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戲曲新訊
「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
辜振甫生前,最喜歡票演三國戲,尤其是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在他演來,尤是睿智風雅,氣定神閒。今年初,辜老辭世,一箱的戲服砌末,也是當年演出《借東風》、《空城記》、《捉放曹》等戲所遺存。為了感念他對京劇藝術的提倡,他一手創辦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特別推出「懷念的好老戲」追思辜老,而和他因戲結緣的文武名角李寶春,也將穿起辜老的私房戲服,扮演諸葛亮,再唱《借東風》。 「懷念的好老戲」排出的戲碼都是辜振甫生前曾演出或喜歡的,除了「群、借、華」(《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之外,還有《曹操與陳宮》、《將相和》、《辛安驛》、《挑滑車》等。基金會特別邀請大陸著名花臉尚長榮、名丑孫正陽、小生江其虎來台,兩岸名角聯合貼演,堪稱是當前兩岸三國戲的夢幻組合。值得一提的是,李寶春將在首演的「群、借、華」中一趕三,《群英會》先演魯肅、《借東風》再扮孔明、《華容道》又飾關公,展現個人拿手絕活。(廖俊逞) PAR 名詞解碼室 砌末:京劇後台術語,指演出使用的小道具。
-
戲劇新訊 皮藍.德婁的經典「鬼魅」
現身 南風劇團搬演《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六個劇中人宛若鬼魅現身劇場,尋求能搬演他們故事的劇場導演,訝然、請求、抗拒、驚恐,人人各說各話,卻讓狀況更加迷離,如入五里迷霧,劇中劇悄然開演,表演與現實合而為一,是真是假無人能分辯,真實與虛幻的辯證,形而上的鬼故事,戲沒有完成,真實無可改變,這一切從劇場有「鬼」開始。 南風劇團此次搬演荒謬劇大師皮藍.德婁的經典名劇《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由陳德安執導。因民情、文化背景、語言的自然流暢感等類問題,以陳玲玲翻譯美國ART劇團多年前來台灣演出的版本為主,加以編修。 劇情裡出現的「劇團演員」則是透過排練,重新進行即興與討論,企圖找出每個角色的定位;同時導演為了修正劇本下半場的矯情與不堪,在下半場的開端,一段誘惑作家進行書寫他們角色的對話時,改編成一段人聲吟唱,提升作品的閱讀感。 難得有機會欣賞荒謬劇演出的台灣觀眾,別錯過了感受皮藍.德婁經典的機會。(田國平)
-
戲劇新訊 從許純美聯想
《曹七巧》再現張愛玲筆下人物
看完了《曹七巧》,這齣由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靈魂人物得到啟發的創作,張迷可能也會為新人類的聯想力,感到折服。六年級後段班編導劉亮延自承,他從話題人物許純美來想像曹七巧,這個待人刻薄的中年寡婦,回顧青春美好又不願意面對年老色衰,兩人都在時間的夾縫中求新,但都落人話柄,細細觀之,兩者居然呈現出一幅疊合的靜態肖像。 《曹七巧》是台東劇團的新作,揮別以往去國懷鄉的沉重風格,劉亮延透過前衛俗艷的視覺設計,企圖鮮活舊時代的壞女人形象,也進行一場小劇場京劇實驗。三小時的戲,通篇抱怨與咒罵,幾乎都由新生代京劇旦角錢宇珊所飾演的曹七巧獨撐大局。為了實踐導演口中「不中不西不新不舊不快不慢」的表演狀態,錢宇珊在排練場獨自摸索許久,對於成果,她笑著表示:「一輩子的憤怒、嫉妒輕視、調戲全都給這齣戲用光了,所以演完這齣戲,再怎麼樣都可以是一個快樂單純的人。」(廖俊逞)
-
達人推薦
優人加少林寺,精采可期
看《功夫》的電腦特效過癮之餘,許多人懷念起胡金銓電影的紮實功架。優劇團《禪武不二》居然找來眾多少林子弟合作,在舞蹈界一片取法武術來型塑「東方人身體」的潮流中,「優」的旗幟鮮明。也如同胡金銓的電影,「禪」的體悟是自由心證,「武」的美感和趣味卻無可假借,精采可期。 近年實驗劇場的「新點子劇展」致力於開拓新領域,成績亮眼。金枝演社《All in One:三合一》由三位質地迥異的小劇場資深演員分進合擊,大玩特玩;西田社戲曲工作室則結合崑曲和現代劇場概念,若是錯過導演戴君芳入選台新年度十大的《柳‧夢‧梅》,這個月的《情書》當可一窺究竟。 今年南風、明年果陀,不約而同都將推出名劇《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但規模大不相同。南風的小劇場版本將於本月南北三地先行上陣,執導者是相當富有潛力的南台灣導演陳德安。記得我坐在國家劇院的二樓前排看DV8時,頻頻因燈光太暗、細節太遙遠難辨,而陷入晃神狀態。那時,我多麼希望能在小劇場看這齣戲。南風選擇狹小的空間把觀眾帶進皮藍德婁真實與虛構的辯證當中,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都保證比國家劇院的第一排還近。我希望,這回可以好好體驗一次身歷其境的感受啦!
