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酒廠、藝文特區,到今天正式成為「華山創意園區」,走過九十年的歲月,華山這塊場域將蛻變成為眾人競飆創意的擂台。新任擂台主、遠流出版社創辦人暨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豪邁邀約:「我在執導一齣酷華山大戲,把自己定位成製片或導演,歡迎各界一起來此飆創意。」
凌晨五點,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帶著數位相機,咔擦咔擦地拍著華山在曙光之中的剪影,天亮之後,他得意地向同仁們展示成果:「你看,華山,從黑夜到黎明!」這一句話,似乎也宣示了華山另一個創意時代的來臨!
未來華山不但經營品牌也經營故事
由遠流出版公司、國賓大飯店和仲觀設計顧問公司組成的「台灣文創聯盟」,取得「華山創意園區ROT案」未來十五年的經營權,並且成立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由王榮文出任董事長,在十一月六日與文建會完成簽約,接手華山未來的發展主導權。「我在執導一齣酷華山大戲,把自己定位成製片或導演,歡迎各界一起來此飆創意。」王榮文如此形容即將起航的台灣第一個文創產業旗艦基地。
「未來華山賣的就是創意!不但經營品牌,也經營故事。」王榮文說,每個城市、國家都有自己寫故事和說故事的方式,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花了八年時間規畫建造的「淡路夢舞台」,後來以舉辦「淡路花卉博覽會」,向世人展現「從百年樹木到百花齊放」的理想。韓國政府在仁寺洞規畫一條街,成為文創產業的大舞台;波士頓昆西市場、東京自由之丘、上海新天地、北京的798……都是因為創造了一個氛圍獨特的文化園區,而有了說不完的故事。
從酒廠到文創基地,王榮文說,兩岸對於古蹟活化這件事,「台灣叫得兇,大陸做得快」,現在應是「起而行」的階段,台灣起步已經晚了,不應再遲疑,唯有整合所有的社會資源,才能迎頭趕上世界潮流。王榮文說,他和他的團隊絕對有信心,也有能力,寫下讓人驕傲和感動的故事,就像宜蘭童玩節和花蓮石雕藝術節一樣。華山以其地利之便,把台灣最在地的文化資源作最富創意的展現,不但要成為「台灣的華山」,還要感動老外,「讓世界看見台灣」。
文創未來明星的「孵夢基地」
華山園區佔地3.5公頃,既有舊廠區加上增建區及新建區,可使用室內總面積約為六千多坪,另有3.5公頃代管的綠地,預計明年五月開幕,依約至少完成50%的園區開發,估計全部開發完成約需兩年到兩年半。王榮文說,華山有四大目標,首先,它是文創國貿時代的「世貿中心」,建構文創成果展現、交流和交易的場域。此外,它也是文創未來明星的「孵夢基地」,培育創意人才,作為築夢和圓夢的實驗場。它更是文創空間形塑的「未來櫥窗」,作為“The Best of Taiwan”的舞台,展現台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創意成果。最後,華山要成為文創生活體驗的「休憩勝地」,是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和有得買的台北酷玩首選地。
未來的華山除了固定用途的場地,如會議、展覽和演出中心,藝文展演的舞台,還有文化創意產品發表會場,兒童創意體驗空間,文創品牌的概念店,及美食餐飲服務等。35%由台灣文創公司自營,65%招商進駐,在這裡可以看到領導流行的「文化時尚」,享受眼、耳、鼻、舌、身等各種體驗的「美感生活」,以及百年樹人、永續經營的「生態空間」,是生產、生活和生態並存的環境。
為了讓這齣大戲能順利開演,王榮文就像所有的創作者一般,腦袋裡充滿了點子,例如把新建的一千三百坪將規劃為Home & Living生活型態館;看到難看的高鐵排氣孔,就想辦一個裝置藝術比賽;看到鍋爐室,就想到安藤忠雄為司馬遼太郎設計的二層書房,也希望在華山設計一個書的博物館……為此,他與台灣文創公司團隊最近已密集接觸產業界及文創、設計界,希望為華山引進最合適的進駐成員,並將於近期內成立基金會,結富扶才、以藝領企,來培育和投資有才華有潛力的明日之星。
藝企相挺,創意擂台來競飆
「政府投資三億不夠,起碼要三十億才行!」一位老華山人這麼說。事實上,遠流集團為了這齣華山大戲,也投下不少資金,大家都很關心它的成敗。王榮文說,參與華山ROT競標,不代表遠流要跨界發展。出版業本來就是文創產業極為重要的一項,遠流成立卅二年來,從圖書、雜誌到數位出版全方位布局,在展現文化創意上已實驗過各種可能,累積出版了五千多種圖書,曾經合作的海內外作家近一萬人,是一個結合社會菁英、中堅力量和普羅大眾的重要平台,而現在正是將這些蓄積的能量發揮出來的時候,歡迎有錢、有閒和有心的個人、企業和組織,一起來經營華山,守護華山。
