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編舞家堤爾希.貝結合影像與舞蹈、闡述創作者焦慮的舞作《焦慮日記》,將與台灣舞者合作演出。在人選上,堤爾希.貝總是會給大家一個驚喜;他表示將與代表舞蹈界新能量的創意新星合作,他不希望以作品原有的架構去限制舞者的表現,在保留舞者個人的肢體特質為前提下,讓雙方以舞蹈語彙去對話、呼應甚至是對峙。
舞蹈春天—提爾希.貝《焦慮日記》
5/22~24 19:30
5/25 14:30
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法國編舞家堤爾希.貝(Thierry Baë),在舞蹈世界中默默耕耘了多年之後,於二○○六年以《焦慮日記》Journal d'inquiétude 一夕成名;甚至,出乎意料地登上亞維農藝術節正式節目舞台。他在越洋電話的另一端促狹地說:「天啊,如果一切發生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真的會樂瘋了……不過,當你四十多歲時去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成績,反倒有種道不盡的百感交集。」
舞出編舞家的創作焦慮
在這部私密的創作日記裡,堤爾希.貝分別用舞蹈與影像記錄舞者生存的內在焦慮。首先,以他的獨舞為作品開場:舞台上的堤爾希.貝受制於意識呢喃的拉扯,肢體擺動間幽幽地乘載著無以名狀的重量感,身體的直覺消弭在每個動作的銜接切換。我們在他的演出中看到藝術家因為疾病與年齡增長等原因,開始擔憂起創作之路的未來。於是,在第二階段的影片記錄中,他渴望突破困境而急切又倉皇地奔走著;為求爭取機會,隨口宣稱將與舞蹈界明星合作,讓自己陷入了真實與謊言交錯的窘境。「我們要去面對的所有問題,永遠處在一種混合糾結的狀態,於是我試著與之共存,企圖以認真但幽默的態度去面對。」堤爾希.貝這樣解釋作品裡不斷出現的內在衝突與矛盾。
為什麼會選擇在舞蹈中結合影像與戲劇?「以戲劇手法去詮釋一位年華老去又健康堪憂的舞者時,我會用比較寫實又輕盈的角度切入;觀眾透過這些具體的元素,一下子就被吸入主角的內心世界。至於影像這個媒材,一方面因為我是電影迷,想透過鏡頭向電影致敬,而數位影像是當代社會普遍又樸實不昂貴的記錄媒介,很適合日記的形式。」如果說堤爾希.貝的舞蹈形式彷彿輕輕掐撫在脖子上的手,讓人在微微的壓力下感受到每一個動作牽引出的呼吸起伏與深層騷動;與這種張力與重量相比,影像與戲劇的部分反而被賦予著不可承受之輕的質地。擺盪在輕盈或深沈、現實與虛構、親密又疏離的邊界上,堤爾希.貝拿捏著各種元素的不同特色,巧妙地劃開藝術家創作之路的歷程,讓觀眾看到他承受著來自內在精神與外在環境的各種考驗。
將與台灣的舞蹈新星共舞
作品最後,則是堤爾希.貝與台灣舞蹈家合作的段落,我們終於會知道與他合作的舞蹈明日之星究竟是誰,或者,是誰終結化解了這場持續的焦慮。與台灣舞者合作時,堤爾希.貝不希望以作品原有的架構去限制舞者的表現,在保留舞者個人的肢體特質為前提下,讓雙方以舞蹈語彙去對話、呼應甚至是對峙。與法國版端出資深天王天后有所不同的是,台灣版的舞者比較年輕,屬於舞蹈界的新能量。「我知道將要合作的台灣舞者,都是目前舞蹈界年輕新秀中最富有創意或相當傑出知名的藝術家。非常能契合台灣版那個想倚賴明日之星來振奮創作力量的消沈編舞家。」
走過《焦慮日記》的他,以謹慎又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未來的創作之路,「如果說所謂的成名,能夠為我帶來什麼好處的話,就是讓我能夠與更多的觀眾接觸;最重要的是,可以和許多熱愛舞蹈的藝術家合作。」二○○六年夏末,堤爾希.貝接受亞維農藝術節的引薦,來台灣拍攝新作《堤爾希.貝不見了》Thierry Baë a disparu 的部分影片,種下與台灣藝術家合作的契機。「我非常期待這次的交流,在超越所謂文化交流的框架外,去欣賞藝術家們在舞蹈上的個人特質與能量。」他興奮地說,「尤其是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台灣舞者可以承接西方當代舞蹈的精髓,我也早就沈浸在亞洲文化的深刻之中,許多人身上都融合了各種文化的影響,培塑出屬於個人的心靈風景。」保留著法國版的原始結構與精神,他腦海裡已鋪陳好台灣版《焦慮日記》的劇情發展,預計抵台後隨即與藝術家開始拍攝工作與舞蹈排練。他另外也談到,「如果說藝術領域裡台法有何差別之處,應該是台灣在制度上對藝術家來說仍舊有所限制。法國藝術家在過去得到的資源真的相對豐富。」
好奇台灣觀眾將有的觀舞反應
《焦慮日記》自二○○五年開始不斷地巡迴後,大家總是十分好奇每一場的演出,堤爾希.貝究竟會與哪一位藝術家合作,而他每次幾乎都把驚喜藏得很好。在法國的演出時有編舞家瑪蒂爾德.莫妮葉(Mathilde Monnier)、喬瑟夫.納許(Josef Naji)或者是法國布列塔尼舞蹈中心負責人兼編舞家凱薩琳.笛芙賀(Catherine Diverrès)等人的參與;於是,這次來台將與哪些藝術家合作,非常令人期待。除了和台灣舞者合作的部分外,「我很好奇的是台灣觀眾的反應,比如說,我到義大利演出時,發現那裡的觀眾沒有被這件作品完全吸引,反應比較平淡;但是在倫敦表演時,獲得熱烈的鼓勵,有許多觀眾與評論都說他們深深地被感動,在作品裡看到了生命中挫敗與成功之間非常弔詭的關係。所以,我很想知道台灣觀眾將會如何看待這件作品。」堤爾希.貝將重新沈澱再出發,絕對焦慮地舞出一段出其不意的藝術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