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馬可波羅
「大稻埕偶戲館」館長羅斌,因為從小聽身為遠洋船長的祖父說航行東方的見聞,促成了他日後學中文、到中國留學,甚至來到台灣構築他的偶戲大夢。台灣的傳統「尪仔」,則在他融合東西故事與現代劇場手法的創作中,展現了新生命。為什麼願意駐留在台灣這麼多年?羅斌覺得,其實在荷蘭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亞洲更適合他。而他尤其喜歡台灣的「吃」,他相信「台北的藝術家在廚房上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台灣艷陽下的俄國提琴手
他們來自古典音樂傳統深厚的俄羅斯,漂洋過海,落腳在艷陽高照的高雄,繼續拉著提琴散播優美的樂音。然而,在琴聲之下,他們如何適應文化差異甚大的台灣?又如何在台灣安身立命?高雄市交響樂團的中提琴首席法立德與小提琴手艾蓮娜,為我們說出他們在台灣生活的心情與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聽」見現代芭蕾的抽象之美
音樂家巴赫的名作《郭德堡變奏曲》,要怎麼用芭蕾來跳? 蘇黎世芭蕾舞團堪稱是傳承巴蘭欽芭蕾精神的歐洲指標性舞團,舞團藝術總監史波爾列將音符轉化,身著銀白、藍色、橘色舞衣的舞者,穿插對應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展現出抽象的音樂性魅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間天堂裡的芭蕾舞者
在湖光山色、一大片天藍水藍包圍下的的蘇黎世城,三十餘萬居民享受著人間天堂般的美景;而隸屬於歌劇院的蘇黎世芭蕾舞團舞者,就在這樣的美好環境下,享受她們摯愛的舞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俄羅斯的璀璨寶鑽
基洛夫芭蕾,跨越四個世紀的神話
令國內芭蕾愛好者引頸多時,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基洛夫芭蕾舞團,終於要在今年十一月造訪台灣。這個從其前身「帝國芭蕾舞團」創立算起,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世紀的舞團,被稱為「俄國古典芭蕾之最」,更是許多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等的娘家。可是你知道「基洛夫」之名從何而來嗎?這麼多經典舞碼與熠熠巨星又是怎麼誕生的?「基洛夫神話」在此開講!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
廿七歲回國,奮鬥廿三年,卸下兩廳院藝術總監之職後,跨入五十歲的人生門檻之前,朱宗慶將實踐自己的人生第三場音樂會之約,這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如久釀未開的陳酒,主角的心境由拚勇鬥勁轉為圓融寬廣,「不再想證明什麼,也不再想求什麼。音樂,就讓它好玩吧!」他說。
-
藝號人物 People
e世代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身為e世代小提琴家的他,興趣廣泛,打網球、高爾夫、電腦、電玩通通都玩,尤其是最新的電視遊樂器,不管是PS2還是XBOX他通通都有。此外,他也協助MIT的電腦工程師,研發適合小朋友學習作曲的電玩軟體。這位新世代小提琴界的偶像明星上月三度訪台演出,臨行前並接受了《PAR表演藝術》的專訪。得獎無數平步青雲,縱橫樂壇二十年,且相繼獲得奧斯卡與葛萊美獎的榮耀加冕,可謂正處於個人音樂生涯的巔峰狀態,而今年他才三十六歲,人生非凡的黃金時期。獎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一
偶 劇場新寵兒
正是因為許多的現代劇場創作者積極加入偶的表現形式,使偶戲跳脫傳統演出中單純炫技或講述故事的範疇,而有更多樣的表現。偶的目的不再是模仿現實,而在於抽取角色精髓而加以意象化。戲劇演員「演」一個角色,而戲偶本身就「是」那個角色,難怪戲偶能夠呈現出直指人心的說服力。未來,偶將可能為劇場注入新的元素,繼多媒體之後。成為表演藝術界的寵兒。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二
融合影戲與電影蒙太奇 三盞燈玩出奇幻光影戲
