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推「藝術基地計畫」 期待成為藝術花圃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

【台灣】

兩廳院推「藝術基地計畫」 期待成為藝術花圃

國家兩廳院因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立,今年首度以「藝術基地計畫」開放徵選駐館藝術家,已於上月底截止報名,徵選結果將於本月底揭曉,並於明年1月正式進駐。

「藝術基地計畫」瞄準青年藝術家,每年將提供上限兩名、25至40歲,從事表演藝術相關工作,且曾公開發表至少三個以上售票演出的創作者,提供排練場地、行政資源與創作經費至多60萬元,以實驗演出場館的可能性,讓劇場不只是一個空房子,而可以成為培育人才的園圃。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說:「過去我們找節目來演出像是去花市切花,把已經開得茂盛美好的花呈現給觀眾,但現在我們要種花了。」

這不是兩廳院第一次提供平台,從1988年開跑的「實驗劇展」,2003年更名為「新點子」劇展、舞展,2008年與國藝會共同啟動「新人新視野」專案,提供年輕創作者發表平台與創作資源,但有別於過往的發表平台投資作品的生產,「藝術基地計畫」投資的是藝術家,從「切花」到「種花」,拉長時間軸,積極建立場館與藝術家的關係,企圖成為創作者的後援,除了讓作品有充裕的時間醞釀成型外,也期待人才就像一顆未知的種子,未來有足夠的空間長出各種讓人驚異的東西。

但這個立意良好,強調放慢速度,不急著速食的人才培育計畫,除了創作資金與排練場地提供,另一個重要變數則是時間。李惠美承諾,她擔任兩廳院總監期間內,這個計畫都會持續進行。

而藝術家駐館期限最長兩年,期間內需交出表演藝術作品,類別不限,版權等同兩廳院委託製作。

淡水「雲門劇場」落成  展開40年營運

雲門舞集淡水新家「雲門劇場」於上月落成,行政團隊預計明年1月完成進駐,並將於4月以雲門2「春鬥2015」正式啟動劇場,將營運占地1.5公頃的淡水文化藝術教育中心40年。林懷民說,這份託付「溫暖而沉重」,但「我們希望成為台灣社會一棵有用的樹。」

劇場建築由台灣建築師黃聲遠打造,以一貫尊重在地的特質,維持原中央廣播電台舊房舍的建築本體,於後方山坳建造劇場本體,除了行政辦公室、技術工作坊外,也包含4個表演場地(450席的大劇場、150席小劇場、可容1500人的戶外劇場與兩個可改裝為小劇場的排練室),值得一提的是,大劇場的規模相仿於國家戲劇院,未來除了雲門自家演出外,也歡迎其他團隊申請進駐,而園區前方開放的草坪與戶外空間,也隨時提供民眾前往貼近天團的練功場。

(以上訊息由張慧慧整理)

【國際】

倫敦金士頓大學明年初將舉辦波蘭評論家楊.科特百年研討會

2015年是知名波蘭劇評家楊.科特(Jan Kott)誕生一百周年,也是他的名著《我們的同代人莎士比亞》Shakespeare Our Contemporary英譯本出版5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波蘭評論家對莎士比亞劇場演出與研究的影響,倫敦金士頓大學(Kingstone Universuty)將於2015年2月19日,在玫瑰劇院舉辦名為「我們的同代人楊.科特:脈絡傳承與新視角」(Jan Kott Our Contemporary: Contexts, Legacies, New Perspectives)的紀念研討會,廣邀學術界、創作者與評論家,一同探討楊.科特的學術貢獻。此外研討會還會搭配波蘭山羊劇團在的拜特西藝術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er)演出。

1965年,《我們的同代人莎士比亞》從波蘭文翻成英文出版,彼得.布魯克則為本書作序。楊.科特在這本書中,將他的鐵幕經驗與當時流行的荒謬劇,拿來重新詮釋莎士比亞,說明莎士比亞劇本如何能引發當代人時代經驗的共鳴,之後對莎劇演出新方向,引發莫大影響。這次的研討會,希望能全面評價楊.科特在戲劇評論上的貢獻,包括他對葛羅托斯基、希臘悲劇、東方劇場、現代主義、政治等的觀察。相關演講名單則將於12月8日公布。(耿一偉)

法國「諾曼第藝術節」首演現場  抗議明年被迫停辦

法國「諾曼第藝術節」(Automne de Normandie)於11月12日於首府魯昂(Rouen)正式展開。在開幕的首演當晚,於演出正式開演前10分鐘,所有藝術節工作人員,站上劇院的舞台,向觀眾宣讀了雨果關於文化的宣言,在這份寫於十九世紀的文章中,雨果強調為了省小錢而犧牲文化,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這項抗議舉動引發了現場觀眾的熱烈鼓掌,而一切的起因,在於當地議會以預算不足的理由,砍掉藝術節來年30%的預算,並要求這個藝術節停辦,未來與作家節結合起來,於2016年舉辦另一結合藝術節與作家節的新活動。

對主辦單位來說,這項朗讀宣言的活動,與其說是像官方抗議,更不如說是向現場觀眾說明「諾曼第藝術節」對該區域的重要性。創立於2006年,諾曼第藝術節今年已是第九屆,藝術節是諾曼第省唯一的藝術節,所以活動雖然都在魯昂主辦,但主辦單位也提供看戲巴士,讓偏遠地區的觀眾方面看戲,2014年的節目相當精采,包括平田織佐、羅伯.威爾森與楊.法布爾等人作品,活動時間是到12月9日。更多活動詳情請上官網automne-en-normandie.com/ (耿一偉)

縱橫好萊塢與百老匯  《畢業生》名導麥克.尼可斯辭世

美國猶太裔劇場和電影導演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1931.11.6~2014.11.19),是少數在百老匯和好萊塢兩個舞台之間來去自如的導演,已於11月19日辭世,享年83歲。他一共拿過9座東尼獎最佳導演(8齣舞台劇,1齣音樂劇),與最佳舞台劇與音樂劇各一座。同時將許多舞台劇搬上大銀幕,1966年將愛德華.阿爾比的舞台劇《誰怕吳爾芙》改編成同名電影,台灣譯為《靈慾春宵》,獲得奧斯卡大滿貫十三項提名,奪獎五項。1967年以《畢業生》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2001年將東尼獎得獎劇本《心靈病房》搬上大銀幕。2003年更將東尼.庫許納1993年獲得普立茲、東尼獎的《美國天使》,忠於原著拍成六小時的影集,也獲得金球與艾美獎。2004年將1997年Patrick Marber的劇本《偷情》改拍成電影版本,讓演出過原舞台劇的演員克里夫.歐文拿下奧斯卡男配角獎。(田國平)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