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國家歌劇院(郭苓玉 繪圖)
特別企畫 Feature 涵洞中,與美相遇—臺中國家歌劇院正式揭幕/建築巡禮

世界建築競技場 大師美學在台中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正式落成,即將揭幕啟用,讓台中市「再」添一座指標性建築!其實,台中值得建築迷關注的大師級建築還真不少,除了東海大學校園內由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外,台中還有不少精采地標值得造訪,在此特地介紹五處,讓你一覽大師美學、品味其中巧思!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正式落成,即將揭幕啟用,讓台中市「再」添一座指標性建築!其實,台中值得建築迷關注的大師級建築還真不少,除了東海大學校園內由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外,台中還有不少精采地標值得造訪,在此特地介紹五處,讓你一覽大師美學、品味其中巧思!

臺中國家歌劇院/伊東豊雄

一九四一年生於韓國首爾的伊東豊雄,求學執業至今都以東京為根據地,他的建築語彙從風中的葉、流動的水、血管的脈動……近年的作品的「衍生式格子系統」(註1)有別於一般現代建築強調均質的格子系統,而以無組織的構造,有時甚至是扭曲的,形塑出如臺中國家歌劇院內部沒有任何銳角的結構,與方正的鋁板、玻璃帷幕外觀形成極大的反差,伊東豊雄以人體為喻,解釋這棟內部曲折與外部相連的奇妙建築。

他曾在一次訪談中分析當代身體的兩種型態——原始的、自然的身體/電子的、虛擬的身體——並將之作為其設計思考之源:「我認為建築應該像人類的身體一樣,跟自然之流與電子之流都有所關連。」(註2)

若說其生涯轉捩之作的「仙台媒體中心」是兩者的交界之所,嘗試將連接內外如自然身體的「管」與樓板結合,臺中國家歌劇院則近乎偏執地將管彼此交疊,以五十八個曲牆單元結構組合,打造出讓人如行走於人體體腔內的不規則連續性空間,「我不僅只是要創造出一棟融入都市涵構的建築,而是打算讓這些管狀的建築空間和都市同化,成為都市中的都市,建築於是與都市完全融溶在一起。」(註3)

台中國家歌劇院能否與七期重劃區的豪華通天大廈同化,大概還需要些時間驗證,但它試圖與步入其中的觀眾們同化的企圖不言而喻,走在特殊的曲牆結構打造的建築奇觀中,在各形各狀的洞窟中移動別有一番奇特的身體感知。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這棟共有兩千零七席的大劇院、七百九十六席的中劇院、兩百席的小劇場及連接小劇場的小型戶外劇場空間,另有餐飲空間與空中花園,占地共57,685平方公尺的歌劇院尺幅不小,卻是標榜低耗能的綠建築,智慧型冷幅射地坪讓一樓大廳離地面兩百公尺的範圍內都保持適宜的溫度,卻又不會讓能通透到天頂的結構耗費太多電能。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

位於台中亞洲大學內的現代美術館室內面積一千兩百四十四坪,二○○七年進行設計,二○一三年完工,包含九個展間、咖啡館、販售空間、演講廳、會議室等,作為台灣首座安藤忠雄作品,該館雖小但精緻,且安藤素樸兼具力道的建築標誌一樣也沒少,他以錯落交疊的三個正三角形為主要結構,「雖然這是極度單純並帶有象徵意味的造形,但是由於在立體向度的位移與重疊,複雜多樣的空間序列及場景就能自然產生變化。」安藤忠雄曾這樣說道。(註4)

拳擊手出身,自學建築的「野武士」安藤忠雄與伊東豊雄同年出生於大阪,但與東大菁英教育背景的伊東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他在一九七九年以「住吉的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院的年度大獎,自此以光滑如絲緞的清水混凝土材質、簡潔的純粹幾何造形結構、利用光影創造繁複多變的空間等手法嶄露頭角,此後便以這種強烈的簽名式「日本味」風格一劍走江湖,橫掃全球建築迷。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是安藤以三角形作為建築結構的首度嘗試,不僅建築外觀,連鋼架都有別於一般建築的直立柱式,而以V型作為支撐,近乎固執地不斷重複三角結構,並在天頂仿羅馬萬神殿在三角形的交疊處預留了被暱稱為「神聖空間」的透光屋頂,天光打下,藝術殿堂不在展間,而在每個引進光與風等自然抽象元素的轉角,安藤忠雄將偶像柯比意(Le Corbusier)「只追求光線也能產生建築」(註5)的教誨發揮得淋漓盡致。

臺中綠美圖/妹島和世&西沢立衛SANAA

原名為「台中城市文化館」的台中綠美圖,座落於水湳經貿園區北端,由日本的妹島和世和西沢立衛的SANAA(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與台灣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在二○一三年共同獲得國際競圖首獎,結合了市立圖書館總館、市立美術館,目前仍在規劃中,預計於二○二○年啟用。

作為伊東豊雄嫡系的妹島和世(她曾在一九八一年進入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六年),伊東早期的「風之變樣體」輕構築、模糊內外界限的建築思想對她影響極深。媒材的選用向來是妹島和世回應地方風土的方式,她慣常以玻璃、細柱、鋁板、混凝土牆,呈現出一種輕透、柔軟、流動、反重力的漂浮質感回應不同的都市紋理。

