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現代舞的功臣──美國舞蹈節
「若欲了解何謂現代舞,參與美國舞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 以下簡稱ADF)便能明白。」這是《紐約時報》舞評家傑克.安德遜(Jack Ander-son)之言。而ADF主席查爾斯.萊因哈特(Charles L.Reinhart)卻表示:無法解釋何謂現代舞。他說,若企圖定義現代舞,翌日便會有人推翻該定義;這就是ADF歷年來不變的企圖──展現現代舞的多樣化風格。因此,可以說ADF的發展有如一部美國現代舞簡史。 ADF迄今六十一年 ADF起源於一九三四年,在班寧頓(Bennington)小鎭,由一群瘋狂爲舞蹈獻身的愛好者如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韓亞.荷姆(Hanya Holm)、朵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 、查爾士 .衛德曼(Charles Weidman)等人帶領其他愛舞者,利用班寧頓學院來訓練學生創作舞蹈作品。當時舞蹈如同其他藝術般無政府贊助,僅有一些私人的扶持,情況是可想而知的艱難。如今現代舞能在美國藝術史上保留其地位,ADF的助益可謂是一大功臣。之後,ADF活動持續不斷擴展,人數不斷增加。一九四八年遷至康乃狄克大學(Connecticut College),而於一九七七年定居於目前的北卡羅萊那州(North Carolina)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今日的ADF每年有四百多位來自全美各大學舞蹈科系學生、職業舞者,及爲數不少的外國舞蹈工作者跨海而來參加此爲期六周(每年自六月初至七月底)的豐盛聚會。今年筆者幸運地受邀參與ADF慶祝現代舞誕生一百周年節慶。現代舞迄今一百年係以一八九五年起算,現代舞之母伊莎朶拉.鄧肯(Isadora Duncan)於一八九九年在芝加哥首演第一支舞作,與鄧肯同時致力於現代舞發展的洛伊.富勒(Loie Fuller)則於一八九二年發表獨舞演出,一八九五就是取這兩個年份的中間値作爲現代舞的肇端。所以,一八九五堪稱首播現代舞的種子,是一個在歷史上留下赤脚烙印的年代。 慶祝現代舞百年 對於現代舞一百周年的慶祝節目,ADF將持續以五年的時間進行慶祝活動,其每年的活動包括了:
-
回想與回響 Echo
漫談A.R.T.的ART
A. R. T.《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中最令觀衆激賞的場景與表演,大概是由玻璃屛所構成的鏡子與鏡子裡外的眞人和映像配合的戲。這個有趣的設計加強了皮藍德婁原著的眞、幻難分的思辨與意趣。另外,《麋鹿國王》則是個美麗的大集錦──有精彩的服裝、面具、頭飾的造型,皮影和偶的穿揷,現場單人樂隊的伴奏,格律化(stylized)的表演等等。
-
回想與回響 Echo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談美國A.R.T.演出〈六個尋找作家的劇中人〉
