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右)回述《甦》拍攝過程,旁為JTI台灣公共關係總監李宜蓁。(林鑠齊 攝)
企畫特輯 Special

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

JTI台灣支持 導演楊力州完成日本震災紀錄片《甦》

應JTI台灣之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應邀拍攝日本「三一一」震災紀錄片《甦》,透過災後餘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現了災區人們的勇氣與愛,楊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傳達的概念是:『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讓倖存者可以重獲繼續努力的能量。」

 

應JTI台灣之邀,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應邀拍攝日本「三一一」震災紀錄片《甦》,透過災後餘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現了災區人們的勇氣與愛,楊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傳達的概念是:『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讓倖存者可以重獲繼續努力的能量。」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芮氏規模9.0世紀震災,海水倒灌,一時間造成巨大傷亡,甚至核電廠被毀,傳出驚人的輻射危機。災區滿地瘡痍,居民流離失所,震撼人心的災後畫面,不斷透過新聞傳送出來,而在看在台灣人民的心中,其實也映照出反思及感同身受的意念。

災後一年的今天,「三一一」或許成為一般人心中的一個過去事件,但是對日本東北地區的人民來說,「三一一」造成的影響,已讓生活徹頭徹尾地改變,也在心底烙下無法形容的印記,如何逐漸步出盪漾的餘波,是眼下最重要的事。這個時候,JTI台灣企業決定與張榮發基金會一起舉辦音樂會,向災區朋友獻上支持及祝福,但是悠揚的音樂似乎應再配上現景的影像,才能化為一個完美的圓,所以,楊力州導演就在這樣情況下,被邀請來說一串關於「三一一」屆滿一年的動人故事。

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哪裡?

「去年三一一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哪裡?」這一句話,是楊力州最先問自己的一句話,也是他在影片中向主角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楊力州表示,當初接到這個邀約時,原本還只是一個重新編輯既有素材影像的企畫,但是因為秉持著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因此他堅持要到日本東北實地拍攝一趟:「本來我以為這麼提,第二天會接到取消拍攝的通知,沒想到,JTI台灣仍然支持這個計畫,所以我們團隊開始全心投入。」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雖然詼諧回述接拍的過程,但其實當時他的心底已經在認真醞釀這條故事軸線。

因此,原先五分鐘設定的紀錄短片,成為了最後全長廿二分鐘的片子,楊力州以他對情感的鋪陳、敘事的承載等其專業見地,呈現了如今的紀錄片《甦》。三月初媒體首映時,已深深引起各家記者的興趣,觀片現場鴉雀無聲,足見《甦》片的動人之深。

包含四段故事的紀錄片,有英文教師阿部學、房屋仲介菊地安雄、岩手大學生岩淵繪里、鋼琴教師田村美織等人的生命,匯集成這場災變的一個巨觀縮影。楊力州在設定角色、徵募對象、聯絡安排、實際拍攝等步驟,都耗費繁瑣,有著基金會的運作聯繫,還有語言翻譯等的各式溝通,使得這部紀錄片的整合工程浩大,而細問之下,才驚訝發現整部片的正式執行是於今年農曆年後才啟動,心裡原先對拍片的時序設想,不禁全盤打散,詢問導演是如何能於這麼短的製作時間內,完成如今的高規格作品,楊力州謙虛地微笑:「我覺得只要我們做的是『善』的事,老天就一定會幫助我們。」這般正向能量的循環思維,便是導演在創作路上,所抱持不疑的信念。

每一段點滴,都映照著勇氣與愛的精神

楊力州表示,二月下旬實際赴日拍攝時,遭逢大雪襲日,天寒地凍的狀況,使得拍攝的客觀條件更加艱鉅,還包含史無前例地全程居住在「寮房」的特殊經驗,加上陌生災區人民的溫暖問候,楊力州團隊可說是體驗了最真切的災後庶民重建生活,讓這群為人加油打氣者,也成為心靈成長的修行者。

在拍攝的進行中,紀錄片裡的主角幾乎談到切身之痛時,忍不住情緒滿溢而哽咽出聲,JTI台灣的隨行代表、也是公共關係總監的李宜蓁表示,即便她只是在旁陪同,同樣聽不懂主角所言,但是在那樣的情緒感染之下,也會不能自己地流下淚來。楊力州進一步說明:「因為製作時程短促,所以無法場勘,自然許多情況都是在現場緊急應變,因此我們對於主角們的際遇也無從先行得知,而當訪問拍攝開始後,隨著主角的故事敘述開展,所有現場的人都一個個哭了,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只好依原定問題請翻譯緩緩進行。」楊導演再補充:「這時最不能做的一件事就是說『等一下』,然後請翻譯幫忙解釋主角說了什麼。」這番再真實不過的「導演自白」,令採訪的我們立刻由淚翻笑,笑淚交雜,可說是《甦》片觀者的最佳表述形容詞。

一切的生命故事,都要等待縝密的過帶後製時,才訝然發現,每一段的點滴,都映照著勇氣與愛的精神,彼此交織出更緊密精采的篇章。「後來我們才發現,這些災區的朋友們,其實在鏡頭前說的話,是這一年來從沒對人說過的心底煎熬。」楊力州說,或許也因為拍攝團隊的來到,讓這些日本朋友也打開了心的窗口,發揮了療癒之效。「雖然拍攝中主角們的侃侃細語,我們因語言隔閡在當下是不解的,可是他們發自真心的表情與聲調,卻是舉世昭然的共同語言,所以在那樣的瞬間,我們似乎都能聽懂了日文,了解這些朋友們的傷痛。」楊力州徐緩地訴說,一如他處理影像那般地輕聲描述,卻力道濃重。

善的能量,在蒼穹中循環不歇

JTI台灣在全力支持《甦》片的拍攝過程中,完全尊重楊力州的專業判斷與執行,讓這部紀錄片可以如此訴說到位。公共關係總監李宜蓁說:「這麼重大的議題,企業方面會擔心過度的影像反把災變做了渲染,但是楊導演的作品讓所有人都很感動,他點到即止的描寫,讓感受力更強。」楊力州也表示:「在片中,我希望傳達的概念是:『勿為逝者傷悲,請為生者流淚』,讓倖存者可以重獲繼續努力的能量。」三月廿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辦的追思音樂會,片中三位主角為合唱團的成員,也至台灣獻唱,藉由音樂與歌聲,使逝者安息;悲者鼓舞;生者感恩,而善的能量,則在蒼穹中循環不歇。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