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台東劇團

相關文章 16 篇
  • 《鋼鐵豐年祭》爲台東劇團第八年度之作品。
    即將上場

    台東劇團《鋼鐵豐年祭》

    台東劇團新戲碼《鋼鐵豐年祭》動員近四十名的原住民與漢族演員,以各自的角度探索共同的原住民族群問題,所激盪出的觀念構築成戲劇的架構與血肉。《鋼鐵豐年祭》將以環境劇場的形式與台東縣各地縣民作一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劉梅英說:「比起創作,我們更奉行藝術生活。」
    特別企畫 Feature

    鐵道旁的一日

    採訪這天,四月陽光暖融,近乎盛夏,台東劇團團長劉梅英騎著單車赴約,我們散步在劇團旁的舊鐵道路廊,這條木棧道貫穿台東糖廠、鐵花村、鐵道藝術村等台東知名觀光景點。

    文字|張慧慧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 《移動的太平洋板塊》
    即將上場

    台東劇團演出《移動的太平洋板塊》

    台東劇團年度大戲《移動的太平洋板塊》是由團長劉梅英所策劃編導,也是該團尋找後山身體表演形式三年創作計畫的總檢作品。 《移動的太平洋板塊》企圖以一個海洋兒女的角度,延伸探討離家/回家種種心緖上微妙的轉變。處於島嶼邊緣的台東,注定了台東子民離鄕移出的命運。《移》劇特別將焦點放在台東後山子民身上,深入探討台東人與家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關係。 演出企圖用藝術的方式,將人從求學、工作、到結婚生子,經過無數次離家/回家的過程,到最後從一個家跳入另一個家,不論在時空及心理上都幾經衝擊,必須不斷調適的過程呈現出來。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台東劇團《女》
    即將上場

    台東劇團《女》

    《女》是台東劇團導演劉梅英探討女性情誼的新作。內容著墨於女性間的友誼、親情、愛情等關係的探討。演出將由台東劇團的老將與新秀演員同台飆戲,巡演場次同時也包括了室內與戶外不同的演出空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曹七巧》
    戲劇新訊 從許純美聯想

    《曹七巧》再現張愛玲筆下人物

    看完了《曹七巧》,這齣由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靈魂人物得到啟發的創作,張迷可能也會為新人類的聯想力,感到折服。六年級後段班編導劉亮延自承,他從話題人物許純美來想像曹七巧,這個待人刻薄的中年寡婦,回顧青春美好又不願意面對年老色衰,兩人都在時間的夾縫中求新,但都落人話柄,細細觀之,兩者居然呈現出一幅疊合的靜態肖像。 《曹七巧》是台東劇團的新作,揮別以往去國懷鄉的沉重風格,劉亮延透過前衛俗艷的視覺設計,企圖鮮活舊時代的壞女人形象,也進行一場小劇場京劇實驗。三小時的戲,通篇抱怨與咒罵,幾乎都由新生代京劇旦角錢宇珊所飾演的曹七巧獨撐大局。為了實踐導演口中「不中不西不新不舊不快不慢」的表演狀態,錢宇珊在排練場獨自摸索許久,對於成果,她笑著表示:「一輩子的憤怒、嫉妒輕視、調戲全都給這齣戲用光了,所以演完這齣戲,再怎麼樣都可以是一個快樂單純的人。」(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灣參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衛武營搶先看!