義大利劇作家皮藍德婁(1876-1936)的《六個尋找作家的劇中人》,是哲學含意極深的一齣戲,一般人只閱讀劇本不免感覺艱澀難懂、無從捉摸內涵。而此次國家戲劇院邀請美國A.R.T.劇團,由羅博.布魯斯汀(Robert Brus-tein)執導本劇來台演出整齣戲的劇場呈現及導演布魯斯汀對劇本的改編與詮釋,完全掌握了原著劇本的精髓,令人直接從劇場演出中,解開閱讀劇本時的困惑。 處理「眞」與「虛」的衝突 皮氏的這齣戲是建構在相對主義的框架中探討眞實與虛幻、藝術與生活、形式與生命之間的衝突。在皮氏的觀念中認爲生命是流動的、易變的,任何事物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眞實中帶著虛幻,虛幻中帶著眞實。此劇以「戲中戲」爲結構,便是整個相對架構的基礎,其目的是要打破觀衆與舞台之間的距離,讓觀衆處在「觀看某劇團排戲」的時空中。此次布魯斯汀亦將時空巧妙地轉移到台北國家戲劇院,觀衆是被安排在「進入國家劇院觀看美國A.R.T.劇團排演《麋鹿國王》時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的環境裏。 戲是在觀衆入席前就已經開始了(演出前燈光師與佈景工作人員便若無其事的在舞台上走動、交談、打掃舞台),使得觀衆和演員是處在同樣的時空裏,大家都是來劇場裏排戲或看戲的(國家劇院也配合著未暗場燈和唱國歌),而劇團的演員其實演的就是他們自己,用的是他們自己的名字,也和觀衆一樣的從觀衆席入口進入劇場,如生活般自然的即興表演。他們和觀衆一樣遇到了來劇場找尋劇作家的「劇中人」;此時觀衆也變成了演員(來看排戲的演員),和劇團演員一起進入了生活(戲)與形式(六個劇中人的故事)的相對衝突中。 戲就在這樣的相對架構下展開,六個劇中人過去的故事一點一點的被揭露出來,演員和六個劇中人辯論著角色與演員的眞實性。一切的情節似乎都在爭論著誰眞?誰假?誰對?誰錯?誰虛?誰實? 「劇中人」與「演員」間的虛實 在父親與繼女演出亂倫的那場戲時所使用的那面「大鏡子」,可看出是設計者對原著劇本有過深入的了解而做的設計。當皮條客顏尼歐.巴雉(Emilio Paz)和私娼的場景如魔術般投射在鏡面上時,戲的演出便從舞台上化入鏡子之中,而不是在舞台上。事實上,繼女是坐在劇團排戲時所用的板凳上,而巴雉則坐
-
座談會
從希臘雅典到當代傳奇
當代傳奇劇場日前剛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做京劇版戶外公演的《奧瑞斯提亞》,這個版本結合京劇形式、戶外環境於一身。今年國內另外還有年初藝術學院戲劇系的「敎育劇場版」,和年底即將推出的魅登峯劇場版的《奧瑞斯提亞》。三位以不同手法推出《奧》劇的導演在這場座談會裏,談到他們各自不同的希臘悲劇解讀方式。
-
藝術行政
基金會之路可行嗎?
明年五月即將屆滿五歲的原舞者,從發跡於高雄的一個小團體,經過獲得文建會國際團隊扶植計畫補助的階段,正往成立基金會之路邁進,其間成長過程雖辛苦,卻是一步一脚印。雖然最近傳出原舞者行政總監陳錦誠倦勤的消息,但是一個健全的行政系統建立是不該因人事異動而有太大影響。原舞者或許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
專欄 Columns
藝術與文化的發現之旅
以亞維農的戲劇節來說,一年主辦單位邀請的團體約有四十五個,而其他近四百個團體完全是自費。團體和當地將自己住家改爲表演場地的業主訂下契約,經過多年這些業主便開始組成了委員會。而街頭的表演更是在共同的社會互諒下舉行的即興表演藝術。在八月約一個月的戲劇節及其前後各半個月期間就讓當地居民賺足了一年所需的所有費用。
-
專欄 Columns
在場,不在場
莫里哀的《僞君子》當中有一項著名的技巧:全劇的樞紐人物塔圖弗,直到戲演了一半才出現,這位衆人議論焦點的現身遂顯得雷霆萬鈞。人性本即如此:對缺席者倍加懸念。否則上帝爲何格外眷顧那隻走失的羔羊?