-
音樂新訊 二胡弓弦拉奏小提琴名曲
「東方的奧依斯特拉夫」嚴潔敏
兩根弦的二胡也能拉小提琴獨奏曲?中國第一位獲得民族器樂演奏與作曲雙學士的二胡名家嚴潔敏,便擅長將小提琴樂曲,移植並制定二胡弓法。在她手裡,就連薩拉薩蒂作曲的《卡門幻想曲》,這首技巧十分艱澀的小提琴作品,她也能用二胡完整演繹,並揉進東方神韻,令聽者歎服。 國際媒體曾將嚴潔敏與頂尖小提琴大師前蘇聯小提琴家大衛‧奧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或譯奧依斯特拉赫)相比,評價其為「東方的奧依斯特拉夫」、「激情的演奏大師」。事實上,才情與學識兼備的她,盡來致力於教學工作,已鮮少於大型演出中露面,音樂圈的人都說,嚴潔敏的水平比很多現在名氣大、經常在媒體露臉的人都要高。她樸實嚴謹,而又平易近人的演奏風格,國內不少國樂演奏家都曾受教她門下。這回再度來台,與國立實驗國樂團合作多首風格迥異的二胡作品,除了上述由小提琴作品移植的曲目,尚包括作曲家溫德青新作《痕跡之五》。(廖俊逞)
-
音樂新訊 全方位的音樂巨星
普雷特涅夫這回來台鋼琴獨奏
一九八六年,一代鋼琴巨擘霍洛維玆(Horowitz)歷史性重返莫斯科與列寧格勒開獨奏會,當人們問他何時再回俄國演出,霍洛維玆回答:「你們這裡已經有一位非常優秀的鋼琴家,不需要我再回來了。」霍洛維玆這裡所指的鋼琴家,就是普雷特涅夫。 上回領著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來台,普雷特涅夫的身分是樂團指揮,這次他以鋼琴家的角色和台灣樂迷見面,事實上他還有作曲家的頭銜。無論在琴鍵上或指揮台上,普雷特涅夫均受到世界各地樂迷的熱愛。尤其在鋼琴演奏方面,成就驚人,至今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DG和EMI為他錄製發行了九十餘張唱片,這在當今古典音樂藝術家中極為罕見。和普雷特涅夫有深厚情誼的樂評人陳效真表示,他的演出很難用什麼樣的形容詞描述,簡單說就是普雷特涅夫風格,儘管他的技巧純熟,卻沒有一個音符是為了表現技巧而彈。這次獨奏會安排的曲目為貝多芬的D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以及蕭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期待風格逆轉的費城之音
費城管絃樂團在史托柯斯基和奧曼第調教下,以輝煌音色和堅強的絃樂著稱。上次由沙瓦利希率領來台,帶來濃郁保守的德奧風,這次則由「前鋼琴王子」艾森巴赫領軍,此君近年毫髮脫盡,卻是罕見企圖心超旺的中堅指揮家。並將與郎朗合作協奏曲,勢必有驚天動地的風格大逆轉。 另兩位國際獨奏巨星是鋼琴家普雷特涅夫和長笛家高威,均以老調新彈著稱。普雷特涅夫細剖慢磨的功夫,頗受現代愛樂者喜愛。小提琴家明茲屬與帕爾曼、祖克曼同期的猶太幫,名氣小一點,身手卻相當,與NSO合作協奏曲自不容錯過。 兩場室內樂值得注意,五十週年的茱莉亞絃樂四重奏是巨星出巡,內行人把握機會拔頭香一睹丰采。台灣「丹楓樂集」則默默立下壯志,六年內演遍貝多芬室內樂,並以「傳承」、「進化」、「融合」為題材,探索貝多芬與其他文化時空的聯結。其用心堪稱台灣第一、唯一。 新上檔音樂劇有綠光劇團《女人要愛不要懂》,改編自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小野操刀改劇本,范宗沛編曲,跨界色彩濃厚。有李永豐的狂想,邱瑗的嚴謹,資深演員的撐場。法國當代「Soli-Tutti」是專業無伴奏人聲重唱團,此類團體近年在台灣大盛,本地各派人馬不妨同來觀摩。