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劇場界革命家米洛.勞《安蒂岡妮在亞馬遜》本週來台演出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4/10/18
跨越現實與劇場,以獨特美學挑動社會敏感神經的米洛.勞,本次將與巴西無地農民運動組織聯手,以錄像結合現場演出,將真實事件揉合希臘悲劇《安蒂岡妮》,控訴人類貪圖利潤、盲目、自負,最終釀成困境後與之對抗的過程。 (張震洲 攝)

現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的導演米洛.勞(Milo Rau),作品《重述:街角的兇殺案》(The Repetition Histoire(s) du théâtre (I))曾於2019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時造訪台灣,回響熱烈,今年的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再度邀訪到他的作品《安蒂岡妮在亞馬遜》(Antigone in the Amazon),米洛.勞也應邀首度訪台。《安蒂岡妮在亞馬遜》首演至今已巡迴至15個國家、28個城市,廣獲全球注目與讚譽,10月18日至20日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則為亞洲唯一巡演場次。

2024秋天藝術節 米洛.勞《安蒂岡妮在亞馬遜》

2024/10/18-19  19:30

2024/10/20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的存在是為了讓台灣看見世界,同時也讓世界看見台灣。看米洛.勞的作品就像走進另一個世界,和舞台上的演員產生共感,我想這就是劇場的力量。等我們回看過往,會知道我們對於未來世界的形塑,以及這個世代在努力的價值和記憶。歡迎大家本週進劇場,除了進到米洛.勞的世界,也進到我們應該給予更多關注的、那個被遺忘的世界。」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集結來自比利時和巴西社運人士、表演者和當地居民,將環境議題透過劇場語言推向全球。米洛・勞表示:「非常感謝兩廳院邀請,這是我首次來到台北,也是我們第80場演出,這個作品一路從歐洲、美國、澳洲,到這次首度踏足亞洲。過去幾天我也跟台灣的歷史學者、戲劇構作還有藝術家們見面,了解台灣也曾經經歷過這些戰爭和殖民反抗及民主化運動;因此,我覺得在許多層面上,這個故事都跟台灣本身的經歷相呼應。很高興和台灣觀眾分享這部作品,並一起探討藝術、政治與全球議題。」

2019年,米洛.勞受巴西無地農民運動組織(MST)邀請,深入了解當地土地抗爭運動後,創作出《安蒂岡妮在亞馬遜》。該作品以希臘悲劇中最著名也最常受到改編的《安蒂岡妮》為故事框架,舅舅克里昂國王基於「家國利益」不願讓安蒂岡妮的兄長得以安葬,致使家族和整個城邦陷入災禍。透過安蒂岡妮與克里昂的對立情節,隱喻傳統文明對抗現代資本主義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歌隊成員亦包含1996年巴西警察鎮壓無地農民大屠殺事件的倖存者,此舉更顯作品的特殊意義。為讓作品得以巡迴全球,不受地域界線干擾,特別將歌隊部分以錄像呈現,除展現巴西實景,更真實呈現西方歐洲與亞馬遜巴西之間的對話。舞台設計則以象徵抗爭的種植田地、屠殺現場的道路與雨林為背景,使觀眾更能深入感受作品的情感與震撼。

本次由巴西演員暨社運人士凱.薩拉(Kay Sara)飾演錄像中的安蒂岡妮,巴西知名原住民社運人士和哲學家艾爾頓.克雷納克(Ailton Krenak)也在演出中擔綱一角。凱.薩拉表示,她希望透過劇場展現原住民遭遇的真實問題。「雖然我無法代表所有原住民族,但我深知原住民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她強調,透過戲劇的呈現,比起抗爭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與關注。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團隊也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同步推動拯救亞馬遜的倡議活動。米洛.勞表示,這項計畫不僅包括戲劇演出,亦推出展覽、兩部音樂錄影帶,以及一部紀錄片,以多元面向持續提倡永續的農業生產。他進一步指出:「許多大型跨國企業打著『多元』和『永續』的口號,卻仍對環境和社會造成傷害。」他也強調,此作品所探討的議題適用於世界各地,包含少數族群對抗壓迫的真實情境,「相信觀眾在看完演出後,一定會發現台灣也有自己的安蒂岡妮!」他說道。

延伸閱讀

占領經典 再創現實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 反抗剝削全球的資本主義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