走進華山特區果酒禮堂,戲碼是《火燒盤絲洞》,原本以為是傳統的皮影戲,卻彷彿看了一場電影,遠景、中景、近景與特寫的切換,還有蒙太奇的說故事方式,都令人大吃一驚,《西遊記》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卻被這樣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 真人與偶同台以影子呈現演出,孫悟空在剎那間能變成蒼蠅,還有變成老鷹的慢動作,以黑影為主體光影戲,竟然出現白色光的蜘蛛網,結束前,鏡頭還隨著師徒一行人在群山間移動,前台看得匪夷所思,這些神奇的效果到底是如何達成? 三個光源切換場景,寫腳本也畫分鏡圖 來到兵荒馬亂的後台,一切豁然開朗,傳統的皮影戲只有一個光源,而後台有三個光源,三個賽璐片的鏡框預設好的場景,當一個場景在進行時,另兩個正在換景、布置人員就定位,光源一切換,就會在瞬間換了一個場景,就像是電影裡的蒙太奇手法。 這是一個大師班的研習成果發表,參與的學員是來自亞洲的四位與台灣的十五位藝術工作者,這次的工作經驗與學員以往作戲的經驗非常不同,故事腳本出來的同時,必須同時做好類似電影的分鏡圖,而非一般戲劇裡的場景,思考的模式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因為觀眾是透過鏡頭畫面來瞭解劇情的。也因此,同樣是兩個人在對話,因為遠景、近景、特寫,或是角度取景的設計,就可以變化出好幾個鏡頭,頻頻切換讓後台人仰馬翻好不熱鬧。 立體影偶面具頭上戴,廢物利用玩出新奇點子 大師是來自美國的賴瑞里德(Larry Reed),耶魯大學學士、主修法國劇場,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具有演員、舞者及電影攝影的訓練背景。到峇里島拍攝皮影戲紀錄片時,愛上了皮影戲,留在當地學習六年並成為具有正式演出資格的達朗(Dalang,皮影戲演師,具有教士般的崇高地位)。 賴瑞里德融合傳統影戲及其在舞蹈、劇場、電影方面的才能,研發出獨特的影戲面具及手持燈光設備,影偶雕空的雙面面具立體交叉當作頭飾,與演出者合為一體,這樣方便一邊演出還能看到影子投射在布幕上的效果。 創造出台前種種驚奇的電影效果,後台看起來都像廢物利用,里德強調這些效果都可以自己在家中玩出來,然而里德帶來的Know How,也許將帶給
-
採訪現場ON THE SPOT
獅子座慕提,君臨台北城
開演前的史卡拉愛樂樂團有著南義大利的熱情與淘氣,等慕提的指揮棒一舉起,就開始嚴肅起來,指揮台上的慕提,氣度非凡。慕提表示指揮是要對每件事負責的:「站在公眾前面的指揮就是演出品質的一種保證,表示這個演出是在他認可的情形下進行的。」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網站搭起與藝術家聊天的橋樑
如果可以在網站上跟喜愛的藝術家聊天,是不是很棒?可以探聽藝術家的近況,還可以直接與藝術家交換對表演藝術的心得,說不定還可以得知他們的小秘密呢!八月份完成全新改版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網站,為了服務喜歡表演藝術的網友,特從九月一日開始,陸續邀請簡文彬、萬芳、琇琴、顏嘉樂等,上線與網友聊天。十月份更有劇作家紀蔚然、十二月有吳興國,想與藝術家敲鍵盤論劍的網友,要把握機會唷!相關訊息請參閱http://www.ntch.edu.tw/
-
音樂 布達佩斯交響樂團二度訪台
瓦薩里再現「彈」「指」神功
此次瓦薩里不但帶來波西米亞風味十足的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韋伯《奧伯龍》序曲之外,並將親自彈奏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展現他「又彈又指」的功力;更特別的是,瓦薩里還將指揮演出台灣作曲家劉學軒創作的《三峽的祖師廟的石獅》,難怪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劉岠渭盛讚「很久沒看到曲目如此完美的音樂會」。
-
音樂 豐富可期的擊樂之秋
打擊「月」,撼動心跳節奏
喜歡打擊樂的朋友,這個月一定過得充實又愉快!因為這個月有非常多的打擊樂演出,除了兩廳院「法國系列」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之外,打擊樂家朱宗慶也舉辦回國以來的第三次個人獨奏會,事隔上一次獨奏會已有十餘年。而台北打擊樂團與十方樂集則不約而同展開了秋季的巡迴演出,還有來自北京的紅櫻束女子打擊樂團打著「娘子軍」的大旗,浩浩蕩蕩登「台」,真是熱鬧得緊!
