管複製與貼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巴赫、布魯克納、Isaac Hayes以及《代》劇的郭貝爾,與列車進站、列車廣播及鐵捲門的噪音平起平坐你帶什麼進城,城市就有什麼樣的聲音。

    文字|李永忻、林韶安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指揮暨作曲家伯恩斯坦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四:主題系列 跟著主題走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主打歌

    各大樂團排出的主題系列,最能看出其樂季節目主打要點,這個新樂季有幾個主題值得關注:歡慶百歲誕辰的伯恩斯坦,NSO與NTSO都不落人後、幫忙慶生;作曲家系列則有蕭斯塔科維契、布拉姆斯、西貝流士等陪伴台灣樂迷;另值得注意的還有台灣電影相關音樂會,導演李行與作曲家周藍萍的電影樂章,將喚起大家深刻的回憶時光

    文字|李永忻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彩虹合唱團與台下觀眾大合影。
    回想與回響 Echo

    八道不胡說,正經豈一本

    「投降輸一半」其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竹林七妖,五柳東坡,哪個不想「混蛋事情忘光光」?何止東方,「即使明天世界末日,今天依然得種下我的蘋果樹。」這是逃避?投降?正經有所本?還是八道用胡說?如果不笑出來,世世代代的懷才不遇和時不我與,幾乎要奪眶而出的淚水,怎麼掩得住? 有個女孩聽了彩虹的神曲,一回笑、二回哭,金承志說,「我希望聽到第三遍,可以為她帶來勇氣!」

    文字|李永忻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你整我我整你》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些導演與配樂家的「別有居心」 電影中的古典樂密碼

    從盧米埃兄弟橫空出世以來,古典音樂與電影之間就建立了魚水之交。尤其隨著電影蒙太奇理論日趨豐富,借用古典音樂為畫面、人物、劇情與氛圍,達成畫龍點睛之效,早已成為電影創作者打開觀眾心房,一串串的萬用鑰匙。 到底古典音樂是如何被電影拿來使用?導演借用古典音樂,又有什麼「先求不傷身體再求療效」的處方呢? 首先讓我們暖暖身,先做個自我測驗,看看在影史上討論度最高的幾部電影╱古典音樂╱導演╱作曲家的結合,您認識幾個?

    文字|李永忻、本刊資料室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TC「復刻.經典—莫札特Vs德弗札克」音樂會演後謝幕。
    音樂

    想不到才見面,別離又在明天

    過去的十一年來,在演出的可能性上持續的探索與實驗,TC的成就有目共睹。久別重逢,不論TC的表現是一如往昔,還是更有精進,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個樂團的演奏水平。對於樂迷而言,能夠持續聽到TC,從他們的音樂中認識更多的可能性,跟隨著TC體驗各種未知的領域,無疑是最大的幸福與樂趣。然而此番重出江湖,過去之所以沉潛三年的主因,似乎沒有真正的解答

    文字|李永忻、Taiwan Connection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馬友友之巴哈新聆感》
    藝@CD

    未若柳絮因風起

    壞的改編叫做「撒鹽空中差可擬」,好的改編則是「未若柳絮因風起」。優質的錄音與高水平的演奏,讓馬友友在《馬友友之巴哈新聆感》中找到了阿基米德的支點。但對於想要支起整個世界的馬友友而言,槓桿的兩端必非跨界與嚴肅,他更絕不是移山填海的愚公精衛。只要我們用耳朵,而非腦袋去聽這張唱片,你一定會聽見馬友友用他一貫迷人的微笑輕輕地說:「別管山來不來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山吧。」

    文字|李永忻、華納音樂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叢林裡的莫札特——性、藥和古典音樂》
    藝@書

    除了古典音樂,還能幹嘛?

    乍看《叢林裡的莫札特性、藥和古典音樂》的副標,會以為這是一本爆料古典樂界的八卦書,但出身音樂界、爆料前同行如自殺炸彈客的作者布萊爾.廷達爾,其實是藉著自我凌遲,割開了樂壇自欺欺人的遮羞布:環境出了哪些問題?結構性的危機是什麼?我們該怎麼改變?

    文字|李永忻、讀書共和國活字出版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
    藝@CD

    從心所欲,踰矩何妨?

    過去的鄭京和,神乎其技宛若公孫大娘舞劍。六十八歲的鄭大娘,挑戰她從未全本演出的巴赫無伴奏。褪去了青春時那細膩的自持、面面俱到的樂思,與精心營造的瑰麗音色,她口中吐出的肺腑之言,絕非一派溫柔與和善,那宛若回歸本真的素描筆觸,口氣卻硬得近乎鐫刻的力道。鄭京和似乎把年輕時少見的火氣,悉數醇化成一種雄辯的力道。

    文字|李永忻、華納音樂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聖人與罪人》
    藝@CD

    〈如歌的行版〉之必要

    當看到病癒後又接受採訪又重回舞台的魏樂富,不僅重拾琴藝還重拾了「魏氏幽默」,我們彷彿豁然開朗,那些《聖人與罪人》專輯中的私密性並不專屬演奏者,而是直接訴諸聽眾的交心話語。那絕不是獵奇的、特技表演的、花錢買票或是衣香鬢影的社交活動,而是當音樂浸泡在生活之中,或許共進晚餐後,也許把酒言歡時,這對夫婦就像是我們熟稔已久的老友,撫琴吟詩,都是獻給了我們這份難得的友情。

