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從左到右依序為:平背曼陀林(美式)、巴洛克曼陀林(仿古樂器)、德國式曼陀林 (義大利製造仿德國琴)、Embergher古董琴(三大名琴之一)、Calace古董琴(三大名琴之一)、現代曼陀林 (日本洛和手工琴)、曼陀拉 (日本洛和手工琴)
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關於曼陀林的天才十問

曼陀林姓「林」嗎?它跟曼陀珠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各國的曼陀林長得都不太一樣?

曼陀林長得好像吉他,它也可以用來彈搖滾樂曲嗎?

來自以色列的曼陀林演奏家艾維.艾維塔(Avi Avital)將於「2012臺灣國際藝術節」演出,趁此機會,讓我們來認識這個造型古典又可愛的樂器吧!

曼陀林姓「林」嗎?它跟曼陀珠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各國的曼陀林長得都不太一樣?

曼陀林長得好像吉他,它也可以用來彈搖滾樂曲嗎?

來自以色列的曼陀林演奏家艾維.艾維塔(Avi Avital)將於「2012臺灣國際藝術節」演出,趁此機會,讓我們來認識這個造型古典又可愛的樂器吧!

2012TIFA-《艾維.艾維塔曼陀林音樂會》

2/24~25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天才班導師  陳雅慧

天才班班長  柯喬齡

  1. 曼陀林聽起來好像姓「林」的外國人喔,是誰幫它取的名字呀?它究竟從哪兒來的啊?

曼陀林發源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在十八世紀時,它是人們唱情歌的最佳伴奏樂器。它是由歐洲魯特琴於十七、八世紀(巴洛克時期)演進而成的,而魯特家族隨著旅行至各地發展成不同的樣貌,比如說到了中國就演變成琵琶,到印度則為西塔琴(Sitar)。巴洛克時代曼陀林有兩種,除了八條弦外,還有十二條弦的,製琴師米拉契將原本用羊腸弦製的八條弦琴,改良成現代的曼陀林。

曼陀林的名字源自義大利文中「杏仁」(mandorla),因為琴身的背部隆起的半圓形就像個杏仁果實。不過,不論是曼陀「林」還是曼陀「鈴」都是指同一種樂器。雖然曼陀「鈴」好像比較可愛,但是可能被誤認為鈴鐺家族,於是許多翻譯採用曼陀「林」,看起來也比較正式。

現在最流行彈奏曼陀林的地方是日本,有一部分原因是一九二五年左右,義大利曼陀林音樂家也是製琴家族的R. Calace,遠渡重洋至日本推廣曼陀林,並在昭和天皇面前演奏曼陀林,深受天皇喜愛,從那時候起,曼陀林就在日本流行起來。隨著日本殖民台灣,日本人也將它帶來,或有些留學日本的台灣作曲家把它帶回,因此台灣在日治時期也短暫流行過曼陀林,但日本人走了,它也跟著沒落了。

 

  1. 曼陀林(Mandolin)、曼陀拉(Mandola)、北京官話(Mandarin)、駝鈴、曼陀珠……這些名詞聽起來好像,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

曼陀林和小提琴一樣,為了豐富整個樂團,有一系列的家族,高音、中音、低音。高音樂器就是曼陀林,等同小提琴的地位;而曼陀拉就等於是中提琴,是中音樂器;大曼陀林(mandoloncello)則等同於大提琴的地位,另有複五弦樂器,稱為「曲調詩琴」(Liuto cantabile),一般我們看到的曼陀林家族都是複四弦樂器,一共有八條弦,兩兩一對,然而曲調詩琴則有十條弦,讓這樂器能演奏更多獨奏技巧性的樂曲;另外還有低音曼陀林(Mandolone),可是目前台灣沒有這項樂器,所以合奏時通常由低音大提琴代替。曼陀林樂團會用到的通常就是這四種。不過,也有一種比低音曼陀林更大的琴,一般稱為曼陀貝斯(Mando Bass),演奏它的人跟低音大提琴一樣是站著彈,並且用手撥弦,不用撥片。但是現在樂團已經很少用。在義大利目前大約也只剩下三個樂團還有在使用。

至於Mandarin(北京官話)和曼陀林只是讀音相似而已,駝鈴是鈴鐺吧,曼陀珠好像是一種糖果,這些只是念起來很像,但它們通通和曼陀林沒有關係!

 

  1. 為什麼各國的曼陀林看起來都不太一樣?

