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為什麼是京劇「四大名旦」之首? 他在京劇藝術上有哪些創新? 他又有哪些精采劇碼?還有哪些傳人? 五月份,梅蘭芳之子、公認的梅派藝術嫡傳人梅葆玖,將率領「梅蘭芳京劇團」來台,與在台的梅派弟子魏海敏,展演梅蘭芳的經典劇碼。趁此機會,也讓我們來一探梅派藝術的內涵,為何能屹立菊壇不搖?
梅葆玖&魏海敏—遇見百年梅派
5/26~28 19:30 5/28~29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1.我們常聽說京劇演員是屬於「X派」,或什麼劇碼是「X派戲」,為什麼京劇會有這些流派啊?
京劇自清朝乾隆年間「徽班進京」以來,歷經百餘年的發展,由於擅於吸收、勇於創造,慢慢形成中國第一大劇種。在京劇發展過程中,因為生、旦、淨、丑各行當表演藝術家的激烈競爭,於是產生了百家爭鳴的各種流派,而京劇又是以演員為中心的表演藝術,因此京劇的流派都是以演員的名字命名,例如四大名旦的梅、程、尚、荀,四大鬚生的余、馬、言、譚等。京劇藝術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流派藝術的發展史,因為流派的出現,才使得京劇產生豐富多元的藝術表現。京劇各行當的流派眾多,在鼎盛時期多達卅幾個。流派的形成都是演員本身繼承前輩的表演技藝,經過廣泛的學習,並融合自己本身的性格愛好,條件特徵,藝術修養與審美見解,依此創造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表演方式、手段和劇目,經過舞台上頻繁的演出實踐,得到觀眾的肯定與歡迎,才逐漸產生統一的、可以流傳的藝術風格。
2.說起京劇都會提到梅蘭芳,他是怎麼成名的?又如何創造了梅派藝術呢?
梅蘭芳生於一八九四年,出身旦角世家,祖父梅巧玲卅餘歲掌管四喜班,是重要的戲曲名伶「同光十三絕」之一,與當時備受慈禧寵幸的老生譚鑫培交情匪淺。
梅蘭芳父親早逝,他與母親寄居在伯父梅雨田家,梅雨田是譚鑫培的琴師,因此他居住的地方可說是京劇名伶匯聚,讓他從小耳濡目染。梅蘭芳師承吳菱仙、陳德霖、王瑤卿,通過前輩藝人的基礎上,走出創新道路,表演上將青衣、花旦、刀馬旦的精髓融匯貫通,開創了花衫的新行當,並創作了一批唱功、作功和舞蹈並重的戲。
在舞台上,梅蘭芳得貴人相助,伶界大王譚鑫培對他的力捧,武生楊小樓、老生余叔岩、王鳳卿的同台搭擋,相互提攜,更使得他名氣見漲,演技更加成熟出色。此外,梅蘭芳還廣泛結交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識分子,如馮耿光、李釋戡、吳震修、齊如山、趙叔雍、許姬傳及葉恭綽等,組成了「梅黨」,為梅蘭芳的戲提供意見。這樣一批知識分子組成的智囊團,成為了梅蘭芳走向成功的堅實後盾。
3.「四大名旦」的封號是怎麼來的?梅蘭芳又何以為四大名旦之首?
一九二七年,北京《順天時報》發起評選中國首屆旦角名伶的競演活動,首重京劇革新風氣,包括劇本新、演員表演新、舞台佈局新,一時群芳競秀,票選結果由梅蘭芳《太真外傳》、尚小雲《摩登伽女》、程硯秋《紅拂傳》、荀慧生《丹青引》拔得頭籌,從此誕生了中國京劇史上獨一無二的「四大名旦」。其中,梅蘭芳其人俊美文雅,唱做雍容典麗,大大提升了旦角在戲曲舞台上的地位。而程硯秋因倒嗓的緣故,反而發展出一種幽咽淒清、若斷若續的唱腔,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多是貞烈幽靜的悲劇人物。荀慧生刻畫人物極盡嫵媚多姿,善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形成嬌柔婉約的唱腔和輕盈爽脆的口白,使觀眾趨之若鶩。尚小雲則反其道而行,他的幼功紮實,因此勇於文戲武唱,而他的角色尤不乏巾幗英雄、女中豪傑。當時梨園界的「通天教主」王瑤卿有一句概括形容四大名旦的話:「梅蘭芳的樣,程硯秋的唱,尚小雲的棒,荀慧生的浪。」程的唱腔、尚的武功、荀的表演是他們最突出的特徵,而梅蘭芳的「樣」並不僅僅指他的扮相、外貌,而是一種整體觀感,所以居首。
4.梅蘭芳這麼厲害,那所謂梅派的唱腔念白有什麼特色呢?
