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彬自2007年與同班同學成立「四把椅子劇團」,即擔任主創者與藝術總監至今,並維持穩定的創作頻率。在導演的角色裡,他不炫技,讓編劇與演員被看見,使每部作品都綻放屬於它的光芒。特別是2021年兩部獨角戲作品《愛在年老色衰前》、《好事清單》叫好又叫座,於回響下陸續重製,可見許哲彬已是實力受到肯定、且後勢看漲的創作者。因此,也讓人期待許哲彬在導演角色的持續詮釋裡,提煉戲劇文本與創作關係的轉化,帶給台灣劇場創作與市場更多可能。
注目焦點一:
歷來執導作品的選材與詮釋,打破文化轉譯與台灣原創、通俗娛樂與嚴肅議題的邊界,如:團團圓圓系列製作、《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服妖之鑑》、《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等,既掌握不同的觀眾取向,也力求戲劇文本的深化,以期連結台灣文化與當代社會。作品所獲回響,除驗證許哲彬的精準眼光,以及精湛掌握能力,更呈現出以文本為核心的「新寫實」美學實驗,已獲肯定。
注目焦點二:
台灣劇場作品的重製/演往往可遇不可求,但許哲彬執導作品多半能擁有更長且持續轉化的演出生命,如《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從實驗劇場到劇院舞台,於不同劇場空間體現相異能量。2021年兩部作品中,與大慕影藝合作的《愛在年老色衰前》旋即在年末推出2.0版,同樣讓不同劇場空間的可能發酵,而《好事清單》也將於2022年初在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同步再製,足見作品的魅力與永續性。
注目焦點三:
以「集體性」為創作宗旨,許哲彬重新界定「導演」作為主導者、旁觀者或陪伴者的角色。過去作品將編劇簡莉穎及演員謝盈萱、竺定誼、林家麒等人,置於舞台的耀眼之處。而2021年兩部獨角戲,更是拿捏導演於創作中若近似遠的合作距離,進一步突破我們對劇場創作與導演身分的認知,在開放、平等的共同創作裡,重新解構導演與其他夥伴的權力位置,並建立長期且穩固的信任關係。也成為疫情肆虐下,以小巧精緻、藝術與市場兼具的口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