王榮文認為,經營華山,賺錢不該是唯一的想法。它是政府的地,有公共性,所以不能只考慮企業利益,而應著重公共需求。華山以前曾有許多歷史性的重要活動,但因為所有所有權問題,未被允許生根,現在,它們可以在此生根茁壯。「我想創造一個對的空間,透過此地展現台灣的生活水準,達到文化升級的目的,也作為政府和民間合作的永續典範。」
武俠小說大家金庸筆下的華山,是江湖英雄「比武論劍」的擂台。台灣的華山,是十三種文創產業高手「競飆創意」的舞台。華山最需要的是策展人、製作人,最有創意的人就能取得華山的空間使用權。王榮文說,未來的華山,終將成為一本大書、一個舞台、一種風景、一所學校,讓每個人找到最適合的角色,盡情書寫、表演、體驗和學習,在華山參與和完成集體創作,在這個時空留下美好的共同記憶。
九十載風華,從老酒廠到文創舞台
華山創意園區歷史說從頭
華山創意園區即是藝文人士口中的「華山特區」,座落於忠孝東路、八德路口及金山南、北路交叉口,佔地三萬二千多平方公尺,前身是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酒廠及部分捷運新生地。從酒廠演變為今日的藝術創意園區,竟也經過了九十多載光陰。
釀酒的年代
華 山園區前身為「台北酒廠」,創設於民國五年,日治時期原為民營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製清酒、蝴蝶蘭、人參酒;民國十一年,由日治政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收 買,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酒廠由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四年後又改 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
酒廠早年以樹薯為原料的「太白酒」成為一般民眾日常消費的最愛,大約從五十年代中期,米酒的產 量逐漸增加,並研發各種水果酒,開始了台北酒廠的黃金時代,甚至獲得「水果酒工廠」的稱號。而酒廠員工生活的勞動故事,也有七十多年的光景,酒廠員工和社 區住民長達數十年的生活記憶中,如煙囪的煤渣飛落身上,果酒禮堂播放電影,酒廠全家老小一同加班生產的酒製品等種種事蹟,在空間中印下酒廠「以廠為家」的 痕跡。
隨著經濟發展,位於市內鬧區的第一酒廠,因地價昂貴,加上製酒所產生的水污染問題難以克服,公賣局遂配合台北市都市計畫,於台北縣林 口購地設置新廠。民國七十六年酒廠遷至林口,台北酒廠正式結束,酒廠用地也因而荒置。民國八十一年,立法院曾圈定「華山特區」為新立法院用址,但因遷址興 建費用龐大而作罷。
藝術新風景
民國八十六年,藝術家們發現了這塊仍保有過去空間記憶的空 間,非常適合更生為一個真正與城市生活結合的多元藝文展演場所。於是他們組成「華山藝文特區促進會」,不斷透過遊行、展演、連署、拜訪民意代表,並向省、 市各機關遞交陳情書,開始爭取這塊閒置的公有地,希望不僅提供戲劇、美術、舞蹈、音樂、電影等展演,並且足夠舉辦各項國際性大型藝文活動,配合整個特區腹 地,成為一個全民共享文化活動的重要基地。
民國八十八年,公賣局將舊酒廠委託省文化處代管,省文化處再委託由促進會改組的「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經營。台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此後,空間有了新記憶,也有了新的擁有者。
精 省後,華山轉由文建會經管,九十二年底委由「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除原有前衛藝術展演外,並引入設計、流行音樂等活動,華山的能量逐 漸累積,原有的空間規模漸感不足,且有多棟建物老舊危險。文建會便於隔年進行短期修繕及長期拓展計畫,經過一年封園全面整修後,結合了舊廠區及公園區的 「華山文化園區」,於九十四年底重新開園,先行提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
民國九十六年,由遠流出版公司、國賓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和仲 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所組成的「台灣文創聯盟」,取得「華山創意園區ROT案」未來十五年的經營權,將華山定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這是結合 企業與文化創業的園區,除了有展覽、設計、藝術外,還規劃餐飲、商場、劇場等場所,預計九十七年五月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