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比賽,與其說是賽馬,其實更像是一座橋。像是在倫敦的科芬園巷子裡的皇家芭蕾舞學院與歌劇院的那段小心翼翼搭的天橋,它讓努力不懈的藝術家有一個管道通到他夢中的舞台上,盡情地表演。而要搭上這座橋之前,當然需要有心人來培育這群明日之星,才能讓這座橋穿流不息。
四月末時,在歐洲聯盟城市比京布魯塞爾的棉花大道上,聚集了來自三十七個國家共一百三十三位年輕的小提琴演奏者,他們有的是由老師、家長,或是伴奏陪同,也有單槍匹馬來參加這長達一個月的比賽(如果他幸運過三關的話)。
比賽現場裡,除了比利時的兩種法定語言——法語與荷蘭語,還加上英語及無數種語言夾雜在三十坪的辦公室中,如火如荼地在準備這一年一度的盛會。
將近十天之後,比賽終於出現角逐最後名次的好手,其中日本佔了五位,德國四位,美國與中國(沒有台灣)各二位,其餘的國家(包括地主國)一位,共二十四位。
參加比賽,為了「找工作」?!
被稱為音樂比賽中的「奧林匹克」共有四個國際大賽:柴可夫斯基大賽、日內瓦大賽、慕尼黑大賽與布魯塞爾的依莉莎白大賽。為何稱它們為「奧林匹克」?因為這些比賽都有不同項目(樂器),而且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才能取得參賽資格。在國際上也有一個音樂比賽組織來為所有的音樂比賽做評估,為的是要讓選手依照自己的實力來參加適合自己的比賽,因為對一位年輕的演奏者來說,要準備像依莉莎白這樣的國際大賽,大約要花四年的時間,所以大賽本身也是採用這樣的方式,每年以四種項目來輪替:小提琴、鋼琴、聲樂與作曲。
年輕的音樂家為何要參加比賽?其實道理很簡單,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演出機會,以現實層面來說就是「找工作」。
藝術可以是很主觀的,還好作曲家們很努力地寫了精湛的樂曲讓演奏家來訓練自己的技藝,所以音樂比賽的曲目算是很有規模性的,接下來的就看演奏者的個人魅力,而來評論這點的話就會變得很主觀,所以也有人說比賽要靠運氣,音樂生涯要靠命中註定,這樣的說詞,我們每天都在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像賽馬一樣的音樂人生
有一位身經百「賽」的鋼琴家,他曾說:我的人生就像一匹賽馬,我要不停地參加比賽,不停地曝光。
其實一匹賽馬是這樣被發掘的︰首先要看這匹馬的天分,到牠四歲的時候,可以讓牠先在牠熟悉的農舍裡比賽,由經驗豐富的馬術訓練師從這匹馬的跑步,觀察牠是否有潛力成為一匹真正的賽馬之後,才開始正式調教所有比賽時的動作,而調教一兩年中,若這匹馬毫無「鬥志」或「長進」,馬術訓練師就會放棄牠成為「賽馬」的選擇。相反的,有潛力的賽馬,將會有計劃地去參加不同等級的比賽。
表演藝術為何能在人的生命中,在食衣住行之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為精湛的表演會給觀眾帶來歡樂,或是引起其他在平日生活中無法激發出的靈感與情感,讓人類永遠不單調,而且增加某種程度的美感。
一座搭上舞台的橋
音樂比賽,與其說是賽馬,其實更像是一座橋。像是在倫敦的科芬園巷子裡的皇家芭蕾舞學院與歌劇院的那段小心翼翼搭的天橋,它讓努力不懈的藝術家有一個管道通到他夢中的舞台上,盡情地表演。而要搭上這座橋之前,當然需要有心人來培育這群明日之星,才能讓這座橋穿流不息。
精采的表演,還是來自幕後的汗水與淚水,有潛力的你,歡迎一試!
Zoe佐依子
專業訓練之歌劇演唱者
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學士碩士與駐校歌劇中心訓練成員
國際比利時依麗莎白聲樂大賽銅牌獎得主
在歐美歌劇院期擔任主唱與鋼琴排練伴奏
2003年獲遴選為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赴英之文化創意產業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