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廷緒(吳柏源 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蹈創作者

林廷緒 透過舞蹈「成為一個人」

2024新點子實驗場 林廷緒《大吻琉璃》

2024/6/21~22  19:30

2024/6/22~23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我們在百餘年歷史的高雄三民區覆鼎金保安宮進行這場訪問。廟宇是林廷緒最熟悉的所在,從小在高雄大樹區竹腳厝的救護壇長大,主祀溫府千歲,曾祖父為其乩身,外公一脈則信奉道教祖師張天師。有別於姊姊對宗教毫無興趣,林廷緒則從小對此好奇,會去寺廟翻書讀神明的故事,「在廟裡讓我很放鬆」,即便長大離家到外地求學,到進入舞蹈界,林廷緒仍習慣有事沒事就到廟裡坐,思考、拍照、找靈感。

其舞蹈創作也圍繞民俗信仰開展:《一個不存在的身體》(2017)以乩身為題材;《八八》(2018)轉化莫拉克風災拔超法會,探觸亡者、靈魂與消逝;《金烏雲薦》(2019)考察神像雕刻,講述身體形態;《不存在的金烏》(2022)結合道教正一派。連續4支舞作關於信仰的精神世界後,他往個人內在精神面挖掘:《在山海來去》(2022)源自林廷緒當下的身心耗損,作品回應現代人普遍心中的鬱,同年再以《採身》重新回頭找「人的身分」。

不同階段對生命的疑惑、體悟與追尋反映在作品中,林廷緒透過舞蹈創作為自己解答。以「精神性」為內核,不同主題轉化出形貌各異的身體故事,「我的每一支舞,身體的編排、使用、動能與詮釋都是很不一樣的。」作品經常被認為差異度大,「因為我不是在建立身體系統,我是在找不一樣的,透過舞者的身體動作、透過創作,結合不同藝術家,運用音樂、空間設計來營造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在劇場裡轉化不同人群的精神性。」

林廷緒(吳柏源 攝)
廣告圖片

《大吻琉璃》以「勞動」貫穿舞者與勞工

2022年《在山海來去》創作期間,「舞者」與「勞工」之關聯在林廷緒心裡萌芽:皆為大量身體勞動者,有沒有可能透過當代舞蹈轉化演繹?也是這年,北漂10年的他決定回家。父親是從事寺廟屋瓦施作的琉璃瓦工,小時候也曾跟著爸爸看過屋頂粗胚,或許是家鄉的風土催化,以及過往創作能量的積累,某一刻林廷緒突然接通:這個關於身體勞動的連結應該聚焦在琉璃瓦工。

「《大吻琉璃》回到我生命跟父親的一個連結,我覺得很奇妙。」因為好像早該有所關聯,但林廷緒過去從沒這樣想過,畢竟琉璃瓦工和當代舞蹈根本是兩個世界,直到他以「勞動」融會貫通,兩者皆以身體的勞損換取職涯,「感覺又回到了我的創作屬性,這個精神性突然鮮明了出來。」

去年開始《大吻琉璃》的創作研發,林廷緒帶著團隊一起造訪父親工班工作現場,包含覆鼎金保安宮與台南、嘉義等地廟宇。今年1月,林廷緒的團隊多了一位影像導演黃嘉文,一同前往彰化二林的關公廟記錄、訪談工班作業;此為整體計畫的第2階段,這部紀錄片尚在後製中。第3階段,即今年6月新點子實驗場《大吻琉璃》60分鐘長篇舞作發表;最後,林廷緒預計整合身體展演、聲音、音樂、裝置與影像等媒介,以展覽形式呈現。這是林廷緒第一次對一個命題產生階段性,以不同藝術形式發展、詮釋的想法,也是製作群最龐大的一次,「《大吻琉璃》是我前面7、8年所有作品的總結。」它不僅總結了創作者的概念與技法,也串起那些偶然也必然的生命路徑。

林廷緒找來視覺藝術家黨若洪創作《大吻琉璃》主視覺,兩人在去年台新藝術獎講座相遇,畫家分享畫筆施力於畫布上,反作用力再回饋到握畫筆之手的體感,觸動了林廷緒,「他的形容好像我在排練場,我付諸我的想法,舞者用肢體展現我腦海所思。」畫家的畫筆和手之間,好比編創者與舞者的關係,這是林廷緒投身舞蹈後,重新對繪畫有感。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林廷緒(吳柏源 攝)

從運動員、美術班到舞者,透過創作「做一個人」

林廷緒高中就讀「北華岡、南中華」的中華藝術學校美術科,但畫畫只是單純興趣,術科程度相較同儕有著顯著落差,讓他備感壓力。其實林廷緒夢想成為一名運動員,「兒時我是在鄉野間不穿鞋,赤腳長大像野孩子的一個人」,天生好動,小學是巧固球校隊、長跑選手,國中練棒球,林廷緒笑說,「我本來不會碰藝術的啦!」但媽媽以他國三某次膝蓋受傷為由,兼之「體育沒出路」的刻板印象,阻止他報考體育班。

人生第一次進劇場,是去高雄文化中心看舞蹈科同學舞展,「哇,跳舞耶!」骨子裡的好動因子不曾消失,回頭馬上向家裡提出去舞蹈教室學習的要求。父母親學歷不高,但凡經濟許可,他們都願意盡力支持孩子學習,於是林廷緒在17歲開始學舞,之後進入臺灣體大舞蹈系。「大學前3年對我來講是辛苦的」,因為起步比別人晚,所以他非常認真,不僅從不翹課,空堂時還會去學弟妹的術科課練習,將舞蹈訓練塞滿每一天。

天生固執的他一旦起步,就不想放棄,漸漸在當代身體的訓練中得到滿足,跳舞過程燃燒汗水與體力,動作和動作、肢體和肢體間技法的使用,讓原生的「好動身體」開心施展。刻在基因裡的好動,造就他對世界的好奇,讓他從小用身體向外探索;如今林廷緒透過舞蹈創作和社會、他人產生連結與交流。

「大吻」是廟頂端兩側的神獸,位在廟最高的地方,既是琉璃瓦工高風險的工作場域,也指涉舞者在劇場追求的一種高度,亦象徵對人生的追求。《大吻琉璃》的舞者康書瑄說,這個作品讓她感覺更貼近「何謂做一個人」。林廷緒說,「琉璃瓦工在屋頂曝曬,在搬很重的瓦片,在好好做一個人。」林廷緒始終在意「藝術的公眾性」,反覆琢磨舞蹈被台灣社會需要的可能性在哪裡?他試著用自己擅長的藝術媒介,傳達基層群體的價值與內在幽微,藉由舞蹈創作的分享,讓不同群體有機會關照彼此,亦照看創作者自身的生命歷程。

林廷緒

秋杉所在藝術監督。創作關注於身體紀實,聚焦人文,以當代創作來展現舞蹈所存在的社會價值。於國內的展演作品從2019年至2023年間,兩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作品並曾獲4次提名。過去也積極參與國際表演藝術平台足跡至西班牙、南韓、日本、香港、中國、澳門等。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06/12 ~ 2024/09/12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