號稱世界第一快腿的愛爾蘭大河舞劇《舞王》也將在全台登場,音樂舞蹈均賞心悅目,以愛爾蘭世界邊陲之地,卻創造出風靡全球的樂舞新潮,確是了得。 民樂方面,本月南、北管高鳴,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南管名家王心心與台北市國的組合、台灣江之翠與福建晉江南管演奏團的組合。北管方面則有大師邱火榮、潘玉嬌、劉玉鶯的再度粉墨登場。漢唐樂府《韓熙載夜宴圖》以及國光劇團十年回顧展京劇《閻羅夢》、《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雖是舊作,但都屬經典級,值得在此「吃好相褒」。
-
常客推薦
《懷念好老戲》讓人回味歷史人物的神韻
光環舞集《水域70%》,編舞家劉紹爐試圖找尋舞者身體與發聲的關聯,讓舞蹈中韻律、氣息、及內在力量的收放,成為呼和聲和吟唱,和著吐瓦民謠,令人驚訝。極致體能舞蹈團的《草山行》,讓人期待如何以強烈的創作力量舞出陽明山的秀麗景色。 李寶春將京戲新演成一齣齣好老戲。在古老戲曲的凝練語彙中,除了看戲、聽戲更飆戲。這次《懷念好老戲》所選的戲碼讓人回味故事中一個個歷史人物的神韻。國光劇團的《閻羅夢》及《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前者令人慨歎人生,後者則看王熙鳳的機鋒銳利。 漢唐樂府古典梨園歌舞戱《韓熙載夜宴圖》像是一幅恬靜的古畫,如同卷軸般悄聲地展開。人物姿態細膩,音樂幽婉,雖然緩慢卻有著難見的韻雅僕質。常和梨園歌舞戲的音樂相互借用的南管,是十分古老的音樂,清雅而細緻。《古曲清韻晉江南管》的演出採傳統形制,《心韻》則在古曲外,能聽到王心心新創的曲子。《NSO馬勒系列九》演出馬勒第六號交響曲《悲劇》,雖然是龐大的樂曲,但音樂以緩慢的步調開展出一幕幕的情景,若靜心聆聽,沉潛內蘊的情感將顯得豐富而動人,聽見那「搏擊命運的人」。
-
音樂新訊 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
茱莉亞絃樂四重奏來台展丰采
茱莉亞音樂學院是孕育樂壇明星的搖籃,而由任職於茱莉亞學院的教師組成、成立超過五十多年的 「茱莉亞絃樂四重奏」,也是促成世界各地絃樂四重奏組成的重要推手。茱莉亞絃樂四重奏不僅對美國演奏團體的形成扮演重要性角色,更由於擁有一批來自於華盛頓首都的忠實樂迷,甚至贏得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的封號。 茱莉亞四重奏的演出作品多樣,從偉大古典作曲家到當今才華洋溢的作曲家,總計超過五百首以上的作品,灌錄了百餘張唱片。該團是第一個在美國演奏全部六首巴爾托克四重奏(Bartok Quartet)的樂團,亦曾把安諾德.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的作品從陌生中拯救回來。身為美國現代音樂的擁護者,茱莉亞四重奏首演超過六十首美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一些美國頂尖爵士音樂人的作品。此四重奏已成為對於艾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複雜而虛幻的當代絃樂四重奏作品,最具有說服力的提倡者。這場音樂會曲目包括海頓的D大調絃樂四重奏,巴爾托克的絃樂四重奏,德弗札克的F大調絃樂四重奏《美國》。(廖俊逞)
-
電影導薦Movie
管它好天壞天,都要看到生命喜樂
天氣不會永遠艷陽高照,也不會老是雨落紛紛,生活也是一樣。紀錄片《無米樂》讓我們看到老農民的樂天與悲哀,動畫影展讓我們看到各式各樣的新穎創意,管它好天壞天,我們都在電影中看到生命的喜樂。
-
歐洲人文筆記
日安,貝克特先生!
