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財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二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沉靜幽緩的舞步,是無垢舞蹈劇場作品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這樣「向內看」的舞蹈精神,不止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學員一進入教室,就開始學著將腳步放輕放靜,從靜坐開始,體察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
焦點專題 Focus
神聖與俗常的再連結
觀眾席的燈光暗下,投射燈緩緩並深刻地聚在表演者的身上和舞台場景,這時,舞台上的某種神聖性和儀式感就自此展開,此間演出者的激昂或場面的壯闊,都是所有在場觀眾親眼所見。然而,這份當下得出的真實情感,或是這些場景鋪墊的所有心血,是否就隨著舞台而起、又隨著曲終人散而佚失了呢?表演藝術紀錄片今日在台灣的萌生與迸發,為我們俗常的生活場景中重現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沈緩流轉不斷 舞動一念悠長
《觀》的身體意象、肢體語彙與舞蹈時空之交錯 舞者以高、中、低的姿勢默默潛移於舞台上,由後向正前行的舞者往往默示一場儀式即將發生,舞台的正中間是儀式的主祭壇,當時空轉換時,在正中間的主祭者(演員)就往兩側退場,一場場交替的情境,象徵著世代、空間、氛圍、事件、情感與真幻的交錯。舞台上張立著層層疊疊的紗幕由上舞台瀑瀉而下,在燈影的投射下,幻化成各種自然景觀溪流、水波、卵石、高山、稻田。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汗水、淚水、鼻液交織的自我挑戰
無垢舞者的身心淬煉 在遙遠的深處,冥暗的舞台中央,若隱若現地浮現一行隊伍,如同在全「黑」的畫布上略施淡墨暈染的「白」色水墨畫。群隊中的女子全身抹白,朱紅花旦般的妝容點綴慘白的素顏,而男子則以赭紅塗滿全身,以銳利的線條勾勒出猙獰的表情;他們是來自另一空間的靈魂,隨著媽祖的腳步,隨著浪潮,以極度輕靈,極度悠緩的步履,一波波前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祭壇與舞台何干?
不同於《慶神醮》將台灣民間陣頭濃縮拼排,也不同於《九歌》融合遙想的文本與真實的事件,《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這個作品可說為台灣劇場在展演祭儀的實踐上,建立起一個獨特的範本。而林麗珍本人十年磨一劍的創作期程,不但迥異於大多創作者,更讓這支作品經由典範地位的建立,夾帶了些許神聖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翱翔的鷹 俯觀人性與自然
林麗珍從小生於基隆、長於基隆,而這北方港城正是老鷹的故鄉。林麗珍記得往年在港邊無意的觀望,只見老鷹在空中盤旋翱翔,偶有俯衝,復又振翅高飛,總是讓人莫名興奮,卻忽爾憂傷環境棲地的墾伐與失衡,讓鷹的族群漸漸消逝於海港的天空。有感於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日漸斷裂,林麗珍在新作《觀》裡,以蒼鷹為喻,進一步反思天地人和諧共處,甚至「超越」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雉翎、指套、百褶裙 古物提煉新創思
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向與儀式脫不了關係。《醮》取材自台灣文化的中元祭典,《花神祭》從傳統戲曲的流蘇髮線中挪取新形式,《觀》的主視覺則更進一步借鏡於老文化的服裝、編織、飾品等各色元素,在在證明了林麗珍的美學乃是以傳統為根源,而後尋找轉型、乃至脫胎昇華的契機。好比柳枝垂首,菩薩低眉,所觀望的都是孕養自身的土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必珠: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
曾是舞蹈空間舞團的資深團員,縱橫在實驗多元的現代舞創意中,蔡必珠卻在二○○○年選擇加入了舞蹈啟蒙師林麗珍的「無垢舞蹈劇場」,將原本挺直拔高的肢體轉換為扎根入地,身分從團員、執行秘書到總排練與首席女舞者,她傾聽團員的聲音,搭建起林麗珍與團員間的橋樑。在無垢跳舞,她學到了放鬆,平衡,不抗拒,與接納包容所發生的一切。她說,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