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紅」的演出節奏稍嫌緩慢沉悶,如能更精簡凝練,演出將更為精采。(李銘訓 攝 台北民族舞團 提供)
舞蹈 非演評/舞蹈

不跳民族跳現代

台北民族舞團「女兒紅」

「女兒紅」以「女性化觀點」為創作取向,以傳統為素材邁向現代舞領域的大膽嘗試,除了開發新的觀衆群之外,更是男、女舞者身體技能試煉的新起點。

「女兒紅」以「女性化觀點」為創作取向,以傳統為素材邁向現代舞領域的大膽嘗試,除了開發新的觀衆群之外,更是男、女舞者身體技能試煉的新起點。

台北民族舞團「女兒紅」

9月22日

台北新舞臺

從「女性化觀點」出發,是台北民族舞團此次演出「女兒紅」的三位編舞者共同挖掘的編舞素材,不僅是舞蹈創作靈感的取向,也是台北民族舞團以傳統爲素材,邁向現代舞蹈領域的大膽嘗試,除了意圖開發新的觀衆群之外,也是舞團找尋新方向的投石之作,同時更是民族舞團男、女舞者身體技能試煉的新起點。

「女兒紅」由前舞團資深舞者潘莉君、詹佳惠,以及資深舞蹈工作者胡民山三人編排,三位編舞者對群舞的處理及編排章法各具巧妙,均有獨到之處。胡民山寫意、潘莉君寫情,詹佳惠則是著重在節奏與空間的編排,群舞在整晚演出扮演畫龍點晴的功效。三支舞作的動作語彙與舖陳方式不盡相同,各具主題特質,但是共通點是皆以自我意志情感或印象,透過肢體動作,轉拓出個人的內在情感與生活經驗,而這也正是現代舞蹈吸引人之處。但相對的,創作者也因而不小心掉入不知所云的框架中,導致創作意圖無法與觀衆的體驗認知有所交集。

不準備取悦觀衆的灰色調

目前兼任於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同時也是國軍陸光藝工隊編舞老師的胡民山,對喧騰熱鬧的舞蹈動作掌控與豪華場面的編排調度,可說是駕輕就熟。但是在《驛站》一舞中,觀衆所看到的卻是充滿疏離與緩慢的步調,整支舞作像是看盡人生百態,嚐盡世間冷暖的中年人,娓娓道出內心的感觸。簡約樸雅是整支舞作的編排形式,以動作而言,一切始於「靜」,經由呼吸以「鬆」牽引肌肉骨骼,動作「圓、轉、順、滑」,像潺潺溪水和緩綿 延。也就是在如此簡、緩之下,編舞者悄然地營造舞台空間與隊形佈局於無形之中,這正是此舞最高明之處。

透過群舞的推動鋪陳,更凸顯出潘莉君、詹佳惠兩位風格獨特的獨舞。雖然胡民山以揉合強弱、和諧與對比的灰色中間色調所營造出來沉悶冷調的舞台氣氛,不見得能夠被觀衆接受,但是他透過對肢體的歷練與劇場的洗禮,眞實面對自己內在世界,向大衆宣示自我風格的建立,不以取悅觀衆爲目的。

群舞運用頗富特色

《夢引》在前奏序曲音樂的烘托下,編舞者潘莉君採取了如夢似幻的敘述基調,展現無以言銓的內在深層感受,點出現實與夢境之間變化無常、搖擺不穩的人際關係。潘莉君親自扮演舞作中的靈魂人物,她由舞台左後側幕慢慢走向右下舞台,並沿途緩緩放下手中的團扇,舖設成一條通往情色夢境的通道,觀衆被引入她的意識世界,追憶一段過往情感。

六位群舞者持團扇、飄扇的編排運用,擺脫傳統陪襯主角及道具的層面,是情緒的代表,也是真實與夢幻的界線,更是故事主人翁心靈層層慾望的鏡像。至於由舞團首席男、女舞者林郁晶及蕭君玲所演繹的雙人舞,是《夢引》的另一段重頭戲。雖然編舞者填塞、重覆過多糾結的地板動作,削減了意境的營造,但是兩位舞者演出動人,仍然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欲語還羞、纏綿激情的情境。

鐘豆豆爲多檔電視劇設計戲服的豐富經驗,爲這一段舞蹈設計輕薄透光的白色服裝,替該舞增添不少浪漫氣息。整支舞作美中不足之處,是當潘莉君拉下懸掛於上方蘊含多層意義的紅綢時,舞台燈光收得過早,造成舞作沒有完整的情緒交代與收場。

空間處理條理清晰

相較於《夢引》對故事情境輾轉鋪陳的編排方式,《女兒紅》在訊息傳遞上就顯得簡潔直接。詹佳惠將生活情感還原成抽象的舞蹈動作,並以特定的肢體符號建構出主要舞句,再將此舞句重新支解、重組,加入新的動作語彙,形成新的架構及舞句。舞蹈經由節奏與方向的變換、舞者人數的增減,以及音樂風格的轉換,營造出獨舞、男女與女女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群舞等不同風貌的肢體。編舞者在群舞編排上,動作流暢,不論在力量及速度的經營,或是在流動行進、隊形空間的處理上,條理清晰,頗具巧思。四片活動景片的使用,豐富了舞作的想像空間,同時也強化了舞台的進出動線。舞者遊走滑移其間,構成一幅幅美麗動感的肢體畫作。

「女兒紅」是台北民族舞團繼「非常民族,另類舞蹈」之後,相隔四年所推出非民族舞蹈類的年度公演。此次演出就節目規畫部分而言,藝術總監兼編舞者胡民山以女性化觀點作爲三支舞作的創作主體,不論在宣傳焦點或是整體規畫上算是成功的,但是就整晚演出節奏而言,則嫌緩慢沉悶,如能在步調掌控上更精簡凝練,可預期演出將更爲精采。就編舞者及主舞者而言,這群擁有碩士高學歷的「成熟」舞者,在體力與身體技巧掌控上,難免無法與年輕力盛的群舞者相提並論,但是在情緒與氣氛的醞釀、肢體收放之間所呈現的張力與表情,是年輕舞者所望塵莫及的。

 

文字|張永煜  美國德州克利斯汀大學舞蹈藝術碩士、台灣警察專科學校藝術課程講師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