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天,我走在巴黎六區的哈斯派依大道上,從學校要搭地下鐵回家,我低著頭走路,不經意抬起頭來時,我看到,我當下便確定是你,只有你才有那樣的一張臉,你已在戲劇界變成像神一樣的人,貝克特先生?
-
演員的庫藏記憶
人生焉能不如戲
如果說讀書是要選夠格的書讀,那麼看戲和演戲,也都要選上好的戲,但是好書不多,好戲也不多啊!否則這世上怎麼會有那麼多沒有知識的大知識分子。
-
狂飆繆思
寫給左手的夏康舞曲
一八七七年時,作曲家布拉姆斯將巴赫的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中,最著名的夏康舞曲寫成一首給左手彈的鋼琴曲,獻給據說他一輩子愛戀,但沒有與他結婚的鋼琴家克拉拉。 這首布拉姆斯編的夏康舞曲,幾乎沒有人在音樂會中演出,錄音也十分的少, 因為我們都尊重布拉姆斯,這首曲子只屬於他與克拉拉。
-
兩廳院達人
執著追求完美的DV8
老實說,如果我們今天把DV8的黑布全部掀起來,看到內部螢幕機器的排列組合時,可能覺得「啊!就這麼簡單!」,因為裡面到底有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超複雜技術,其實不得而知。這次嶄新的經驗,我們學會如何去尊重一個創作人的研發過程及心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香港拍檔 香港風格
林奕華、胡恩威
香港劇場界的知名才子林奕華與其創作拍檔胡恩威,近年來兩人合作的作品席捲中港台,新穎的創意、辛辣的風格讓所有人印象深刻。繼去年《半生緣》令人驚艷後,五月初,兩人帶來新作《戀人絮語》來台演出。林奕華與胡恩威是如何結下創作緣分?又如何聯手製造劇場風暴?他們到底想藉由劇場,向社會說什麼話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禁忌與娛樂間走鋼索 從邊緣到中心的「非常林奕華」
林奕華的作品從來都有一種「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暴烈姿態,這裡說的是它探討的內容和表現的方法,迫著觀眾無法不直視;然它內裡潛藏著相當爛漫的溫柔和感性,卻也是觀眾不可能視若無睹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卡拉OK唱出百般戀人情境
長達兩個小時的《戀人絮語》用文字解構愛情,以三條平行線交織構成,一是歌曲、二是詩,三是羅蘭.巴特的文本,全戲以音樂和多媒體貫穿,解構時下流行歌曲背後的愛情符碼。
-
藝號人物 People
永遠發亮的音符
她是第一位獲得教育部資賦優異獎學金赴德學琴的鋼琴家,十歲出國,二十出頭便陸續贏得幾個國際大獎。 她是很多人從小心目中的偶像,有多少人因為小時後聽到她彈琴、讀到她的故事,因此也讓自己的小孩學鋼琴的?看看音樂會之後等著與她握手的長龍裡,多少牽著小孩的大人就知道了。 每年春天她回台灣客席,希望多多發掘可造之材,她在長年德國嚴謹的訓練下,仍保有東方的韌性,這尤其讓她在現代音樂界之中,奠定下一片天地。 她,就是那永遠讓人矚目的身影,陳必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吳天心:我不是天才,但是我相信努力能夠創造奇蹟
雙十年華的吳天心,在年輕的血液中,流瀉著成熟因子,話中帶有十足的自信但又不失謙遜。二○○一年她以華信愛樂古典菁英獎在國內打響名號,去年又拿下烏克蘭首屆大衛.歐伊斯特拉赫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獎在國際發光,面對近來的嶄獲,她卻只有一句話,「我不是天才,但是我很努力而且不怕辛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葉娟礽:將各種樂曲的挑戰化為征服後的快感
葉娟礽這幾年令國際樂壇眼睛為之一亮的演出,所選的曲目卻是很另類的現代音樂。這些以現代音樂技法為國樂譜的新曲,聽來前衛,演奏技巧也不簡單,葉娟礽表示,每次練習新曲都會遇到困境,她突破瓶頸的方法,除了「專注」外,「好好睡一覺,隔天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