-
專欄 Columns
從詩人悉尼談鄕土主義
從微不足道之處,抽離出自己民族的記憶,抽離出人類共同的情愫,而後用藝術鍊金術將它錘擊成精緻的詩篇。它可以動人心,可以傳千古。「抽離」乃是一切藝術內在性裡的核心,它是創造。
-
即將上場
DANNY LEE矛盾.解放爵士舞展
Danny Lee是美國洛杉磯的職業舞者,早期在美國接受芭蕾名師Maria Semynova和爵士之父Gus Giatano指導,參與舞團及電影的舞蹈演出並編舞。曾應邀返國於文大、中華藝校、游好彥舞團授爵士課程。 入侵者爵士舞團(Intruder Jazz)是一個跨校性大專學生爵士舞團,目前成員主要爲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校熱舞社員及政大、文化、藝專畢業校友。一九九四年九月及十一月分別於台北及高雄隨指導老師Danny Lee舉辦三場發表會,而興起組團的念頭,更因參與全國大專聯展而將此舞團落實爲一跨校性舞蹈團體。 舞碼Color of Love創作源於Danny Lee在種族衆多的美國成長,深刻感受因膚色成見帶來的人際疏離和衝突,希望能打破成見,建立和諧。舞作中將有非洲舞、黏巴達、探戈、街舞、爵士、芭蕾的聯合呈現。《鐵幕英雄》揭示現代人爲堅持理想,必須克服更多的寂寞、壓力、恐懼、懶惰和誘惑。舊作S.M. Sex Mood以女子在黑夜裡對椅子產生的性幻想爲題材,編舞家將舞者與椅子的關係做了巧妙的聯結。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裕隆藝文季 呈現客家文化 第四屆裕隆藝文季以「客家戲夢.原鄕之歌」爲主題,內容分爲三部分,「台灣客家歌、風騷新寶島」於十月上場,是由新寶島康樂隊(陳昇、黃連煜)的搖滾客家音樂帶動大衆關懷這個逐漸抬頭的本土音樂;「戲說客家今與昔──客家風情美術攝影展」由二十五位畫家和攝影家,將客家風土民情的繪畫與攝影作品原貌呈現,巡展地點、時間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0/15〜30)、台北市國父紀念館(11/3〜10)、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1/25〜12/10)、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2/14〜25)。 最後的重頭戲部份是「原鄕之歌舊曲新調──客家鄕情發表會」,由客籍音樂創作者曾興魁、柯芳隆、徐頌仁、蘇凡凌等創作客家樂曲,三場音樂會時間如下:台中中興堂(11/ 12)、高雄市立文化中心(11/16)、台北國家音樂廳(11/17)。 (編輯室) 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 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爲促進海峽兩岸舞蹈學術交流,擬於今年十二月二十日至八十五年元月二日期間,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硏討會將分別於台北、台中、台南三地舉行,並有系列演講、座談及敎學示範等活動。歡迎各地舞蹈敎師、學生及相關敎育文化人士一同來參與,以促進兩岸舞蹈文化及敎學狀況之瞭解。 本次應邀來台的大陸舞蹈界學者專家有:北京舞蹈學院院長呂藝生,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編導及舞蹈評論家游惠海,民間舞及現代舞編導名家楊美琦,及中國舞蹈家協會副秘害長李福、楊大林等人。硏討會示範敎學內容著重在民間舞素材敎學,而講座題綱則涵蓋了「演員的表現與氣息的關係」、「舞蹈美學理論硏究現況」、「中國舞蹈敎育現況」、「現代舞在中國發展的思考」、「舞蹈與社會群衆文化」、「動作不說謊──舞蹈/動作治療」等範疇。 台北硏討會訂於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假國立師範大學綜合大樓五樓舉行,欲報名參加硏討會者,請治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張維文(02)3914204。 (編輯室) <str
-
特別企畫 Feature
縫補一頁舞台服裝史