因為曼陀林傳到不同的國家就產生變體了,像墨西哥的曼陀林比較大,形狀就像像洋蔥;而德國的曼陀林沒有腰身,聲音比較低沉、渾圓、悶厚,彈法也有點差異。義大利的琴身型則比較纖細,聲音較亮、較清脆。台灣的曼陀林主要來自義大利,曼陀林身高大約是四十公分,曼陀拉約為五十公分,低音曼陀林則約為六十公分,它的家族隨著聲音由高到低,外型會愈來愈大。

曼陀林是複弦樂器,大部分為八條弦,由四對金屬製琴弦組成,每對由兩條音高一致的弦組成,分別是G(sol)、D(re)、A(la)、E(mi)四個音,音域和小提琴一樣多達四個八度。彈奏時,要使用專用的小撥片,右手使用撥片撥弦,並且要同時撥動兩條弦,左手按弦時也要兩條一起按。

兩條弦的共振和單弦樂器的聲音與共鳴不同,這就是它的特色。通常我們看到的曼陀林樂譜,就是兩條弦都要一起彈,然而現代的作品,有時候會特別在譜上面註明只要彈一條弦,不過那種狀況很少。

 

  1. 曼陀林長得好像吉他,可以用它來彈搖滾嗎?曼陀林可以彈〈少女的祈禱〉或是〈大黃蜂〉嗎?

曼陀林幾乎什麼樂曲都可以彈,可以彈古典的,也可以彈很流行的樂曲。曼陀林傳到美國、加拿大一帶,甚至演變成一種與吉他相像的平背曼陀林,演奏的樂曲則大部分為爵士藍調風格。二○○九年我到歐洲參加大師班時,課程不只古典、爵士,甚至還教如吉他般刷和弦那種比較搖滾的彈法。所以,曼陀林可以彈〈少女的祈禱〉也可以彈〈大黃蜂〉,曲風非常多元。

另外,曼陀林不但可以和西洋樂器合奏,也能與國樂合作,演出效果也蠻好的。而且在日本也常常可以聽到曼陀林和古箏搭在一起,因為它的聲音聽起來很溫和,個人特性不至於太強,所以跟任何樂器搭配應該都沒有問題。

 

  1. 我怎麼在交響樂團中找不到曼陀林這項樂器?

交響樂團裡,曼陀林並不是常客。一般而言,曼陀林通常以二重奏或四重奏的方式出現,如果編制稍大一點的話,就是加入低音大提琴,若再更大一點就加入打擊樂器及管樂。除了和自己的家族之外,曼陀林也會和鋼琴、管樂、提琴等樂器合作喔,在德國有更多不同的組合,譬如與聲樂或大鍵琴合奏。

然而,以日本Amedeo曼陀林樂團為例,樂團編制很大,約有一百五十個人,所以他們直接改編交響曲給曼陀林樂團彈奏,就像管絃樂團一樣演奏交響曲。一般交響樂團鮮少用到曼陀林,不過音樂家馬勒寫的交響曲《大地之歌》,就有曼陀林演奏的部分;莫札特所譜的歌劇《唐.喬凡尼》中,也有一段需要由曼陀林彈奏。

 

  1. 吉他有電吉他,曼陀林也有「電」曼陀林嗎?

有的,有電的曼陀林是平背曼陀林,像電吉他一樣要插電。應該是從美國、加拿大一帶傳來的,因為他們那邊彈比較多的搖滾樂曲,所以在流行音樂界比較普遍被使用,但是台灣還是不多見。電曼陀林和一般的曼陀林,差別主要是在於聲音變得更大,室內演出並不一定要用到電曼陀林,只有到如演唱會般的大型戶外場地演奏時,才需要使用電曼陀林,讓音樂可以更大聲傳得更遠。

 

  1. 學曼陀林會不會很難?樂器會不會很貴?

不會,曼陀林入門蠻快的,幾乎沒什麼限制。因為曼陀林的指板上有小提琴上所沒有的琴格(金屬細條),因此初學者只要把位置記對了就好了,不用顧慮音準,也就是五音不全、沒有音感的人都可以學!而且曼陀林很輕很小,所以想學這項樂器的人也不必然要有一雙大手。以台北曼陀林樂團為例,曼陀林的學生,從有七、八十歲的阿嬤、阿公到幼稚園的孩童都有,可見它是個蠻容易上手的樂器。

至於貴不貴?應該算有一點,練習琴價錢約台幣一萬多元,可能和它的普及程度不夠高有關,由於產量少所以價格比較高。曼陀林在歐洲通常都是訂作的,一般職業演奏家都會用使用訂作琴,日本也是。日本的曼陀林分成六、七個等級,最貴的約四十萬台幣,最便宜的則七、八萬台幣。有些演奏家會瘋狂地蒐集古董曼陀林,就我所知,現在最貴一把為兩百多萬,被收藏在奇美博物館。

 

  1. 聽說,其實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都聽到曼陀林的美妙聲音?