由於梅蘭芳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俱備,所以音色極其純淨飽滿,唱工始終保持平靜從容的氣度,不用花俏的顫音、滑音或怪腔,乍聽之下平淡無奇,卻是深沉含蓄、動人心弦。梅派唱腔特色基本上是從傳統唱法中來,但又無一腔照搬傳統,而是以自己的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將其化為具有從容含蓄的梅派韻味,旋律優美、順暢流利,可以說既無腔不新,又無腔不似舊。
在每一齣戲中,梅蘭芳都會結合表達人物感情和劇情內容的需求,設計出大量新腔,無論是柔曼婉轉之音或昂揚激越之曲,都力求於揉化無痕,為角色量身打造。梅派的念白富於情感,而且將京白、韻白等提煉為藝術化的生活語言,不會有無刻意做作的感覺,且處處顧及人物身分和劇情,並與身、手、步法、面部表情融為一體,特別是在他排演時裝新戲中,台詞均是白話,創造了很多不同於傳統劇中的緩慢念法。
5.在身段做功上,梅蘭芳又有哪些何創新的地方?
梅蘭芳在身段和做功上的大膽創造,是將崑、京、舞、武合而為一。他借重崑曲歌舞並重的表演形式,將大量舞蹈化動作,在符合人物及劇情的前題下,融入京劇表演中,如《長坂坡》的跑箭、《汾河灣》的進窯、《御碑亭》的滑步及《攀江兵》等,都是在王瑤卿的基礎上,揉進崑曲表演的身段。又如《宇宙峰》裡脫繡鞋的蹲身做工,以及擺擺搖的身段,就是出自崑曲《南柯記》中〈瑤台〉的身段。《生死恨》在從尼姑庵逃走時,有一個滑步,那臂上搭的包袱眼看落到台上,忽然挺身突起大轉身舞姿,就是取自崑曲折子〈思凡〉的身段。
從舞姿身段上看,那腰肢步伐之美,略有相似,而神韻意境運用的都各有所異。在舞蹈場面上,例如《天女散花》中的綢舞、《太真外傳》中的盤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等,均達到了美輪美奐的境地。甚至武打場面,也是以乾淨、準確、漂亮為主,發展舞多武少的打法,和傳統的武旦、刀馬旦不同。
6.在京劇音樂的變革上,梅蘭芳有什麼貢獻?
原本京劇的場面(樂隊)沒有簡稱京二胡的京劇二胡這種樂器,直到一九二四年,才由梅蘭芳與琴師王少卿仿民樂二胡創造出京劇二胡這種樂器,搭配京劇胡琴(京胡)演奏。起初,梅蘭芳為了使劇中人物的演唱能起到烘雲托月的效果,經過與琴師徐蘭沅、王少卿共同研究,在文場中加進了二胡伴奏,增強、豐厚了樂音,這一創舉影響深遠,最早只用於梅蘭芳劇團的演出伴奏,後來成為青衣行當的伴奏樂器,逐漸又擴展到小生等各行當,現在已經是京劇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樂器了。此外,梅蘭芳也很重視唱腔的動作,除了繼承傳統的唱腔外,還在古裝戲與傳統劇目編制過大量新穎的、在藝術上具有獨特個性的唱腔。某些罕用的傳統唱腔板式,如「反四平」等,經過梅蘭芳的創新,在舞台廣為流行。
7.哇!真想馬上來看一看,那麼,梅派有哪些經典戲碼咧?
梅蘭芳一生演出的戲碼,有創編的時裝新戲,如《孽海波瀾》、《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有古裝新戲,如《牢獄鴛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和歷史新劇等,有記載的達一百七、八十齣。
演出的角色從上古到近代,從天上到人間,各種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有取材時事,也有將文學名著改編上演,其中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代表劇目有《太真外傳》、《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宇宙鋒》、《女起解》、《水鬥斷橋》、《奇雙會》、《廉錦楓》、《天女散花》、《木蘭從軍》、《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掛帥 》等。崑曲有《思凡》、《喬醋》、《鬧學》、《遊園驚夢》等。
8.聽說梅蘭芳曾多次率團出國演出,那他對西方的表演藝術也有產生影響嗎?
