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當下的精采 如何成為未來能量?

近來我的臉書同溫層中,最多人分享的除了疫情之外,就是又有哪個演出要在線上播出的訊息了,這也是在這段非常時期中,表演藝術愛好者望梅止渴的唯一選擇。但即使是像曾在電視台工作過的我,面對螢幕觀看劇場演出或音樂會時,卻總是仍難以忘情於那觀、演共處一室,兩者在同一個時空之中的現場共感與交流。但面對疫情,各大場館、團隊卻也目前也只能徒嘆無奈,先以此作為因應之道。

可是若以正面的角度切入,其實古典的表演藝術,面對一日千里的新科技挑戰,本就不是現在才發生,只是這場疫情將它更突顯出來,加速了劇場要面對未來的事實:藝術家、團隊、場館應怎麼思考表演藝術影像的創作與典藏?記錄的當下,是否就應思考未來的保存與運用的可能,是當下的推廣?未來的教育?還是歷史的見證?抑或是另一種創作形式?於是在本期的雜誌中,我們就在這不得不與表演藝術線上有約的困頓時刻,為大家爬梳留住精采當下時的更多思考。但無論如何,我仍相信,經過這段人人須保持距離的「間隔」時期,未來大家也會更珍惜劇場中「共同在場」的相聚時光。也因為如此,本期雜誌的封面很素,黑白的,唯有wifi圖示還亮著,暗示著劇場現在的處境,與我們的心情。但我們決不放棄,在蒼白的書封下,除了有「表演藝術線上有約」專題外,也製做了「幕後的幕後-創作,然後生活」的專題,與讀者一同窺探,創作者的背後,究竟花了多少看不見的努力~

仍不可輕忽的是,病毒的威脅還在,目前尚未停歇的新冠肺炎仍持續席捲,使得全球表演藝術界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針對其所造成的衝擊,日前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也在董事長朱宗慶「振興不能等到疫情結束才來啟動,否則只會拖延復甦的速度!」的理念下,更進一步以「特別方案2.0」加強力道振興藝文,期為台灣表演藝術的創作「儲備未來」。國表藝以「及時」、「溝通」、「同理心」為原則,列出了「六大驅動方針」,包含:對於延期節目投入重製經費,協助重新上檔演出;擴大孵育計畫、擴充展演計畫活動;提前啟動委製、展開製作研發;推出劇場技術認證機制、偕同參與劇場設備維護;啟動網路劇場播映製作、開發線上展演新形式,並研議推動線上收費機制;規劃疫情緩解後之相關戶外演出活動……等。

此外,兩廳院售票系統也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開啟群眾支持的可能性,邀請觀眾將原本購票但卻因節目取消而退還的款項,轉而捐贈給表演藝術團隊,讓各團隊有機會能獲得政府紓困方案外,得到更多的協助與支持。盼能盡量減少台灣表演藝術界在這次的疫情衝擊下所受的損傷,持續累積能量,期待在黑暗過後,加速藝文產業復甦的力道。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