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流行音樂人羅大佑在這次的「瘋搖滾.硬台灣」中,擔綱重要演出角色。他認為這次搖滾與交響的同台演出,是相當有誠意地在「結合一種粗野的聲音和一種纖細的聲音」,讓這兩種音樂撞擊出火花。演出包含改編自他的兩首名曲〈鹿港小鎮〉和〈火車〉,因為「這兩首歌都很有台灣味,是我想嘗試在西方交響樂型態中表達的東西。」
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即將推出的「瘋搖滾.硬台灣」音樂會演出成員中,流行音樂領域資歷最深的一位音樂人非羅大佑莫屬。自一九七○年代即投入流行音樂的創作、製作和表演,至今仍活躍於香港、中國和台灣三地。
官方網頁的文宣推崇羅大佑是「台灣搖滾始祖」之一,讓這場在國家音樂廳的交響音樂會顯得十分「搖滾」!羅大佑認為,就現在的台灣來說,搖滾樂反而是一個比較具有人文氣質、多元化的音樂型態:「搖滾比較沒有經過科技的渲染,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因為就像搖滾樂很強調樂團組成的型態,樂團裡面會有好幾個團員。另外,它比較注重人吶喊的聲音,不會像是科技或電子所堆砌出來的東西。」
粗野與纖細的聲音撞擊
就一般愛樂人的認知,古典樂和搖滾樂是兩種相當不一樣的音樂型態,但羅大佑卻不認為兩者完全不同。搖滾樂團一定有個鼓手,貝斯手,吉他手,主唱;而交響樂團則依不同編制由絃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等不同聲部,也是由一個一個的樂手組合起來的。「它不像rap、hip hop、電子音樂是靠『電』的東西,而是注重夥伴間的默契,用分工很精細的單位去結合來呈現音樂。」不過,他也觀察到,交響樂有很古老的音樂組合傳統,而搖滾樂是一種廿世紀吶喊的聲音,如何完美地將兩者組合起來,需要很縝密的思考,所以這次演出是相當有誠意地在「結合一種粗野的聲音和一種纖細的聲音」,讓這兩種音樂撞擊出火花。
為了這場演出,特別改編了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火車〉兩曲,企圖在搖滾交響樂中進一步營造出他所認知的台灣意境。他表示,「這兩首歌算是我分別在兩個不同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八○年代的〈鹿港小鎮〉雖是西方曲式,但歌詞內容是從以前鹿港的生活背景出發。而九○年代的〈火車〉,採用了東方曲式,也就是古音階或台語小調,歌詞也是用台語寫成。這兩首歌都很有台灣味,是我想嘗試在西方交響樂型態中表達的東西。」
搖滾與交響的罕見相遇
國外有相當多的搖滾或重金屬樂團嘗試過結合交響樂團的演出,如美國的重金屬樂團Metallica;或者交響樂團演出搖滾樂團的曲目,如英國的搖滾樂團Led Zeppelin、Yes、The Beatles;以及搖滾樂手彈奏古典曲目,如傳奇吉他手Marty Friedman、Yngwie Malmsteen等,甚至有大提琴四重奏Apocalyptica專門演繹重金屬樂曲,小提琴鬼才Nigel Kennedy演奏Jimi Hendrix和The Doors的音樂。搖滾樂和古典樂之間的界限不斷地被挑戰和跨越。台灣近年雖然有吉他手Marty Young以電吉他演奏古典樂曲揚名國際,但整體來說似乎比較少這樣跨界的演出嘗試。羅大佑解釋,其實他在一九九二年和香港交響樂團就合作過,並到台灣演出。但台灣較少嘗試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成本太高,編制龐大和場地都是因素。第二,現場的收音和錄音很困難,因為樂器很多,而且要能找到適合的音樂廳也不容易。這種工程十分浩大,所以要促成這類演出的單位需要有相當足夠的誠意和能力。
一個是交響、一個是搖滾,廣藝愛樂與羅大佑的攜手合作,牽繫了兩個極端的音樂表演模式。在這個一味追求高科技的年代裡,「瘋搖滾.硬台灣」嘗試重現人文特質及人們純粹的互動,是一場不平凡的搖滾交響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