    【台灣】 台灣參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衛武營搶先看! 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簡稱PQ)是全球最大型、最具權威性的劇場設計及劇場建築的世界性展覽,被譽為劇場設計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第十二屆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將於今年6月16至26日間在布拉格舉行,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繼2003、2007二度參展後,將再度統籌參與國家館、學生館及建築展區的展覽,並將於4月1日至12日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舉行國內首展,率先與國人分享。 台灣國家館由燈光設計師劉權富擔任策展人,以「溯源徂流:這些人和他們的時代」為題,由林璟如、林克華、靳萍萍、張贊桃、王孟超、簡立人、蔡毓芬、李俊餘八人等,從入行超過廿餘年的設計師身上閱讀台灣劇場的發展。學生館由劇場設計師劉達倫與曹安徽共同策展,理念則是Shelter Paradise(意譯為鐵皮屋樂園),經過長達半年的徵件與競逐後,以象徵困頓卻充滿生命力的鐵皮屋為展場設計,展出年輕設計師的廿件作品。 除了展示PQ參展作品外,並特別規劃以劇場為議題的相關活動,包含「劇場設計大師記錄短片放映」、週末「劇場專題講座」等。另策劃「劇場建築展」,由舞台設計師王孟超擔任策展人,以「人本劇場」理念推介國人在新劇場興建浪潮中以落實使用概念規畫並正在建造的劇院建築,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及臺北藝術中心為主題,著重在劇場功能與使用的角度來規畫此次的展覽。相關訊息請參閱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及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網站www.tatt.org.tw。 受日本核災影響 歐陸團隊取消來台開始退票 由於日本核子輻射污染危機升高,迄今已有原訂於4月1、2日演出的法國音樂劇《玫瑰人生》,與6月30日演出的德國「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以健康考量為由取消亞洲行程,上述兩個節目的主辦單位「新象.環境文創」也已展開退換票事宜。原以信用卡購票者,由兩廳院售票系統逕行刷退至原購票之信用卡帳號;現金購票者請於4/30前持票券至國家劇院或國家音樂廳售票處(含中南部服務處)辦理全額退票。新象亦提供購票觀眾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曹七巧》編導企圖呈現一個埋葬於婚姻之後的寡居女性,那種叨叨絮絮、無法鬆手於慾望掌控的幽暗心靈。
    戲劇

    幽暗心靈的再生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令人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文字|王友輝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許多內在的練習需以克服身體障礙爲基礎。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演員訓練看台灣劇場實力提昇之困境

    「當我們問『台灣劇場的演員在那裡?』時,是否應該先問『台灣劇場的演員訓練出了什麽問題?』」

    文字|吳非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南風劇團《時間之書1905》雖說以時間為題,内容還是不脫人的感情、關係。
    南部劇場

    從原生自發到模擬複製?

    近五年,一股肢體意象風吹襲島嶼之南,不少劇場創作者不約而同陸續推出 類舞蹈劇場或標榜情境、意象塑造的作品。高雄的BABOO、台南的吳幸秋,堪稱這一波肢體意象風潮中値得注目的焦點,兩人於十月中旬同時推出新的作品,不僅延續個人用心整合視覺與聽覺因素的創作手法,也各自面臨不同的新考驗。

    文字|楊美英
    第106期 / 2001年10月號
  • 台東劇團推出新人劉亮延的詩劇作品《有一天當腸子塞滿氣〉,令人耳目爲之一新。
    回想與回響 Echo

    雷聲大,雨點小

    前後持續整整兩個月的第三屆耕莘藝術季,就在沒有太多媒體關照,亦沒有太多藝術展現與成就中落幕了。也許「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在某些程度上影響到觀衆票房,但不可否認的,展期過長,宣傳失焦無力,作品品質良莠參差不齊,都是本届耕莘藝術季反應冷淸的主因。

    文字|于善祿
    第85期 / 2000年01月號
  • 九四年的《鋼鐵豐年祭》讓觀衆直接感受到東台灣居民的身體特質。
    戲劇

    不再閒置的身體

    台東劇團的演員除了先天身體的優勢外,經歷多位戲劇工作者的訓練,累積了穩重、專注、集中的能力,讓觀衆強烈感覺到身體說話的力量。

    文字|楊美英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台東海濱公園是最具台東地方特色的民衆聚集場地,圖爲台東劇團在此演出《麻辣火鍋》。
    回想與回響 Echo