時代在變遷,表演團體的演出內容及經營方式也在變。連爲演員裁製一件件舞台服裝的幕後英雄(雌)們,也漸漸地從老師父手中轉到年輕一代設計師身上。目前這一行的工作者如何在經費短缺、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與編舞家、導演、演出者合作無間?透過台灣舞蹈服裝製作者、設計者、戲鞋師父的專訪,及一場立體的舞台服裝秀及座談會紀錄,希望能縫補起台灣舞台服裝史的斷簡殘篇。
-
焦點
從理察.謝喜納的「表演工作坊」尋找扮演角色的可能性
每年夏天,理査.謝喜納幾乎都會舉行一次爲期四週的「表演工作坊」。在工作坊當中,他帶領參與者一起尋找扮演「角色」的各種方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京劇的再過渡
政府遷台之後,不少京劇藝人帶藝來台,過渡而來的紅氍毹在台灣舞台上鮮紅燦亮。 三軍劇隊輪番開幕、謝幕,十月競賽全盤較勁;科班教育一脈承續,錘鍊出一代一代出色的演員。年中,三軍劇隊一一封箱,三流合和,攜手過渡到國光,翻新過的紅氍毹,期望再次鮮紅。
-
人物點描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3
-
活動看版
《李娃傳》──建築在兩岸歌仔戲之間的橋樑
兩岸歌仔戲在睽違了四十餘年之後,各自在自己的土壤上開枝散葉,開展出不同的戲劇風格。台灣歌仔戲這幾年來正慢慢自外台的演出空間轉入劇場,演出場地由外而內,並不是要回到五〇年代的內台,而是適應九〇年代的現代劇場。現代劇場的要求比從前嚴謹,即興的幕表戲,必須轉爲定型的劇本劇,這代表著整個幕後的工作,前後場的配搭,都要走向規範化。對一般戲劇而言,這些都是想當然爾的事,但是對於久居民間的台灣歌仔戲而言,確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過程。 各有所長,互相借鏡 這次兩岸初度合作搬演《李娃傳》,我們計劃從戲劇導演以及音樂設計兩方面開始。以音樂爲例,傳統四大件的伴奏方式,固然巧妙諧和,但是在偌大的劇場中,便顯得薄弱。近年來歌仔戲也先後引進了國樂加入伴奏,並且慢慢自編曲、配器走向新調創作等。新音樂工作者的投入是可喜的現象,但是要同時具備傳統歌仔戲音樂的素養,熟悉傳統的歌仔調,再與新音樂之間融會貫通,讓「活唱」的歌仔調和定弦定譜的國樂隊步伐一致,這還是在一個起步的階段。而在大陸歌仔戲界,早已經有了「音樂設計」的角色,能夠統合傳統與現代音樂的伴奏方式,在保留演員作韻的原則下,也使伴奏能兼具設計後的豐富之美,這是値得我們借鏡和學習的。 再就幕表戲進入劇場後的表演程式規範而言,傳統歌仔戲的導演大多著重於「排地位」,在身段設計上比較仰賴演員自身的發揮,在進入劇場後,幾乎都要靠京劇演員在身段做工上再予加強。歌仔戲的身段做工本有大部分是源自於京劇,京劇導演的參與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京劇的表演程式應加入多少爲宜?京劇導演對於歌仔戲特有的曲調風格,以致於鑼鼓介頭能掌握多少?在本地也是一個引起爭議的話題。因此我們對於大陸多年來所培育出歌仔戲的專業導演,感到莫大的好奇,特別是在表演程式上的設計,如何讓觀衆感覺很「歌仔戲」而不是很「京劇」?中間這微妙的區別,是台灣導演所需努力的,也是我們想觀摹於大陸導演的地方。 在戲劇本質的精緻程度上,台灣正處於兢兢業業的努力之中,但是由於戲劇風氣的開放,劇場設備的優勢,在傳統戲劇的包裝、剪裁,以至於現代觀念的詮釋方法,卻有極爲可觀的成就。或許台灣劇場是競爭激烈的,因此台灣歌仔戲更著急的去尋找現代人的口味,並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找出這個時代的節奏和品味,或是讓歌
-
即將上場
極體劇團秋老虎大公演《災難》
成立一年的極體劇團,推出創團之作《災難》,編導羅曲妃曾經參與靑少年巡迴劇坊、蘭陵劇坊、優劇場等演出,演而優則導。主要演員吳文翠、舞台設計黃俊華、製作人謝東寧,都是優劇場早期的成員。 《災難》創作起源於「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場災難」的思惟,以白描的、嘲諷的、漫畫的手法呈現。
-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創團首演
