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內在的練習需以克服身體障礙爲基礎。(台東劇團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劇場訓練/台灣反思

從演員訓練看台灣劇場實力提昇之困境

「當我們問『台灣劇場的演員在那裡?』時,是否應該先問『台灣劇場的演員訓練出了什麽問題?』」

「當我們問『台灣劇場的演員在那裡?』時,是否應該先問『台灣劇場的演員訓練出了什麽問題?』」

想談談劇場演員訓練的老問題,是肇因於去年參加了一個名之爲「表演藝術進階訓練課程活動」的workshop(工作坊),在活動過程中,又一次感受到演員訓練的難題。

身體技術的累積,無法一蹴即成

這個由台東劇團主辦的活動,請來旅法的資深劇場工作者林原上擔任指導(同時也是《後山煙塵錄》導演)。二十天的活動當中,總共有《後山煙塵錄》演員們,及其他熱心表演工作者共十五人參加。

從七月底到八月中的每天晚上七點至十一點之後,我們在台東市郊的卑南國小接受訓練。整個活動的內容及目標是:

㈠武功、身段、現代舞──當身體技巧能駕輕就熟時,則技巧不再是技巧,已能隨心所欲、自然流露。

㈡肢體重心的轉移和彈放──練習在不同節奏中,身體重心、關節彼此牽引,動作與精力相互呼應。

㈢自我意識本能和情感的引動──練習進入本能意識狀態、自我觀察。自信心與創造力的再開發。

㈣潛意識的動作開發──運用一套肢體動作,在聲音與呼吸的引導下,達到極鬆、極敏銳。

表演訓練上,很多內在的練習,需以外在的身體技巧爲基礎。但是身體技術的累積,無法一蹴即成。在訓練過程中,指導者要求仔細,所以花很多時間在練習成套的肢體動作,學習者有時會疑問,練這麼多動作怎麼用?

但是,當動作純熟到偶而也能「享受」,大家終於可以進入情境與質地的練習之時,此刻學習者也漸能體會動作的趣味,但是工作坊已近尾聲。這樣的訓練其實是半年的質量,二十天只是入門。

訓練缺乏延展性,演員的能力儲存累積有限

台灣劇場演員訓練的難題,綜觀之是:師資不一、成員不確定、經費不穩定、時間不固定,致使訓練缺乏延展性,演員的能力儲存累積有限。

近年來,雖然各種工作坊十分風行,但卻都只構成一種「點狀」分布,因爲在課程上:或是蜻蜓點水式,訓練時間過短,如,聘請外國名師短期敎授,觀念或可學得,但需長時間累積的技術,卻難速成;或是不成系統、沒有計劃性,東抓一點、西湊一些。訓練若難以持續,則進階困難。

在經費上:多數籌不到足夠的經費,以聘請長期駐團老師,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即使籌到了經費、找到了老師、也有死忠團員願意投下心力,撑個一年半載,經費又吃緊了。計畫中輟,人員散了。若幸運再找到一筆經費,可能人事已非,又得重新來過。

在成員上:不是臨時組合的(例如:參加各種名師工作坊),就是受著人員流失的困擾,總是新舊生夾雜,不得不逗留在一些初級訓練上。而且,才學得一些基礎的舊生,「自然」變成「指導者」,花力氣在帶領新生,卻忘了自己該修該練的還很多。常看到別人的錯,卻沒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若「一不小心」又養成自以爲是的心態,彷彿個個都已「自成一家」,那就更難突破了。

當培訓人員流失的流失,停滯的停滯,技術上、經驗上的累積自然緩慢。不願意放棄的,只好自比龜兎賽跑裡的烏龜,四肢不停止爬動,總爬得到目的地吧!

演員訓練出了什麼問題?

以上的種種因素交叉影響,使得訓練課程只好徘徊在初級階段,重覆或不得不重覆。即使有少數注重演員訓練的團體,也或多或少面臨著類似的難題。若演員是戲劇中關鍵性的一環,那麼,在「邁不開的訓練」現況下,台灣劇場的實力如何提昇?當我們問「台灣劇場的演員在那裡?」時,是否應該先問「台灣劇場的演員訓練出了什麼問題?」

一個剛從法國亞維濃藝術節,渡了個戲劇假期回來的劇場工作者,感慨地說:當得知法國國家劇團的演員訓練是──每天早上有專門的老師上課(吸收新東西),下午老師針對個人,細磨片段,晚上才是導演排戲(給東西)──便覺得,如果我們的演員也每天這樣訓練,一樣能做到所需的準確度。

一位硏究台灣劇場多年的前輩則有感而發地表示:若台灣劇場大多數是募兵式的劇團,戲結束,人就散了,劇場實力從何累積?也許台灣劇場的進步,要寄望於那種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革命同志式的劇團,相濡以沫,磨練再磨練,凝聚再凝聚,才有進階的可能。

 

文字|吳非  劇場工作者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