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魯.瑪迪霖與路之.瑪迪霖 (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請回答,2021!(三) PAR People of the year

巴魯.瑪迪霖 路之.瑪迪霖

接軌排灣文化與當代劇場 開創獨特身體語彙

蒂摩爾古薪舞集(Tjimur Dance Theatre)以排灣族屏東的地磨兒部落(三地門鄉)為根據地,為台灣首支強調排灣族文化主體性的職業當代舞團。2006年由路之.瑪迪霖創立,2009年巴魯.瑪迪霖加入,除藝術成就外,亦以靈活、縝密的行政思維經營國內外網絡。這對姊弟各有專長,前者專司推動舞團各項計畫,後者擔任主要編創。2021年,蒂摩爾迎向15周年,也讓人期待兩位深耕原鄉部落的雙總監,將如何持續拓展網絡,轉化其文化基因,演化出嶄新的排灣身體。

蒂摩爾古薪舞集(Tjimur Dance Theatre)以排灣族屏東的地磨兒部落(三地門鄉)為根據地,為台灣首支強調排灣族文化主體性的職業當代舞團。2006年由路之.瑪迪霖創立,2009年巴魯.瑪迪霖加入,除藝術成就外,亦以靈活、縝密的行政思維經營國內外網絡。這對姊弟各有專長,前者專司推動舞團各項計畫,後者擔任主要編創。2021年,蒂摩爾迎向15周年,也讓人期待兩位深耕原鄉部落的雙總監,將如何持續拓展網絡,轉化其文化基因,演化出嶄新的排灣身體。

注目焦點一:

深耕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地磨兒部落,並將觸角延伸至屏東偏鄉。舉辦多屆的「TJIMUR藝術生活節」2021年雖因疫情之故未能如期舉行,但仍邀請台灣創作者駐地創作(編舞家林文中於2019年駐地創作的《去排灣》已於2020年首演,2021年導演Baboo的駐地創作擬於2023年首演),持續開創排灣文化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除此之外,亦與屏東縣政府合作「猴DANCE舞蹈節」舉辦多項共融、接觸即興工作坊,並以「春落」推廣演出,進入屏東偏鄉小學,與約600名師生分享手語與舞蹈。

注目焦點二:

2011年正式轉型為職業舞團後,發展出獨特的身體訓練系統。從巴魯.瑪迪霖編創《Mananigai.勇士》(2010)開始,路之.瑪迪霖排除眾議,不畏部落耆老質疑聲浪,讓舞者不分男女學習勇士舞(註),並致力探索排灣族吟唱古謠時以歌入舞的呼吸法與四步舞等排灣族身體模組。十餘年來,透過密集的在地溝通,也讓部落中的傳統/當代對話成為可能。路之.瑪迪霖與巴魯.瑪迪霖對探究原生文化的必要性有警醒的自覺,從中鑽研出獨特的當代語彙,突破舞者使用身體慣性,也拓展了傳統在當代的可能。

注目焦點三:

由「義大利靜默藝術節」(Festival del Silenzio)委託創作的《kemeljang.知~所以?》,由巴魯.瑪迪霖編創,是台灣首支融入國際、義大利及台灣手語的作品,除了現場演出版本,亦與香港導演黎宇文發展為30分鐘的舞蹈影像短片。巴魯.瑪迪霖在本作中保留其標誌性的排灣族古謠、林班歌吟唱、四步舞等創作元素,融入手語,以非聽者的優美語法,回歸舞蹈的核心:身體作為語言。另一方面,聽障者獨特的語法,或許也形成聽人觀看作品時的解讀障礙,其張力也提醒著我們尊重各種群體的身體語言之獨特性。

註:勇士舞用於祭典,有其文化禁忌,其一為女子禁止跳勇士舞。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