甫於今年七月一日成立的國立國光劇團,在各界的關心與矚目之下,即將於十月推出設團後首度對外公演。 國光劇團係承接三軍劇團的精英團員重新出發,藉由傳統戲曲爲基礎,運用現代劇場觀念,結合時代脈動,希冀開創京劇新生命。劇團經過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及嚴謹規劃之下,即將推出《陸文龍》與《龍鳳閣》二劇,做爲創團首演。《陸文龍》係傳統戲曲經典之作,曾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國軍文藝金像奬,此番重新演出,劇本由王安祈重新改編,前陸文龍由朱陸豪飾演,高蕙蘭則飾演後陸文龍,唐文華飾演王佐。《龍鳳閣》由劉海苑、李光玉、王勝全、陳漢文等擔綱演出,並邀請客席團員陳元正、謝景莘共襄盛舉。
-
即將上場
音樂.中秋.潤八月
由文建會策劃的「音樂.中秋.潤八月」活動,十月八日即將在全省各縣市熱烈展開,邀請民衆們歡度今年「第二個」中秋節。 此次活動由各縣市文化中心、財團法人擊樂文敎基金會以及葉樹涵銅管五重奏樂團共同承辦製作,節目型態以音樂之演奏與演唱爲主,參與的團體有專業音樂團體和音樂科系師生。主辦單位希望以輕鬆活潑的型態、耳熟能詳的曲目來拉近民衆之距離,地點也選擇在火車站、市場、公園、百貨公司、地下道等人潮聚集之處。活動當天並有「藝術捐獻箱」之設計,爲各縣市文化基金會募款。 「音樂.中秋.潤八月」活動將在全省二十一個縣市舉行,計有八十四個活動地點,一百四十四個表演團體將在當天共襄盛舉。各活動地點如下: 台北市:台北火車站、松江詩園、大葉高島屋、大湖公園、士林金雞廣場、成功國宅中庭、遠企廣場、明德春天百貨公司、孔子廟、國立故宮博物館。 台北縣:淡水渡船頭、土城海山高工門口、板橋站前公園。 桃園縣:體育場自強大道、龍潭南天宮、楊梅富岡車站。 新竹市:文華社區帶狀公園、光明社區、樹林頭菜市場、三民公園、國家大第社區、中埔兒童公園、中興百貨公司、香山火車站。 苗栗縣:大湖鄕萬聖宮、頭份鎭義民廟、通宵鎭夜市場。 台中市:萬和宮、中友百貨、第一廣場、中山堂廣場、文化中心廣場、西屯區公所廣場。 台中縣:太平洋百貨豐原店、大甲鎭瀾宮、淸水鎭三山國王廟。 南投縣:南投市中山公園、埔里鎭藝文中心、竹山鎭郵局前鎭。 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北斗奠安宮、文化中心廣場、埔鹽鄕四聖宮。 雲林縣:虎尾鎭亞洲文化廣場、斗六市郵局、斗六市大吃市廣場、西螺鎭廣福宮廣場。 嘉義市:中山公園、中正公園露天樂台、遠東百貨公司。 台南市: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舊社敎館、安平天后宮、中山公園。 台南縣:文化中心廣場、崑山國小、麻豆國小。 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蓮池潭孔廟、勞工育樂中心廣場、西子灣靑年活動中心、維也納CD大樓、漢神百貨公司。 高雄縣:鳳山國父紀念館廣場、岡山壽天宮媽祖廟、旗山鎭體育場。 屛東縣:佳冬鄕三山國王廟、屛東介壽圖書館廣園、三地
-
即將上場
華燈劇場探討現代人的愛情
華燈實驗劇展十月份推出現代人愛情系列,主要是探討在台灣光復五十周年後的第四代新新人類的愛情觀、價値觀以及生活哲學,他們一方面渴望愛情,一方面對眞實的婚姻生活卻猶豫不前的矛盾心理。 此一系列主要是由兩部劇碼連串,第一齣戲《畫眉》由黃詩媛編劇、陳俊傑導演,描寫一個未婚懷孕的年輕女子,在她觀念中,愛情是浪漫的,所以她的眼光始終落在不實際的夢想上,也從來不屑低下頭去看看身旁平凡的男人,情感在千迴百折之後再回頭看,年輕女子捨棄夢想愛情,而選擇了平凡的愛情故事。 第二齣戲《我不送你回家了》,由陳子善編劇、汪慶璋導演,剖析新新人類在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中,似乎也拿揑不住自我的標準與心理眞正的需要,他們始終不敢對「責任」兩字下任何的承諾,但在面對愛情的時候要的太急、太多,而永遠看不淸楚自己眞正需要的是什麼,這齣戲要探討的便是這樣的男女心態。
-
即將上場
音樂盒室內樂集:縱情古典
音樂盒室內樂集這個團體,集合了國內五位演奏者組織而成,分別是長笛:羅弘煜、單簧管:陸慧、雙簧管:薛秋雯、低音管:李惠惠、法國號:陳雪琪五位年輕音樂家,以木管五重奏爲主,並以中國的音樂爲演奏會主要曲目。 演出內容在中國音樂方面包括中國藝術歌曲、校園民歌、地方歌謠等等,音樂盒室內樂集重新編曲,以古典音樂方式呈現給觀衆,附予新的面貌及生命。此外也邀請國內外作曲家,針對該團特色創作木管五重奏之中國音樂,並計劃將這些音樂介紹到國外。「縱情古典」演出的曲目爲法卡斯《匈牙利舞曲》、丹第《木管五重奏曲》(作品68之2)、黃安倫爲該樂集創作之《三樂章木管五重奏曲》、普朗克爲鋼琴與木管五重奏創作的《六重奏曲》。