    瞄準台東劇團

    針對《中華民國八十六年表演藝術年鑑》中〈官方主導或市場機制〉乙文有關「表演團隊扶植計畫」的觀察論述,台東劇團提出了在地經營觀,以爲回應。

    文字|劉梅英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戲劇

    從「需要」醞釀而生

    「是不是因爲自己本身的需要而釀造出來的?」是決定一個作品是否具備說服力的重要關鍵,以這個角度來看,這齣戲仍停留在「觀念創作」,觀念和落實之間仍有一段距離。

    文字|吳非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表演場地設備資料彙編》出爐 由文建會委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協會辦理的「台閩地區主要表演場地演出相關設備技術資料編制計畫」,在十八個月的的資料蒐集、場地勘測及繪圖登載工作後,即將台閩地區五十四個較具規模且使用頻率較高的表演場地相關設備做出詳實記錄,並由文建會編印成《台閩地區主要表演場地演出相關設備技術資料彙編》,全套四冊,並做成電子書版,以提供各界參考使用。書中内容包含場地基本資料、舞台資料、懸吊系統、燈光音響系統等文字與圖面資料,並有國家戲劇院、國父紀念館與台北市社教館的3D立體圖以提供舞台模擬環境。文建會希望有此範例後,未來能不斷有新的表演場地主動聯絡加入,讓所有文化設施在資源共享、良性觀摩的環境下得以永續經營。 (編輯室) 台東劇團戲劇冬令營 此次台東劇團冬令營的主題是「簡約主義、創作劇坊」。活動自一月十八日至一月二十二日。為期五天的課程包括:戲劇基本架構、身體開發課程與角色性格分析,同時將安排參加學員走到街頭秀秀自己,以及在午夜時分透過老師專業的帶領,找尋内心自我的角色。報名費用一千五百元,自即日起接受報名。報名電話:(089)346-709 (編輯室) 〔香港〕 二〇〇一年香港藝術節 新世紀的第一個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七日揭開序幕,至三月十一日為止,預計有音樂、戲劇、戲曲、舞蹈等三十多個演出節目登場。 在音樂會節目方面,藝術節將由Hartmut Haenchen領軍的荷蘭愛樂樂團擔綱開幕音樂會,其他還有馬友友與絲路樂組、義大利托斯卡納(Toscana)樂團、英國弗洛里萊根(Florilegium)古樂團、埃莫森弦樂四重奏、尤里.巴殊密特與莫斯科獨奏家樂團等古典樂演出,其中莫斯科獨奏家樂團還將與琵琶演奏家吳蠻合作一首協奏曲。在歌劇方面,由藝術節與洛杉磯歌劇院、匹茲堡歌劇院聯合製作的羅西尼喜歌劇La C

    文字|本刊編輯部、魏兆美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王友輝劇作集《獨角馬與蝙蝠的對話》出版 曾多次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和文建會舞台劇本創作獎的王友輝,具有劇場編導、表演者、劇評等多重身分,歷經二十一年的創作生涯後,在今年四月發表劇作選輯《獨角馬與蝙蝠的對話》,分為〈劇場實驗〉、〈劇場旅程〉、〈劇場寓言〉及〈劇場童話〉四冊;内容從創作的靈感開始,探討劇場的多樣形式、人物與情節的構思方法、以及兒童戲劇的創作理論與實踐,並附有王友輝多年來的創作劇本,由天行國際文化公司出版。 (編輯室) 二〇〇一年技術劇場實務研習班 中華技術劇場協會為提供有志於技術劇場者一個正確、務實的基礎訓練,特舉辦「二〇〇一年技術劇場實務研習班」,以期提昇國内劇場技術工作者之專業水平。 此次活動除邀請國内專業師資授課外,課程内容將分為實務、專題講座及演出實習三大部分進行。同時也依技術劇場工作特性將學員分設舞台技術組、燈光技術組、服裝技術組、舞台與劇場管理組等分組研習。活動時間為九月十六日起至十二月十六日止,學員費用將由文建會全額贊助,報名從八月一日起至八月二十日止,九月一日進行學員甄試。有興趣者請洽:中華技術劇場協會(02)23577136 (編輯室) 國藝會獎助論文研撰案開始申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為提昇文化藝術與社會環境結合之研究,累積相關文獻,而擬定的獎助「國内當代文化藝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結合相關研究」學位論文研撰計畫,九十年度申請辦法已公佈,並自即日起至十一月三十日止接受申請。 意者請洽: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02)27541122轉209 ;網址http://www.ncaf.org.tw/ (編輯室) 國藝會九十一年度獎助文化藝術行政人才出國進修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九十一年度獎助文化藝術行政人才出國進修專案,

    文字|本刊編輯部、張明傑
    第104期 / 2001年08月號
  • 台東劇團的《後山烟塵錄》被戲劇學者如貢敏、鍾明德等視爲是「深具台東地方特色的作品」。
    台灣行脚

    後山,文化耕耘不落人後

    台東的演出團體雖然不多,但是他們普遍有一個共同的特色:「認眞」。認眞的學習、認眞的排練、認眞的演出、認眞的面對觀衆和自己。這種認眞的態度,除了爲台東的表演藝術活動烙下紮實的印記以外,同時也爲未來的台東藝術活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文字|李立亨
    第40期 / 1996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集體「母性」與個體「女性」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家的理由

  •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