梅蘭芳是第一個把中國戲劇介紹給世界劇壇的戲劇家,京劇也是外國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早在一九一九年,梅蘭芳就把京劇介紹到了日本。一九三○年,他又到美國訪問演出,並在美國獲得了文學博士的榮譽學位。
一九三五年他出訪前蘇聯,在那裡與另外兩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蘇俄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國的布萊希特進行了交流。布萊希特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的演出,第一次親歷中國的傳統戲劇。舞台上沒有任何佈景,全靠動作、表情和音樂來演繹故事。這次的觀賞經驗大大啟發了布萊希特,使他完成了〈中國表演藝術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完善了他的史詩劇理論。
9.梅派傳人有哪些呢?
梅蘭芳的學生共有一百多位,著名梅派傳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閣、李勝素,台灣則有魏海敏等。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梅蘭芳的幼子梅葆玖。他十歲開始學藝,十三歲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啟蒙教師是前輩旦角王瑤卿的侄子王幼卿,武功教師是陶玉芝,崑曲教師是朱傳茗,後又師從朱琴心學習花旦。梅葆玖接受其父在藝術上的教誨和指導,神韻、唱功、表演風格都繼承梅派精髓,深得其父真傳。目前七十七歲的他,擔任梅蘭芳京劇團團長,傳承梅派藝術。他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就梅派藝術的弘揚來講,梅葆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身為京劇界幾乎是碩果僅存的乾旦(男旦),其地位和影響力在傳統戲曲界舉足輕重。
10.過去四大名旦皆為乾旦,如今戲曲舞台上乾旦後繼無人,相較於女演員,男演員飾演旦角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特色與差異呢?
由於時代背景,戲曲中的旦角在初創時就是由男演員來表現的,因此,無論唱腔、服裝,還是音域都力求寫意,都是按男演員的生理特點來塑造的。此後,雖逐漸有了女演員飾演的旦角,但仍承襲了男演員假聲演唱的方法,並沒有創造出一種符合女演員自身生理特點的發聲方法。男演員飾演旦角的優勢,除了嗓子寬、底氣足,品味起來更加味道十足。,從身材講,男演員也更加修長,更符合古典女子亭亭玉立的淑女審美標準。此外,男演員自身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的體力好,藝術生命力也更長,五、六十歲仍保持藝術青春的現象並不少見。同時,由於性別的差異,男演員若想在旦角領域有所建樹,除先天條件外,還需付出超人的努力,認真執著也是他們具有紮實基本功的首要原因。目前京劇界已少有男性唱旦角的現象,像是梅葆玖門下只有一名半路出家的乾旦胡文閣,只能說是歷史的過程。
遇見百年梅派 再現乾旦風華
梅葆玖與魏海敏 師徒同台粉墨登場
電影《梅蘭芳》掀起京劇熱潮,也讓梅派藝術再度受到注目,今年七十七歲的京劇名旦梅蘭芳么子梅葆玖,將率梅蘭芳京劇團來台,與台灣的梅派傳人魏海敏共同演出。這是梅葆玖繼一九九六年來台演出《龍女牧羊》後,暌違十八年,再次粉墨登場。
魏 海敏表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開創梅派「乾旦藝術」在廿世紀的風華,其子梅葆玖十歲登台,為梅派現世上唯一嫡傳人,也是少數碩果僅存的乾旦。 他的音色、相貌、表演風格皆與父親相似,被視為最能掌握梅派精髓的戲曲表演家。當年她海光劇校畢業,在香港初次看到梅葆玖和童芷苓演出,深受感動,為了親 炙大師,學習梅派藝術,她一九九一年親赴北京拜梅葆玖為師,還被海光劇隊記了一個大過。
對一般演員來說,七十七歲還想唱京劇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何況是乾旦。魏海敏指出,大概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時不能唱戲,讓梅葆玖封嗓十多年,至今仍保有好嗓音,且音準極佳。
「遇 見百年梅派」演出,共排出四天五場劇目,第一天的《紅鬃烈馬》是骨子老戲,坐科入門必學,由梅葆玖與魏海敏師徒共飾王寶釧一角。第二天的《太真外傳》是當 年四大名旦票選時,梅蘭芳所推出的奪魁大戲,充分展現他的京劇創新精神,由張馨月、尚偉、胡文閣、姜亦珊、魏海敏五位梅派弟子共同飾演楊玉環。第三天下午 場精選五個梅派折子戲〈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抗金兵〉、〈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捧印〉、晚上則排出喜劇《鳳還巢》,梅葆玖與弟子輪演程雪娥 一角。最後一天的清唱會,梅派經典唱段盡出,將讓戲迷一飽耳福。(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