-
音樂
兩廳院過生日 帶大家用耳朵環遊世界
今年兩廳院歡慶十七歲生日,特別在中正藝文廣場安排充滿驚喜的「星光音樂會」,將以「交響樂環遊世界」為主題,接連帶來各國最最經典的交響名曲,由青年指揮家邱君強掌舵,小提琴家呂思清、新秀女高音許育甄共襄盛舉,讓大家在星光下感受各國音樂的豐富多彩及特殊風格。
-
音樂
音樂新訊
林昭亮演出,兼具傳統與現代 一向被視為「台灣的驕傲」的小提琴家林昭亮,以卓越的技巧及音樂素養,贏得了許多國際樂迷的心。他的足跡雖踏遍世界各地,但絕不忘與台灣樂迷分享他優雅浪漫的動人琴音。 林昭亮不單單只以小提琴家自許,多年前他就開始回母校茱莉亞音樂學院執教,現在他還擔任美國聖地牙哥拉荷拉夏日音樂節的藝術總監;同時他也致力於錄音工作,他與ECO唱片公司所錄製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樂評對他「明亮、溫暖充滿真誠情感」的演奏給予極高的評價。 林昭亮曾說:「我不是直覺型的演奏者,但我盡可能保持當有的自發性。每當演奏一首全新曲目時,我首先研究他的結構,思考有條理、意圖明確、計畫踏實清楚,這些對我來說很重要。」此次獨奏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著名的小提琴奏鳴曲《春》、克萊斯勒的多首小品《愛之悲》、《中國花鼓》,此外還有洛杉磯交響樂團現任音樂總監薩洛能的作品《笑忘》,曲目安排兼具古典音樂的傳統以及現代音樂的新力量。 帕胡德再訪 粉絲請準備 二十二歲就被阿巴多欽點為柏林愛樂長笛首席的長笛天王──帕胡德,即將再度來台!這位瑞士籍長笛演奏家,擁有如希臘神像般的俊美面容,其出神入化的優美笛音是當今古典樂界中的佼佼者,同時帕胡德唯一同時擁有五大古典唱片廠牌中專屬合約的長笛家。近年來,他熱中室內樂的演出,也跨足爵士樂領域,與傑基泰拉森錄製《深藍》專輯;持續錄製長笛的奏鳴曲和協奏曲專輯,而且屢屢獲得「留聲機」、德國Fono-Forum等大獎的肯定。 此次來台,將再度與長期搭檔演出的鋼琴家艾瑞克.雷.薩吉攜手帶來作曲家維鐸、法朗克、莫爾與施奈德多首優美動聽的全新曲目,相信這將會是秋日之時,最美麗的長笛樂宴。 鋼琴天驕林東海首度訪台 知名鋼琴家阿格麗希點名、最受大師疼愛的鋼琴天才兒童林東海,今年已滿二十歲。這位來自南韓,卻在莫斯科受音樂教育的小天才,在十七歲以前就已獲得許多國際鋼琴大賽的大獎,連前俄國總理葉爾欽也曾欣賞他的演出,此次首度來台演出備受矚目。 廣受觀眾、樂評家以及音樂圈同儕所讚揚的林東海,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認可為當今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一九九六
-
親子
親子節目新訊
跳著踢踏,走上童話冒險旅程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的什錦拌炒,蘋果兒童劇團全新菜色《男孩、木偶和三個神奇願望》即將上桌,材料包括小木偶、小飛俠、原子小金剛等,挑戰大小朋友的想像味蕾! 某個平靜平常的午後,一個突如其來的地震,震落了書架的藏書,也把書本裡的童話人物一個個抖落到男孩面前。跳到真實世界裡的小木偶皮諾丘要躲避貓與狐狸的引誘、鋼鐵超人想擺脫瘋狂博士的控制、琉璃娃娃也渴望掙脫玻璃匠的過度雕琢,每個童話人物都有一個夢想急需實現,每個靈魂深處都有一個缺口急待完整的彌補,但唯有熱心助人的藍仙子才有可能幫助他們完成自我,於是男孩、木偶和其他夥伴們灑上金粉,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探尋理想和冒險的驚異旅程。全劇以踢踏歌舞劇形式呈現,是兒童劇較難得一見的手法。 「抓馬」起跑,奔騰全台灣 文建會「抓馬總動員.親子藝起來」 文建會今年的兒童戲劇推廣計畫「抓馬總動員.親子藝起來」起跑,這隻「抓馬」(drama)今年體力驚人,將跑遍全台十八縣市,演出上百場,從即日起跑到十一月,讓所有的家長和小朋友可以從欣賞到學習,從學習到創作,真正讓戲劇走入生活,讓生活創造劇場,使「全民劇場」的概念落實。 今年「抓馬總動員,親子藝起來」活動內容包括如果劇團新製大戲《誰在我旁邊》十八場、全台校園巡迴講座「抓馬特攻隊」九十場、社區巡演「拖拉酷劇場」三十六場、親子藝術講座三十六場等。其中,校園巡迴、社區巡迴、講座、研習等活動均結合各地兒童劇團共襄盛舉,包括台北無獨有偶劇團、一元布偶劇團、台南洗把臉劇團、台中小青蛙劇團、高雄豆子劇團、高雄小蕃薯劇團、桃園丫丫劇團、嘉義小茶壺劇團等。 飛上觀眾席的彼得潘 日本飛行船劇團《小飛俠彼得潘》 彼得潘,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邀您一同翱翔天外世界;經歷一段驚險刺激的夢幻島之旅,不但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還有奸詐又狡猾的虎克船長,「永不國」裡總是充滿了奇幻的想像,日本飛行船劇團今年的秋季大戲《小飛俠彼得潘》神奇冒險之旅就要展開。 日本飛行船劇團團長鈴
-
戲劇 第二屆台灣國際讀劇節
演員的基本功──讀劇!