    文字|李永忻、環球音樂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曼紐因大全集》
    藝@CD

    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

    廿世紀最知名的小提琴大師曼紐因,也是有名的音樂神童,早慧的他展露過人的音樂天賦,但人生的後半他卻致力於東西交流、音樂教育、跨界合作,在他晚年的音樂中,那種對未來的樂觀與生命的歌詠,讓人更加理解: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對話、更深的理解、更小的本位與更少的偏見,一個更好的明天,真的是值得期待的。透過《曼紐因大全集》,足可讓我們懷想他那追求美好明日的心

    文字|李永忻、華納音樂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吳金黛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金黛 留住蟲鳥人聲 守護文化印記

    身兼風潮音樂國際音樂製作總監、製作人及作曲家的吳金黛,投入聲音採集多年,不管是人聲或蟲鳥獸類之聲,在她手中轉化成精采的音樂專輯,並贏得多次金曲獎肯定。她說:「我很希望大家能夠漸漸習慣把聽覺焦點,從音樂的旋律轉向我們搜集來的自然聲音。鳥鳴蛙聲才是曲子的動機,音樂只是個載體,透過知道這些聲音的存在,大家能夠進而愛惜這些生命。」

    文字|李永忻、風潮音樂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 《佳麗村三姊妹》電影音樂會,以樂團搭配動畫片段演出。
    音樂

    經典動畫詩意世界 現場音樂再掀感動 《佳麗村三姊妹》電影音樂會

    二○○三年的動畫電影《佳麗村三姊妹》,以天真與懷舊並存、鄉愁與幽默兼具、寓意深沉卻又充滿奇幻詩意的表現,橫掃世界各大影展的動畫、甚至是最佳電影獎項;其配樂揉合爵士、藍調、古典、香頌,甚至民俗音樂,與情節搭配得渾然天成。當年擔綱配樂設計的班華.夏希斯將帶領「佳麗村真糟糕樂團」來台演出,搭配電影畫面重現聲光饗宴,讓影迷與樂迷一起重溫美麗的感動

    文字|李永忻、國家兩廳院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 NSO與NAXOS合作灌錄的金希文《台灣交響曲》與大提琴協奏曲。
    藝@CD

    現場聽不夠 讓你帶回家

    在古典音樂「唱片」市場舉世哀鴻,雲端串流稱霸的當下,許多知名樂團堅守實體產品,紛紛發展自有品牌,而台灣的NSO,也不吝於把現場演出與專場灌錄的音樂留在唱盤上,最近除了推出雙CD專輯《世紀交響》,更與NAXOS合作灌錄了金希文的《台灣交響曲》與大提琴協奏曲,可以讓樂迷重溫聆賞回憶,也聽見NSO的魅力。

    文字|李永忻、國家交響樂團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 慕尼黑愛樂管絃樂團

    文字|李永忻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專題

    善用「短多長空」 成就洗腦大業 透析洗腦神曲四點靈

    「誰記得誰痛苦!」這句名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中的經典台詞,適正好形容洗腦歌之於眾人的症狀,而洗腦歌如何成就其「洗腦大業」?分析看來,洗腦歌的有幾個先決條件,「短多長空」「短」小的主題、「多」次的不斷重複、「長」時間的傳唱、「空」洞的內容。你說古典樂比較好,正統又不退流行錯了,古典樂洗腦歌更多,而且洗腦古典樂之王,正是樂聖貝多芬!

    文字|李永忻、Xue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柏林的愛樂廳是最典型的「葡萄園式」音樂廳。
    焦點專題(二) Focus

    關於音樂廳的天才十問

    為什麼有的地方叫音樂廳?有的地方叫歌劇院?不是都大同小異嗎? 音樂廳的Size,都要那麼大嗎? 音樂廳只能聽古典音樂,不會缺乏社會正義嗎? 音樂廳之所以不是「多功能展演廳」,自有其理由與奧妙,為了滿足樂迷的耳朵,專業的音樂廳如何出招,就讓我們的資深樂評人李永忻為讀者們娓娓道來

    文字|李永忻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李希特Decca, Philips & DG 錄音全集》
    藝@CD

    除了傳奇,我們還剩下什麼?

    面對那些樂壇傳奇,樂迷除了一次次掏錢出來買唱片專輯以示膜拜崇敬,還有什麼辦法能表達自己的追隨誠心?偏偏只要是「傳奇」,唱片商總是愛用「大全集」、「復刻版」,挑戰樂迷的口袋與意志力!最近鋼琴大家波哥雷利奇、李希特,還有讓修道士唱成暢銷榜首的《葛利果聖歌》,就這般如此地讓樂迷面對煎熬

    文字|李永忻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演奏《狼》低音提琴協奏曲時,滿頭白髮的演奏家傅永和(左),幾乎化身一頭原野的蒼狼,時而低吟如泣如訴,時而又拔尖呼嘯飛揚燦爛。
    音樂

    是良師益友?還是最佳損友?

    「益者三友,友直(正直無私心),友諒(寬恕能體諒),友多聞(博學而多聞)」三千多年前的老孔子如是說,三千多年後的「譚盾與朋友們」,作曲家、指揮家、獨奏家與樂團,各自都為論語做了最佳例證。只可惜當天在《大自然的眼淚》中,一個不小心也順便驗證了孔老夫子提醒的損友面貌。

    文字|李永忻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久石讓念茲在茲的是讓音樂「在地、深沉而富有人性並貼近人類的靈魂。」
    音樂

    「世紀音樂大師」訪台 棒下揮灑純真靈魂 久石讓的感動,如此創造

    身兼「電影配樂家」、「古典音樂作曲家」、「跨界鋼琴演奏家」及「電影導演」與「指揮家」多樣身分的日本音樂大師久石讓,將再度訪台指揮樂團演出,這回除了演出自己的《天空之城》等名作,也將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展現棒下精湛功力。

    文字|李永忻、許斌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123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