沒錯!不論是電影或是電視劇,曼陀林都有現身。舉幾個例來說,例如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戰地情人》,據說他為了在劇中露一手,還特別去學曼陀林呢;《教父》裡其中幾首的配樂是以曼陀林為主角;《海上鋼琴師》中曼陀林的聲音也響起過,更在劇中的樂器行現身;日本電影《塵封筆記本》的女主角參加曼陀林社,也演奏了曼陀林。另外,韓劇《宮》也出現了平背的曼陀林。

此外,以〈望春風〉等歌走紅的日治時期作曲家鄧雨賢,去日本留學時學會彈曼陀林,所以他作曲時都是邊彈奏曼陀林,邊想新的旋律,他的成名曲都是這樣完成的。而現在台灣正在製作紀念他的電視劇《歌謠風華30》,之後也可在這部電視劇中瞧見曼陀林。

 

  1. 台灣有什麼曼陀林的愛樂團體或樂團嗎?哪些學校有教曼陀林?

日本有將近一千多個曼陀林團體;韓國的曼陀林團也比台灣還多,而且每年都會舉辦曼陀林音樂節,但是台灣的曼陀林風氣是近年來才慢慢開始流行。曼陀林的團體在台灣以南部居多,因為台南奇美文化基金會不斷推廣曼陀林,因此台南有奇美曼陀林樂團、台南YMCA曼陀林等十多個樂團。北部卻只有台北曼陀林樂團,不過從○七年開始到現在,每年都會邀請國外的演奏家或團體來演出與交流。

至於大專院校,成功大學裡有曼陀林樂團,臺北藝術大學及實踐大學音樂系有曼陀林的選修課,臺南藝術大學也有曼陀林相關課程。

 

  1. 有名的曼陀林曲子有哪些?

有蠻多的,只是在台灣比較不容易找到錄音。比較有名的就是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C大調曼陀林協奏曲》跟《雙曼陀林協奏曲》。莫札特的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場景中有首著名的詠歎調〈快來到窗前吧Deh vienni alla finestra〉常被稱作〈唐喬望尼小夜曲〉,就是以曼陀林伴奏。韓德爾的《亞歷山大.巴盧斯》Alexander Balus《嫉妒的情人》L’Amantjaloux、威爾第的歌劇《奧泰羅》、荀貝格的《小夜曲》Serenake、斯特拉溫斯基《競賽》Agon、貝多芬《給曼陀林及鋼琴的變奏曲》Various Sonatas for Mandolin and Piano等等,都可以聽到曼陀林的優美琴聲。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跨界三重奏來台演出

艾維.艾維塔  曼陀林的新境界

曼陀林,這個民間音樂中的古老樂器,常給人一種甜美、輕快的感受,尤其在戲劇演出中常被用作歌唱示愛的伴奏樂器,因此又增添了它浪漫的情調。然而曼陀林到了艾維.艾維塔(Avi Avital)的手中,卻煥然一新、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色彩。

「曼陀林居然可以達到無法想像的地步!」以色列《哈雷茲日報Haaretz Daily以如此高度的讚賞來定義艾維.艾維塔。不僅如此,《紐約時報》更曾讚譽艾維.艾維塔的琴聲「獨特而敏銳的演奏!」出生於一九七八年的他來自以色列,畢業於耶路撒冷音樂學院後,前往義大利帕多瓦音樂學院(Conservatorio Cesare Pollini di Padova)深造。懷著好奇心和實驗精神,他將曼陀林提升成像小提琴一樣獨奏的地位,以萬花筒般千變萬化的音色和高超的技巧,成功贏得樂壇的矚目。

他的演出遍及世界,和許多大型管絃樂團如以色列愛樂、國立拉脫維亞交響樂團、柏林交響樂團合作,也與名指揮賽門.拉圖爵士(Sir Simon Rattle)等人同台。獲獎無數外,二○一○年他更與紐約大都會室內樂團合作,以一首以色列作曲家多爾曼(Avner Dorman)的《曼陀林協奏曲》的錄音獲得了葛萊美「最佳古典樂器獨奏」提名,成為首位以曼陀林被提名的獨奏家。

此次來台,他將與紐約手風琴演奏家烏黎.夏爾林(Uri Sharlin),以及曾參與馬友友「絲路計畫」的打擊樂手尚恩.夏那漢(Shane Shanahan)組成跨界三重奏。而同樣來自以色列的單簧管演奏家基拉.哈雷爾(Gilad Harel)則將以特別嘉賓的身分加入陣容。演出的曲目有他們最拿手的克萊梅民謠(Klezmer)、熱情的巴爾幹民俗音樂及爵士風格的原創作品,濃厚的東歐風格,將帶來一種全新的聆聽經驗。(李秋玫)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