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金成財

發表文章 8 篇
  • 無垢身體訓練的基本練習。
    焦點專題 Focus 舞團開課之二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沉靜幽緩的舞步,是無垢舞蹈劇場作品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這樣「向內看」的舞蹈精神,不止體現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對外招生的肢體開發班。學員一進入教室,就開始學著將腳步放輕放靜,從靜坐開始,體察空氣的溫度、地板的質感、他人的狀態、微細的聲音,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一心專注於身體的過程,外物恍然卸淨,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是安住當下的練習。

    文字|孫得欽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 陳芯宜《行者》片中,將《醮》放在海邊演出。
    焦點專題 Focus

    神聖與俗常的再連結

    觀眾席的燈光暗下,投射燈緩緩並深刻地聚在表演者的身上和舞台場景,這時,舞台上的某種神聖性和儀式感就自此展開,此間演出者的激昂或場面的壯闊,都是所有在場觀眾親眼所見。然而,這份當下得出的真實情感,或是這些場景鋪墊的所有心血,是否就隨著舞台而起、又隨著曲終人散而佚失了呢?表演藝術紀錄片今日在台灣的萌生與迸發,為我們俗常的生活場景中重現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呢?

    文字|徐明瀚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
    特別企畫 Feature

    祭壇與舞台何干?

    不同於《慶神醮》將台灣民間陣頭濃縮拼排,也不同於《九歌》融合遙想的文本與真實的事件,《醮》具備一個完整結構,雖使用民間祭典為題但不僅於型態的採借,而是藉由提升祭儀的精神層次,敘說有關生命的註釋。這個作品可說為台灣劇場在展演祭儀的實踐上,建立起一個獨特的範本。而林麗珍本人十年磨一劍的創作期程,不但迥異於大多創作者,更讓這支作品經由典範地位的建立,夾帶了些許神聖感。

    文字|趙綺芳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林麗珍在新作《觀》裡頭,再次以蒼鷹為喻,進一步反思天地人和諧共處,甚至「超越」的可能。
    特別企畫 Feature

    翱翔的鷹 俯觀人性與自然

    林麗珍從小生於基隆、長於基隆,而這北方港城正是老鷹的故鄉。林麗珍記得往年在港邊無意的觀望,只見老鷹在空中盤旋翱翔,偶有俯衝,復又振翅高飛,總是讓人莫名興奮,卻忽爾憂傷環境棲地的墾伐與失衡,讓鷹的族群漸漸消逝於海港的天空。有感於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日漸斷裂,林麗珍在新作《觀》裡,以蒼鷹為喻,進一步反思天地人和諧共處,甚至「超越」的可能。

    文字|羅毓嘉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翎子在《觀》中,林麗珍取的則是它鬆柔的質地,舞者垂首低眉,眼尾妝顏的一勾、一撇,才這麼帶順了翎子,讓線條往上攀升。
    特別企畫 Feature

    雉翎、指套、百褶裙 古物提煉新創思

    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向與儀式脫不了關係。《醮》取材自台灣文化的中元祭典,《花神祭》從傳統戲曲的流蘇髮線中挪取新形式,《觀》的主視覺則更進一步借鏡於老文化的服裝、編織、飾品等各色元素,在在證明了林麗珍的美學乃是以傳統為根源,而後尋找轉型、乃至脫胎昇華的契機。好比柳枝垂首,菩薩低眉,所觀望的都是孕養自身的土地。

    文字|羅毓嘉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身為首席女舞者的蔡必珠,在無垢舞蹈劇場中的演出細膩優雅。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必珠: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

    曾是舞蹈空間舞團的資深團員,縱橫在實驗多元的現代舞創意中,蔡必珠卻在二○○○年選擇加入了舞蹈啟蒙師林麗珍的「無垢舞蹈劇場」,將原本挺直拔高的肢體轉換為扎根入地,身分從團員、執行秘書到總排練與首席女舞者,她傾聽團員的聲音,搭建起林麗珍與團員間的橋樑。在無垢跳舞,她學到了放鬆,平衡,不抗拒,與接納包容所發生的一切。她說,每一個身體訓練,都是在面對自己。

    文字|周倩漪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觀》中,女舞者的身體呈現出女性/母性的溫柔與悲憫,男舞者則具有男性的陽剛與威嚴。舞者吳明璟、李銘偉。
    特別企畫 Feature

    沈緩流轉不斷 舞動一念悠長

    《觀》的身體意象、肢體語彙與舞蹈時空之交錯 舞者以高、中、低的姿勢默默潛移於舞台上,由後向正前行的舞者往往默示一場儀式即將發生,舞台的正中間是儀式的主祭壇,當時空轉換時,在正中間的主祭者(演員)就往兩側退場,一場場交替的情境,象徵著世代、空間、氛圍、事件、情感與真幻的交錯。舞台上張立著層層疊疊的紗幕由上舞台瀑瀉而下,在燈影的投射下,幻化成各種自然景觀溪流、水波、卵石、高山、稻田。

    文字|江映碧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 「無垢身心覺察課程」中沒有繁複的動作組合,而是更多對身體肌肉細微的琢磨。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汗水、淚水、鼻液交織的自我挑戰

    無垢舞者的身心淬煉 在遙遠的深處,冥暗的舞台中央,若隱若現地浮現一行隊伍,如同在全「黑」的畫布上略施淡墨暈染的「白」色水墨畫。群隊中的女子全身抹白,朱紅花旦般的妝容點綴慘白的素顏,而男子則以赭紅塗滿全身,以銳利的線條勾勒出猙獰的表情;他們是來自另一空間的靈魂,隨著媽祖的腳步,隨著浪潮,以極度輕靈,極度悠緩的步履,一波波前進。

    文字|莫嵐蘭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文工作者的移居大冒險

    離開城市以後的我們,如今變得怎麼樣?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早一點知道就好了的返鄉/移居10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