為什麼要讀劇?今年六月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以讀劇的形式被搬上國家劇院舞台,令人驚艷;華格納在寫作歌劇時,也都是由讀劇開始,崑曲與京劇為什麼不?今年的第二屆讀劇節將回歸讀劇的本質,從各種形式的文本,來探訪「讀劇」在不同劇種上的創作需求與互動。
-
戲劇
戲劇、電影新訊
台灣渥克+濁水溪公社的另類音樂劇 《天打雷劈》顛覆「懲罰萬能論」 現代人還相信「善惡終有報」的古老觀念嗎?劇場界僅存的反對黨台灣渥克劇團,繼《台北錯誤旅遊》帶領觀眾極樂台北之後,編導陳梅毛再接再厲火力全開,新作《天打雷劈》拿中國文化中「懲罰」的觀念開刀,顛覆「懲罰萬能論」的社會價值觀,構織通篇不太正經卻又言之成理的阿毛式論述。 畢業於政大哲學系的渥克導演陳梅毛天生反骨,他的劇場更是詭辯奇想一堆,曾經讓蔣公與謝雪紅相遇,也讓內地火紅的「雷峰」登台解放同胞。《天打雷劈》則運用現代人撲朔迷離、自私自利的愛情關係作為劇情主軸,企圖重新認識「報應」、「懲罰」與「自我」。陳梅毛說,我們需要一個懲罰正當化的地獄來裝所有不乖的靈魂,所以我們相信報應,即使目前懲罰不到,仍相信「天」會進行相應的懲罰,於是我們寄望「天打雷劈」。但是真的有這樣的報應嗎?也許大家都知道其實沒有,但卻無法根本拋棄這樣的寄望,否則我們將無法支持自己活在這樣一個沒有公理跟正義的社會。 本劇將以濁水溪公社的音樂、陳梅毛的詩與其一貫擅長的通俗肥皂劇橋段,構成一個音樂比重相當高的演出,濁水溪公社還將在演出中率先發表新專輯中的部分歌曲。號稱台灣最黑最臭的地下樂團和台灣最「機車」劇團的組合,這樣的作品,陳梅毛笑說,真是臭豆腐+臭鹹魚,到底會更臭,還是會負負得正,就等觀眾進場細細品味了。 女性與政治的影像探戈 「女性影展」近百部影片上映 以「女人」為題的藝術節今年在台灣特別活躍,劇場界四年一度「女節」上半年才剛沸沸騰騰地落幕,邀集美國開檔褲劇團與國內劇場界女性創作者共同發聲,主題影展的年度盛事「女性影展」則緊接著在下半年登場。策展人林杏鴻表示,女性藝術呈現形式雖不同,但是關注的面向卻是相近的,所以今年影展特邀集表演、行為藝術等女性藝術家共襄盛舉,在華山創意文化園烏梅酒廠舉辦「無相 vs. 有相女性創作的政治藝語」展覽,強調多元藝術形式的結合,希望將女性議題作更深入探討。 第十一屆「女性影展
-
舞蹈 挑戰《莎樂美》之二
跳著佛朗明哥舞的《莎樂美》
二○○四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莎樂美》,擅長以鏡頭捕捉舞蹈美感的電影導演索拉,和阿依達‧葛梅茲及其舞團,拍攝了《莎樂美》這支難度頗高的舞作。這個從電影裡走出來的真實佛朗明哥舞蹈,將親臨台灣舞台。
-
舞蹈 光環舞集二十週年新作
《水域70%》以人聲伴舞
新作《水域70%》藉由嬰兒油點出美麗的水邊意象,整支舞作還將呈現游魚、波浪、海蟲、暴風雨、急流沖刷等不同的水世界,搭配舞者們的聲音演出,將是一場過癮的視覺與聽覺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