這個以八個或圓或方高度十二公尺到四十八公尺不等,水平連接組成的古怪量體——台中綠美圖,以輕鋁材質包裹,纖細的半透明感穿透建築內外,妹島和世在二○一四年秋以「環境與建築」為題,來台演講時提到因劉培森提醒台中氣候的炎熱,使得「遮蔽空間」非常重要,「遮蔽空間若是創造在較寒冷的歐洲或緯度較高的地方,當地人也無法享受所謂『遮蔽的樂趣』。但是在日照強、氣候炎熱的地區,反而可以透過遮蔽系統進到室內,在這個慢慢移動的行進過程,會有個連續性的空間序列,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挑戰。」(註6)

進一步來說,妹島和世作品的流動感不僅來自於建築體本身的結構,也在於她思考使用者的空間體驗,將建築體與戶外環境連成一氣,從中拓展日常空間使用的風景。另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知名的資深策展人長谷川祐子亦作為博物館的國際顧問,參與台中綠美圖的規劃。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潘冀

甫獲二○一六年國家文藝獎的潘冀,執業四十餘年,除了是台灣最早涉獵科技廠房設計的建築師外,也有許多大型公共空間的設計作品,位於台中南區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便是其一。(註7)

該館採自由立面的曲線外觀設計,靈感源於貫穿台中市區的柳川、綠川,以「莫比烏斯環」與「克萊茵瓶」之無限延展的形體為設計聯想,象徵知識與人流的匯聚,並以鵝卵石組成外牆,大面積的天窗與水平帶狀窗引入自然光,如河床折射陽光,以減少人工照明。

知識向大眾開放,大眾朝知識匯流,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流體建築型態是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意象。問題在於流體並不容易,姑且不論台中國家歌劇院讓營建單位吃足了苦頭,花了十年才完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也為了實現立面自由形狀的彎曲表層及樹幹狀的梁柱,採用了3D立體設計與現場實體模型,打造出這樣一座自由伸展的有機建築,不僅沒有一片玻璃的大小形狀是重複的,自由曲線的骨架也是靠土法煉鋼式的一段一段銜接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台灣首座以數位文獻典藏與媒體傳播為主的圖書館,因應科技載具的普遍和閱讀習慣的改變,館方在與數位結合上有許多創新巧思,目前約有十九萬冊的館藏電子書,每本書有三本授權館藏,讀者可透過電子書服務平台線上借閱,相當便利。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廖偉立

生於苗栗的廖偉​​立,自二○一一年於台中成立Ambi Studio(立建築工作所)後,不僅在全台有精采的公共建築、美術館作品,比如台南南瀛天文星象館、雲林勞工育樂中心,與今年剛開幕的南投毓繡美術館等,也因為他的信仰背景,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與宗教建築相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的首座教堂建築——台中基督救恩之光教會。

救恩之光教會保持廖偉立作品一貫多元素交會的特質,不僅有受日式極簡風格影響下的清水模外觀,還有乍看之下格格不入的鈦金屬圓弧形的屋頂,這是阮慶岳評為「混建築」的廖偉立對台灣鐵皮屋頂文化作的回應。

此外,曾自言「如果沒有信仰,就無法做建築」的廖偉立,也善於將《聖經》經文融入設計概念之中,他以諾亞方舟為設計原型,主要量體以清水模的厚牆包覆,切割為左右兩個空間,左為「感性空間」,包括會堂、教室、辦公室;右為「理性空間」,電梯、樓梯、廁所、管線等功能性的設施都裝置於此,兩棟以七座橋相連,創造出曖昧、鬆散的空間,讓使用者停留。此外,採用大量的強化玻璃作為窗戶、欄杆和廊道地板,其強烈的透光性,也讓建築物自然地貼近周邊都市紋理。 

小提醒:若讀者想參觀該建築,請務必電話預約。

註:

1. 伊東豊雄建築塾,《伊東豊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田園城市,2009。

2. 羅蘭.哈根伯格,《職業/建築家:20位日本建築家側訪》,田園城市,2009,頁118。

3. 謝宗哲,《美聲涵洞:臺中國家歌劇院應許未來》,天下,2014,頁35。

4. 劉育東著,楊麗玲採訪整理,《十年苦鬥:亞洲大學安藤忠雄的美術館》,天下,2013,頁8。

5. 安藤忠雄,《建築家安藤忠雄》,商周,2009,頁89。

6. 黃毓瑩,〈4個關鍵字:流動、飄浮、透明、去物質化,讓你更深入看懂妹島和世的建築!(下篇)〉,MOT TIMES,2014.10.31。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682&type=1

7. 潘冀執業生涯設計的圖書館,除了2012年落成啟用的國立台中公共資訊圖書館外,還包括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1 9 8 5)、海洋大學總圖書館(1 9 9 0)、彰化師範大學總圖書館(1993) 、中正大學總圖書館(1994)、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圖書資訊大樓(2014)等。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