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聚焦創新與未來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年會重返台灣

文字|張震洲
攝影|Grace LinPaul Chao
官網限定報導  2024/09/04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年會開幕全體大合照,來自19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00位表演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 (Grace Lin、Paul Chao 攝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於9月4日至6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舉行,AAPPAC年會睽違12年再度回到台灣,以「小心間隙,挺進前行」(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為主題,聚焦探討全球表演藝術場館在傳統創新、在地連結、永續發展及AI技術等方面的挑戰與機會。

自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表演藝術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2024 AAPPAC年會首日,以台灣線上劇場的初探與個案研究出發,探討後疫情時代劇場的數位轉向。講者周慧玲教授以問卷調查和藝術家深度訪談的方式,研究歐洲、亞洲和美洲等11國、80多個線上戲劇節目,解析以雲端為基礎的數位表演模式,重新審視劇場藝術的核心精神──「現場性」和「共存性」,探討後疫情時代,不同形式的線上戲劇如何延續或翻新既有的戲劇產業結構和戲劇美學概念。

年會期間也規劃了二項系列活動,包括由AAPPAC大會籌劃的「新作探索(Connecting Series)」,及由台灣表演藝術團隊輪番登場的「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前者是為會員搭建一個尋求國際合作的平台,提供各國藝術家或團隊分享開發中的潛力新作提案;後者則讓來自各地的策展人透過濃縮的精華認識台灣的表演藝術脈動,在年會期間共有6場Showcase、共12組團隊的選粹呈現,包含近兩年造成劇場搶票熱潮的躍演《勸世三姊妹》、莎士比亞原著劇本經典改編的窮劇場《母親.李爾王》、2022年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及2023年臺北藝術節廣受好評的《夢廻春閨》,演出型態包含音樂劇、當代舞、傳統戲曲等。

而在年會的開閉幕演出,北藝中心也相當用心安排,其中,開幕表演由《桑布伊X布拉瑞揚舞團》擔綱,舞蹈空間舞團帶來的特別演出《碎月》,而閉幕演出則為臺北藝術節好評之作──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希望讓來自亞太各地的AAPPAC年會參與者藉此更能了解台灣表演藝術的多彩多姿與豐沛的創意。

年會期間的論壇將鎖定4大議題及一場專題演講進行交流,包含「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鄰里生活:文化場館正與社區共舞」、「恆長永續:天長地久是一個動詞」、「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

第一場對談「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由劇評汪俊彥主持,邀請台灣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及新加坡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共同探討傳統藝術如何在自身生命中發酵,與當代藝術結合,創造出不失本質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鄰里生活:文化場館與社區共舞」一場則邀請到全球文化區網絡協會(GCDN)總監Gregorio Lucena Scarpella,分享全球文化區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案例。GCDN致力於透過跨國界合作,推動城市文化發展,並與在地社區建立緊密連結。文化區的概念,是透過國際藝術交流,活絡城市經濟,同時保持對多元議題的包容性。另外還有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總裁Yvonne Tham及奇利瓦克文化中心執行總監Jean-Louis Bleau,分享其所在城市文化區的成功經驗。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在劇場藝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一場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透過多個實際案例,深入探討AI技術如何與舞蹈創作結合,並開啟舞者身體的新想像。如:台灣雲門舞集的《波》透過AI將舞者的身體數據化,並與舞者在舞台上即時互動,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Google藝術與文化專案經理 Pierre Caessa也將分享與英國編舞家Wayne McGregor共同合作開發出舞作《LIVING ARCHIVE》的創作歷程。此外,還有日本前衛藝術家梅田宏明分享其在高科技舞蹈領域的創新經驗,台灣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則分享如何將新媒體融入身體創作。

此次年會共有來自19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00位表演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包括AAPPAC會員、國內外藝文機構及表演團隊代表。參與的國家包含亞太地區國家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澳洲、紐西蘭;另外,也有非亞太地區的國家會員參與,像是美國、加拿大、瑞士、西班牙、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

AAPPAC年會相關資訊請詳見北藝中心官網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