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電腦終端機欣賞現場演出?酷!知新廣場自一九九七年起「升級」爲全新面貌的Cybersquare,標準配備正是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流行趨勢──人文與科技結合。
走在重慶南路二段,昔日美新處、南海學園、牯嶺街舊書攤,甚至明星咖啡屋等一籮筐的文藝靑年、美援時代印象,總不自覺地跑進腦袋中。重慶南路上的知新廣場,自然地也被我視爲藝文的補給站,樸素踏實的知新,就彷如鄰家少女,是我每天必定問候的生活伙伴。
然而經過去年的一番大整修後,知新廣場脫胎換骨成爲新新人類時髦辣妹,並且取了個洋名叫Cyber-square;也好,時代潮流是抵擋不住的,新的知新廣場更具國際性及科技性,多功能的經營型態更符合都會人的生活習慣。至於我那無可救藥的懷舊情緖,只好改搭捷運淡水線去追尋了。
網路世界大行其道
Cybersquare可算是知新廣場自創的字彙,大家都知道square是「廣場」,那麼,cyber是什麼? cyber源自希臘文中掌舵、控制的意思,在現代科學中有一門自動控制學cybernetics,欲使機器模擬人體的神經等控制系統,電腦就是之下一項劃時代的產物;cyber-space (電腦網路世界)更是二十世紀末的大熱門。知新延攬的工作人員擁有豐富媒體經驗,他們認爲,二十一世紀的都會生活少不了科技與媒體,因此資訊傳播將佔重要地位。知新取名Cybersquare,欲意主導新世紀資訊傳播與生活趨勢。
Cybersquare是一處整體規畫的複合性休閒空間,囊括網路區、劇場、書店、藝廊及餐廳;空間表現上則充滿都會感及未來感,處處可見管線外露的後現代手法,並以電腦螢幕作爲天花板上的裝飾品。自由富彈性的平面規畫,因電腦網路因素的介入而異於傳統空間。
在科技中展現人文
斥資上億、聘請實踐空間設計系主任姚政仲設計的建築本身,從大片行人道上開始,設計引導人們走上階梯,挑高的入口天庭流洩進明亮的光線,使得位於地下室的知新免於陰暗晦澀,自成一番別有洞天的韻味。室內藉大量運用的銀灰色金屬、石材,透露出科技的冷冽;楓木的溫潤、玻璃的透光感及半戶外用餐區的大片落地窗,則增添一抹人味。要如何不使科技顯得冰冷而有距離?更貼心親切的人員服務!「在科技中展現人文」,正是知新廣場想表達的。
小小的Cyber Plus,卻有無限的可能性
改裝前的知新廣場有一個傳統禮堂式的劇場,可舉辦座談會或才藝發表會等。新的劇場Cyber Plus肩負表演、發表產品、開會、演講的多功能使用任務。舞台深入觀衆席,有三面面對觀衆,座位是活動式階梯,側幕旁並有小門可通往隔鄰的會議室,必要時可權充更衣休息室;雖然整體而言面積縮小了,但組件化可拆卸的設計,卻令空間使用增加更多可能性。
Cyber Plus已做過商業展示Fashion Show,將原有舞台拉出一條長形伸展台,讓模特兒走步,觀衆則分坐兩旁;Cyber Plus也願意積極配合藝文演出的需求,提供機會給一向弱勢的文化團體;「知新文藝復興節」則主動尋覓有創意的演出,提供優惠場租、設備及技術;劇場外的藝廊可配合辦圖片展,發揮補助宣傳及介紹演出單位的功能。
電腦、建築、藝術多媒體
最令知新自豪的,是Cyber Plus所擁有的電腦科技,微型攝影機的超級鏡頭,可淸晰地特寫出鋼琴師的手部細節,數位錄音、錄影設備可將演出存檔,甚至透過網路區的系統與技術支援,同步將現場動態演出傳輸到全球電腦網路上。
知新劇場的空間改變,或許挑高還不夠、隔音不足,但觀念上重新定位的意義更大。
去年三月來台的紐約藝術家Meredith Monk,早在一九六七年就將舞蹈、劇場創作融入環境,更進一步以建築空間的特質作爲發想原點。她曾說:「空間是音樂中的靜脈;是思緒裡的間隙;是環境內的對話。」劇場並不只是劇場;它應是充滿對話可能的有機體。
特約採訪|許鳳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